紫丁香繁殖與栽培技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摘要通過對紫丁香形態特徵和生長習性的介紹,結合生產實際,總結了紫丁香苗木繁殖技術和栽培技術,以為紫丁香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提供依據。 
  關鍵詞紫丁香;苗木;繁殖技術;栽培技術 

  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別名華北紫丁香、龍柏。屬木犀科丁香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粗壯無毛,葉廣卵形,通常寬大於長。圓錐花序,花紫色,具芳香味。花期4—5月,果實為莢果,9—10月果熟。植株高4~5 m,樹皮暗灰色或灰褐色,有溝裂,枝條光滑無毛。 
  紫丁香性喜陽光,忌積水,耐寒,耐旱,稍耐蔭,一般不需多澆水。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切忌栽於低窪陰溼處。如果栽在廕庇環境中,則枝條細長較弱,花少且花序短小而鬆散。若種植地土壤瘠薄,雖然也能生長,但花少,且長勢瘦弱。因此,宜栽在向陽、肥沃、土層深厚的地方,在鹽鹼地中生長不良。紫丁香對二氧化硫、氟化氫等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等省(區)山地、溝谷以及賀蘭山、六盤山和西吉火石寨林區均有天然分佈[1]。 
  1苗木繁殖技術 
  1.1種子繁殖 
  1.1.1採種及種子處理。紫丁香種子細小,果實成熟未開裂前迅速採收,以免散失水分。種子休眠期較長,初冬11月間需用木箱溫沙層積,置於室外背陰地低溫處理,於翌春3月中旬播種。 
  1.1.2作床。因幼苗期怕水澇,最好做高床條播。選擇排水良好、較乾燥、土質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做成長10.0 m、寬1.5 m、高15.0~20.0 cm的高床,底肥施碳銨150~225 kg/hm2、腐熟有機肥30~45 t/hm2,並用硫酸亞鐵150 kg/hm2或退菌特150~225 kg/hm2進行土壤消毒。 
  1.1.3播種。處理過的種子經過催芽有30%種子裂嘴露白,4月下旬開始播種,播前床面噴水,第2天開淺溝條播,覆沙土1.0~1.5 cm厚,上蓋塑料薄膜,增溫保溼。15 d左右出土。幼苗生長緩慢,應注意揭膜、鬆土、除草。結合噴水,少施氮肥,促苗生長。幼苗期不能大水漫灌[2]。 
  1.2扦插繁殖 
  可用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紫丁香的硬枝扦插是取一至二年生健壯枝條作插穗,直接插入溫床,使其生根發芽而形成新的植株。通常是春季花謝後1個月剪取頂枝進行扦插,插穗的長度為10~15 cm,帶有2~3對芽節,其中1對芽節埋入土中,在25 ℃條件下,30~40 d生根,當幼根由白變為黃褐色時開始移苗栽植。嫩枝扦插在7—8月進行,選當年生的粗壯枝條,剪成15 cm左右長的插條,插入事先準備好的苗床內,並適當遮蔭,保持溼潤,50 d左右生根。若插前用500 μg/g吲哚丁酸快速處理插穗,可使扦插生根率達80%以上。扦插成活後,第2年春季移植。 
  1.3嫁接繁殖 
  1.3.1芽接法。芽接可於7—8月進行,嫁接所用砧木一般為女貞、水蠟、流蘇、紫丁香等。女貞砧木容易萌芽,應隨時剪除,否則數年後仍為女貞而非紫丁香。接穗要選用當年生健壯枝條上的飽滿葉芽,砧木選用一至二年生紫丁香實生苗。嫁接時,接穗上的葉片要剪掉,只留葉柄,然後在芽的上方1 cm處橫切1刀,再從芽的下方1.0~1.5 cm處向上平削,將皮層內的木質部剝掉。在砧木距地面5~10 cm處橫切1刀,再從切口中間向下切長3 cm左右的立刀,使之呈“T”字形,然後輕輕地把皮剝開,將接穗插入“T”字口內,接穗與砧木要緊密對合,最後用塑料薄膜條捆綁即可。芽接後2~3周,如果接穗上的葉柄自然脫落,說明芽已成活,這時可解除塑料條。 
  1.3.2枝接法。一般在早春萌動前進行,接穗長度為8~10 cm,帶2對芽節,將接穗下部兩邊削成斜面。砧木選用一至二年生紫丁香實生苗,在離地面5~10 cm處切掉頂部,再從砧木的斷面上垂直向下劈開1條縫,然後將接穗插入。接穗的斜面與砧木要緊密吻合,用塑料條捆綁好。為防止嫁接刀口處失水過多,可用溼潤的土埋上,待接穗上的芽萌動後,去掉覆土。也可於秋、冬季採條,經露地埋藏,於翌春枝接,接穗當年可長至50~80 cm,第2年萌動前需在枝幹離地面30~40 cm處短截,促其萌發側枝[3]。 
  1.3.3靠接法。將紫丁香接穗與砧木,各削1個相同大小的介面,將兩者緊密地捆綁在一起。當刀口產生愈傷組織後,將砧木從介面上方1 cm處將頂枝剪掉,將接穗從介面下方1 cm處剪斷,使之成為一個新的植株。 
  1.4壓條繁殖 
  以2月進行最好。將根際萌櫱條壓入土中,若枝條太粗,可刻傷後再壓。壓後保持土壤溼潤,2~3個月可生根,當年秋季即可隔離母株,另行栽植。 
  1.5分株繁殖 
  一般在早春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後進行。將植株根際的萌櫱苗帶根掘出,另行栽植,或將整墩植株掘出分叢栽植。秋季分株需先假植,於翌年春季移栽。栽前對地上枝條進行適當修剪。 
  2栽培技術 
  2.1移栽 
  紫丁香宜在早春芽萌動前進行移栽。栽植時需帶上土坨,並適當剪去部分枝條。栽植三至四年生大苗,應對地上枝幹進行強修剪,一般從離地面30 cm處截幹,翌年即可開花。株距2~3 m,可根據配置要求進行調整。栽植時多選二至三年生苗,栽植穴直徑70~80 cm、深50~60 cm。每穴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1 kg、骨粉100~600 g,與土壤充分混合作基肥,基肥上面再蓋1層土,然後放苗填土。 
  2.2水肥管理 
  紫丁香對肥料要求不高,切忌施肥過多,否則易引起徒長,從而影響花芽形成,使開花減少。但在花後應株施磷、鉀肥不超過75 g、氮肥25 g。若施用廄肥或堆肥,需充分腐熟並與土壤均勻混拌,株施500 g左右。一般每年或隔年入冬前施1次腐熟的堆肥,可補足土壤中的養分。栽後灌足水,以後每隔10 d澆1次水,連續澆3~5次。每次澆水後都要鬆土保墒,以利提高土溫,促進新根迅速長出。以後每年春季,芽萌動、開花前後需各澆1次透水,澆後立即中耕保墒。華北地區4—6月是紫丁香生長旺盛並開花的季節,每月要澆2~3次透水,7月以後進入雨季時,要注意排水防澇,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凍水[4]。 
  2.3修剪 
  紫丁香的修剪一般在春季萌動前進行,主要剪除細弱枝、過密枝、枯枝及病枝,保留好更新枝。花謝後,如不留種,可將殘花連同花穗下部2個芽剪掉,同時疏除部分內膛過密枝,有利於通風透光和樹形美觀,促進萌發新枝和形成花芽。落葉後可把病蟲枝、枯枝、纖細枝剪去,並對交叉枝、徒長枝、重疊枝、過密枝進行適當短截,使枝條分佈勻稱,保持樹冠圓整,以利翌年生長和開花。 
  2.4病蟲害防治 
  紫丁香病害有細菌或真菌性病害,如凋萎病、葉枯病等,可在發病前噴1~2次波爾多液,在灌叢下撒漂白粉或硫磺粉100 g。紫丁香主要害蟲有蚜蟲、袋蛾及刺娥,用40%樂果乳劑800~1 000倍液或25%亞胺硫磷乳劑1 000倍液防治。 
  3參考文獻 
  [1] 張姝媛,郭金麗,秦永生,等.華北紫丁香花芽分化期營養物質與核酸含量的變化[J].華北農學報,2008,23(4):179-183. 
  [2] 張霞,馬文海.紫丁香在北方乾旱區的繁殖栽培技術[J].現代種業,2010(3):41-42. 
  [3] 蘭玉英.紫丁香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18):189. 
  [4] 王劍鋒,宋輝軍.紫丁香栽植管理技術[J].農村科技,2007(12):57.

黃連木容器育苗技術
生防木黴拮抗黃瓜枯萎病菌的初步研究
相關知識
紫丁香繁殖與栽培技術
關於富貴竹繁殖與栽培技術
酸棗樹的繁殖與栽培技術有哪些
酸棗樹的繁殖與栽培技術有哪些
佛手的生長繁殖和栽培技術
藤本月季繁殖與栽培有哪些
如何種植香薄荷的栽培技術有哪些
香菇高效栽培技術的簡介
白花蛇草的作用與栽培技術
藍亞麻的花語是什麼與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