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角度簡析英漢動物詞彙的內涵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9日
論文關鍵詞:動物詞彙;文化內涵;文化資訊差異;文化空缺
論文摘要:英漢動物詞彙的文化內涵充分體現了英漢兩個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價值取向與社會風格,折射出兩個民族各自絢麗多姿的文化形態。由於不同的文化背景,對同一動物詞產生不同的聯想,對同一動物詞賦予不同的文化內涵。因此,英、漢兩種語言使用和翻譯中,應該注意到詞彙的文化內涵。
自古以來,動物與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動物是人類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某種意義上動物被人格化和神靈化,由於動物具有鮮明的形象和突出的特徵,長期以來,人們便用動物和與動物有關的詞來描寫有關的人或物,賦予動物詞彙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和漢語中的動物詞彙是語言詞彙系統中龐大的一族,它的形式和意義所負載的文化內涵足以從一個角度來體現英漢兩個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價值取向與社會風格,折射出兩個民族各自絢麗多姿的文化形態。
一、相同的動物詞彙,相同的文化內涵
由於人類生活的生態環境相似,中英兩國人民從動物的基本屬性去認識動物,自然會產生相同或相似的聯想,賦予動物詞彙相同的文化內涵。例如,公雞***cock***,中英文中都表示“驕傲”。英語裡說as arrogant as“cock,漢語是“驕傲得像只公雞”。
再如:as meek as a lamb—馴服得像綿羊,He is a sheep in wolf’s clothing.—他是披著狼皮的羊,外強中乾。***《美國諺語詞典》***"I have been like the frog liv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well who thought the world was a little round pool of water, imagining that our girls here were unmatched ;but now,without searching for a field,here on this very spot I see others who surpass them.”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說現在的這幾個人是有一無二的;誰知不必遠尋,就是本地風光,一個賽似一個。***曹雪芹:《紅樓夢》***
英漢語言中對豬的形象和喻義也基本一致,豬給人的印象是髒而醜陋,令人討厭,其喻義是集“懶”、“饞”、“貪”和“笨”於一身。漢語中“豬穢”、“肥得像頭豬”、“懶得像頭豬”等粗俗的髒話都是以豬為形象的,即便是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豬八戒也是令人討厭的人物。在英語中,a pig意為a greedy, dirty or bad-mannered
person***貪婪,骯髒或舉止粗魯之人***,因此常用以喻指貪婪,懶惰,骯髒的人。英語中有不少含有pig的習語短語,幾乎都含有明顯的貶義,如eat like a pig***喧鬧而貪婪地大吃大喝***,make a pig of oneself***大吃大喝,狼吞虎嚥***,pigs in clover***行為卑鄙或粗魯的有錢人***。
驕傲的公雞、淺薄的青蛙和蠢豬體現了英漢兩個民族共同的愛憎褒貶與審美取向。
二、不同的動物詞彙,相同的文化內涵
朱光潛先生在《談翻譯》一文中說:“外國文學最難了解和翻譯的第一是聯想的意義……”詞彙的聯想意義是人們在概括自己對客觀世界的感性認識和情感體驗之後,通過聯絡、類比等手段,賦予詞彙一定的象徵意義。聯想意義是詞彙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植根於文化的土壤之中。
儘管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存在差異,英漢語言中不同動物名稱有時卻可以表達相同的文化內涵。漢語裡常用“虎”來比喻“勇猛威武”,如“龍騰虎躍”、“虎踞龍蟠”、“九牛二虎之力”、“狐假虎威”、“如虎添翼”,漢語中的“虎威”在英語裡卻不用tiger***虎***,而用lion***獅***來表示。在西方,獅子是力量和好戰勇猛的象徵,如bold as a lion***如獅子般勇猛***,majestic as a lion***如獅子般威風凜凜***。中國的俗語“老虎屁股摸不得”,對應的英語則說Don’ t beard the lion***不要挑逗獅子***。英國人還以lion為自己國家的象徵,勇武大膽的英王查理一世被喻為lion-hearted***獅心***,史稱“獅心查理王”。另外,lion還引申作“危險”、“險地”,如place one’s head in the 1ion’s mouth,而漢語中卻用“虎”作比喻,如“虎口”。
可見,由於生活經驗和風俗習慣不同,英漢語言中相同比喻中的喻體常常不同,如表示焦急不安的“像熱鍋上的螞蟻”與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如熱磚上的貓***或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像熱鍋上的雞***。還有“牛飲”與drink like a fish***如魚飲水***,“落湯雞”與wet as a drowned rat***溼如落水鼠***,a rat in a hole與“甕中之鱉”,goose flesh與“雞皮疙瘩”,“過牛馬不如的生活”與lead a dog’s life***過狗般的生活***,“滑得像泥鰍”與lippery as an eel滑得像鱔魚***,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試論英語矛盾修辭格的資訊承載特徵
醫學英語英譯漢常見錯誤分析及對策
論文摘要:英漢動物詞彙的文化內涵充分體現了英漢兩個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價值取向與社會風格,折射出兩個民族各自絢麗多姿的文化形態。由於不同的文化背景,對同一動物詞產生不同的聯想,對同一動物詞賦予不同的文化內涵。因此,英、漢兩種語言使用和翻譯中,應該注意到詞彙的文化內涵。
自古以來,動物與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動物是人類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某種意義上動物被人格化和神靈化,由於動物具有鮮明的形象和突出的特徵,長期以來,人們便用動物和與動物有關的詞來描寫有關的人或物,賦予動物詞彙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和漢語中的動物詞彙是語言詞彙系統中龐大的一族,它的形式和意義所負載的文化內涵足以從一個角度來體現英漢兩個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價值取向與社會風格,折射出兩個民族各自絢麗多姿的文化形態。
由於人類生活的生態環境相似,中英兩國人民從動物的基本屬性去認識動物,自然會產生相同或相似的聯想,賦予動物詞彙相同的文化內涵。例如,公雞***cock***,中英文中都表示“驕傲”。英語裡說as arrogant as“cock,漢語是“驕傲得像只公雞”。
再如:as meek as a lamb—馴服得像綿羊,He is a sheep in wolf’s clothing.—他是披著狼皮的羊,外強中乾。***《美國諺語詞典》***"I have been like the frog liv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well who thought the world was a little round pool of water, imagining that our girls here were unmatched ;but now,without searching for a field,here on this very spot I see others who surpass them.”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說現在的這幾個人是有一無二的;誰知不必遠尋,就是本地風光,一個賽似一個。***曹雪芹:《紅樓夢》***
驕傲的公雞、淺薄的青蛙和蠢豬體現了英漢兩個民族共同的愛憎褒貶與審美取向。
二、不同的動物詞彙,相同的文化內涵
朱光潛先生在《談翻譯》一文中說:“外國文學最難了解和翻譯的第一是聯想的意義……”詞彙的聯想意義是人們在概括自己對客觀世界的感性認識和情感體驗之後,通過聯絡、類比等手段,賦予詞彙一定的象徵意義。聯想意義是詞彙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植根於文化的土壤之中。
儘管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存在差異,英漢語言中不同動物名稱有時卻可以表達相同的文化內涵。漢語裡常用“虎”來比喻“勇猛威武”,如“龍騰虎躍”、“虎踞龍蟠”、“九牛二虎之力”、“狐假虎威”、“如虎添翼”,漢語中的“虎威”在英語裡卻不用tiger***虎***,而用lion***獅***來表示。在西方,獅子是力量和好戰勇猛的象徵,如bold as a lion***如獅子般勇猛***,majestic as a lion***如獅子般威風凜凜***。中國的俗語“老虎屁股摸不得”,對應的英語則說Don’ t beard the lion***不要挑逗獅子***。英國人還以lion為自己國家的象徵,勇武大膽的英王查理一世被喻為lion-hearted***獅心***,史稱“獅心查理王”。另外,lion還引申作“危險”、“險地”,如place one’s head in the 1ion’s mouth,而漢語中卻用“虎”作比喻,如“虎口”。
可見,由於生活經驗和風俗習慣不同,英漢語言中相同比喻中的喻體常常不同,如表示焦急不安的“像熱鍋上的螞蟻”與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如熱磚上的貓***或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像熱鍋上的雞***。還有“牛飲”與drink like a fish***如魚飲水***,“落湯雞”與wet as a drowned rat***溼如落水鼠***,a rat in a hole與“甕中之鱉”,goose flesh與“雞皮疙瘩”,“過牛馬不如的生活”與lead a dog’s life***過狗般的生活***,“滑得像泥鰍”與lippery as an eel滑得像鱔魚***,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醫學英語英譯漢常見錯誤分析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