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反季節的種植技術
平菇生長髮育與其它菇類一樣,對環境條件有一定的要求。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栽培要點
1.1栽培場地要選擇陰暗潮溼的地方 在確保通風的情況下,出菇場地應選擇陰涼、保溼及降溫效果顯著的場所,如陸地遮陰涼棚、半地下式陰棚,防空洞、地下室、窯洞及山洞等處,搭建大棚要選擇四周有樹且旁邊有地下水的地方、能拉大晝夜溫差,利於平菇菌絲生長。
1.2品種選擇 原則上是以出菇場所的溫度等條件來選擇品種,菌種有高溫型、中溫型、低溫型和廣溫型幾種型別。夏季生產應選擇高溫型菌種,而且要求菌絲粗壯、生長勢強:反之,易老化的不耐高溫的菌種絕對不能用,否則將大大降低產量。
1.3栽培袋的規格要縮小 為了充分利用培養基,提高出菇率,避免高溫“燒料’現象發生,要求栽培袋長度降至40--42cm,直徑在20--22cm之間。
1.4栽培原料的選擇 為了確保透氣性,避免料內自然增溫,夏季理想的原料應是棉籽殼,選擇新鮮、無黴變的培養料,適當減少氮肥用量,適當增加石膏用量。
1,5控制培養基料水比 夏季為了控制黴菌滋生和栽培袋料內的自然增溫,培養基偏乾點好.料水比不能超過1:1.1,
1.6建堆發酵、熟料栽培 建堆發酵儘可能在水泥地上拌料,在堆料和翻料時,不能將培養料壓實,料堆也不要太寬太高,還應在料堆上打些通氣孔,料堆表面儘量少蓋或不蓋塑料布,以避免通氣不良,造成厭氧發酵;為了提高成功率,高溫季節應採用熟料生產,常壓滅菌,兩頭接種。菌種儘量播撒均勻,蓋住料面。 ’
2、發菌管理要點
2.1栽培時間 根據高溫型菌種出菇的溫度範圍為15—36℃,出菇時間在5—9月份,最佳栽培時期在3月中旬至5月上旬拌料栽培。
2.2發菌室應提前進行噴霧或燻蒸消毒
噴霧用金星消毒液或克黴靈稀釋100--,1000倍,燻蒸按每m3用硫磺粉15--20g或消毒合2小包。應有遮光和通風設定。
2.3井字形排袋或在地面發菌 根據氣溫情況,確定層數和各排間的距離。每天檢視料溫,料溫超過30℃立即進行倒袋散熱,以防止區域性溫度升高而“燒料”,空氣相對溼保持為60%-70%,不可過高,通風口按裝窗紗。
3、出菇管理要點
3.1刺激出菇 出菇時可以碼2—3層,棒間距2一—3釐米,地面墊一層塑料編織袋,以確保菇體潔淨。如遇突然高溫,應及時向地面或牆壁潑地下水降溫;地面灌地下水,拉大晝夜溫差,刺激出菇。
3.2適時通風,避免畸形菇 待菌絲長滿袋現蕾後,要及時開啟袋口且保持袋口培養基溼潤,同時開啟門窗通風,否則菇柄細長,菌蓋小而薄,大大降低了商品性。
3.3確保空氣溼度,增加噴水量 夏季空氣較乾燥,晴天每天應保持噴水次數在3-5次。噴水物件不僅侷限在菇體和培養基,而且還有環境空氣,確保空氣溼度在85%·95%之間。
3.4脫袋、覆土出菇 主要是補充培養基的水分和養料,提高出菇產量,平菇出過兩潮後,水分散失嚴重,要覆上出菇,覆土時,土層不要太厚,應在2cm左右。同時還要遮陽、噴水。噴水時水量不要過大、過猛,出菇後不要噴水,·確保菇體質量。
3.5採收及管理 進棚出菇管理後,經過3—5d,第一批菇開始要採收,採收後要及時清理料面上的殘留菇柄及枯菇,防止病蟲害發生。第二批菇在長到直徑2cm左右時,可噴灑“菇多生”或“增產素”,以增加產量。第二批菇採摘後需噴:晒營養液<加入0,2%食鹽、2%豆漿的混合液***,以增加菇蓋的厚度,達到優質高產。
4、防治病蟲害,夏季平菇栽培應以防為主
4.1在栽培前,對所用的房間、大棚進行全面的消毒殺菌治蟲,如在房屋四周噴殺蟲農藥、撒幹石灰粉,房內用甲醛、高錳酸鉀殺菌。
4.2在高溫下,在出菇階段發現有蟲害,可用蟲蟎立克、菇蟲淨、菇衛士、氯氰菊酯等噴灑或注射到栽培袋中防治。對菇黃病,用農用鏈黴素,保菇王、腐菌靈等藥物交替防治。
4.3主要生理性病害有菇蕾枯萎死亡、菌蓋不形成和水腫腐爛等。針對不同的病因應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避免使用老化的菌種,要均勻播種,待菌蕾形成時適當通風,減少噴水量,控制菌蕾過多過密,有效防治菌蕾枯萎死亡。
早秋平菇栽培技術要點
一、選擇菌種要"準":8-9月投料播種,自然氣溫高,出菇期有時會出現30℃以上的高溫。進入10月份後氣溫會逐步降低,為了確保高溫和低溫期間均能正常出菇,選用的菌種一定要既能耐高溫,又能兼顧低溫出菇的優良品種。如三峽1號、三峽7號、廣豐1號、純白201、國平良種、慶豐1號等菌株,均具備上述特徵特性。若選用的品種溫型不當,是不適宜作早秋栽培的,引種時一定要慎重。
二、培養料發酵、滅菌要"嚴":平菇有發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兩種方式。採用發酵料栽培時,培養料的發酵期不得少於4天,料堆內溫度一定要達到65℃以上,中間翻堆2-3次,使原料腐熟均勻一致,達到滅菌的目的。用熟料栽培時,滅菌一定要在100℃溫度中保持8-12小時***視滅菌容器大小而定***,或者採用"誘導式前發酵"技術處理後,再進行高溫滅菌,效果更佳。若發酵滅菌不徹底,將很難成功。
三、調控溫度是發菌期的"重中之重":平菇分床畦栽培和塑料袋栽培兩種。床畦早期栽培的,一是料厚不得超過15釐米,廂寬不超過1.2米;二是輔料時廂中間呈縱向留出一條寬20釐米的通氣溝,有利於通風換氣,散熱降溫,調節料溫;三是採用兩層播種,加大播種量,使菌絲快速封面,向料內生長;四是播種後10天內,對料內溫度要勤檢查,如果料溫超過32℃,要及時通風降溫,否則,將導致高溫燒菌,菌絲生活力下降,各種病菌或鬼傘類等競爭性雜菌將會大量產生,造成減產或失敗。
塑料袋栽培的,無論是熟料袋栽還是發酵料袋栽,播種後菌袋最好是單層擺放,袋與袋之間要留有2釐米的空隙,有利於散熱,並注意通風換氣,使袋內料溫始終處於32℃以下。尤其是發酵料,更不可大意。
四、出菇期間水分管理要"巧":營養生長結束後,菌絲已達到生理成熟,即將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床畦栽培的應在早晚或陰天揭開薄膜,用木棒在床面按10釐米×10釐米間距打洞,洞深至料厚的2/3即可,隨即澆灌1次大水,補足料內水分達到68%左右,然後每天早晚視出菇情況靈活噴水。袋栽的將菌袋碼成菌培後,應連續用大水淋灌菌牆3-4天,每天1-2次,應逐層淋透,避免因壘菌牆後出現高溫而影響出菇或灼傷菌蕾。25℃以上出菇,袋栽水分管理每天應逐層灌水1次,直至菌牆內料溫穩定為止,並輔以勤噴空氣水,使菇房內有1個陰涼溼潤的環境,就能出好菇,獲高產。有條件者,最好是用營養泥或營養土砌成菌墒後再出菇,因有泥和土層將菌袋隔開,菌袋就不會產生高溫,而且產量會提高50%以上。
平菇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