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太守行的意思?
《雁門太守行》的意思
雁門太守行》-詩詞原文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
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
提攜玉龍為君死。
《雁門太守行》-詩詞註釋
《雁門太守行》《雁門太守行》是樂府《相和歌·瑟調曲》三十八曲舊題之一。漢代古辭今存一篇。六朝和唐人的擬作都是詠歎征戍之苦。本篇亦寫邊城將士苦戰報國之意。唐張固《幽閒鼓吹》載:李賀把詩卷送給韓愈看,此詩放在卷首韓愈看後也很欣賞。時在元和二年(807)。
1、雁門:古雁門郡大約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與北方突厥部族的邊境地帶。
2、黑雲:此形容戰爭煙塵鋪天蓋地,瀰漫在邊城附近,氣氛十分緊張。一說是實寫天空中的黑雲。
3、甲光句:形容鎧甲在日光下閃耀。日:一本作月。據說王安石批評這兩句詩不合理:“方黑雲壓城,豈有向日之甲光?”楊慎則認為既有黑雲也有日光的自然景象是有的“賀之詩善狀物”,而王安石則是"宋老頭巾不知詩"(《升庵詩話》)。沈得潛也說"陰雲蔽天,忽露赤日,實有此景"(《唐詩別裁》)。
4、塞上句解說不一:一說是寫暮色漸濃,夜幕將臨,晚霞變為暗紫色,天光和山色都黯淡了。如王勃《滕王閣序》有“煙光凝而暮山紫”之句。一說是寫戰鬥激烈而且殘酷,從白天到晚上,戰場上的血跡在夜色將臨之際呈現出一片片的暗紫色。
5、易水:今河北省易縣。易水距塞上尚遠,此借荊軻故事以言悲壯之意。戰國時燕太子丹在易水邊送荊軻去刺秦王,荊軻唱《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6、聲不起:由於天寒霜重,鼓都敲不響了。此句暗示戰事慘烈,乃至戰鼓都喑啞了。
7、黃金臺:《戰國策·燕策》載燕昭王求士,築高臺,置黃金於其上,廣招天下人才。
8、玉龍:寶劍名,此代指劍。
《雁門太守行》-詩詞譯文
李賀
局像烏雲重壓要把城牆摧垮,
鎧甲在陽光的照耀下如金色魚鱗一般閃耀著。
秋色中,遍地響起了號角聲,
凝結在塞上的深紅血跡在暮色中如同紫色。
部隊行進在易水邊,
風捲動紅旗,濃霜凝住戰鼓,鼓聲低沉。
為了報答君王的厚愛,
(將士們)甘願高舉寶劍,戰死沙場。
《雁門太守行》-詩詞句解
《雁門太守行》一、二句寫戰爭形勢的緊迫。“黑雲壓城城欲摧”,比喻叛兵如黑雲翻騰滾滾壓來。《晉書》說:“凡堅城之有黑雲如屋,名曰軍精。”軍隊的精氣可以映發黑雲,自然是荒誕迷信的說法,不過李賀寫詩作意好奇,他將這一類說法引入藝術構思,鑄成這一名句,以富於象徵意義的形象有力地刻畫出敵軍壓境的洶洶氣勢和危城欲破的緊急情境。一個“壓”字,形象地描繪出叛兵來勢的凶猛,“欲摧”二字則進一步刻畫重“壓”的勢不可擋,把一幅大敵壓境,危城欲摧的場面,極其鮮明地層現在我們面前。詩人以憤怒的筆觸,給叛兵塗抹上一層“黑”的色彩,給人以嚴酷,陰沉,幽冷逼人的侵壓感。“甲光向日金鱗開”,轉寫守軍鬥志昂揚和嚴陣以待、準備應戰的情形。“甲光”,指戰士盔甲日光照射下閃耀著鱗鱗金光,“開”字,下筆勁拔,雄姿傑出。形象地展示出將士們飽滿的情緒,見出戰陣井然有序地次第排開。“摧”“開”兩字相對,更反襯出邊防將士維護國家統一的無畏精神。這兩句都得力於善於釀造氣氛,具有更強烈地展示事物本質的力量。“黑雲壓城”以狀敵人壓來之勢,“甲光向日”以傳英勇抗敵之神,都在可以感受而不可盡言之間,意象的內涵極為豐富。詩人......
雁門太守行的行一字是什麼意思
離開,行走,送
雁門太守行中"金鱗開"是什麼意思?
指將士們的鎧甲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閃閃發光。
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 表達了作者什麼意思
黑雲密佈在城的上空,好象要把城牆壓塌似的。比喻惡勢力一時囂張造成的緊張局面。
就我的理解:天空中烏雲密佈 黑壓壓的一片 給人很直觀的一種壓抑的氣氛和氛圍 把詩和當時的情景環境結合起來 即那時一個邊城 戰火隨時可能燃起 此時的主人翁也就是作者站在城牆上 看到這幅局面 擔心著戰事是否會到來 如果敵人傾巢而出 軍隊就像此時天邊的黑雲一樣 好像要把城牆壓垮 城市摧毀 總之我認為就是一種壓抑 憂慮的心情
這句話最好結合後面一句來看 是對比的手法 相信你會有所體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