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是什麼意思?
教宗的基本含義
教宗,即“教皇”。拉丁語:Papa,本意為爸爸、父親,並無一絲“皇帝”的意思。中國大陸之外通常譯為 “教宗”,宗廟之宗,是取其頭銜中“聖伯多祿繼承者”之意。在中國大陸通常譯為教皇或羅馬教皇,但是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內部依然稱為教宗。天主教會(全名“至一至聖大公教會及宗座教會”)的領袖,當中包括羅馬天主教會(拉丁禮)和東儀天主教會。這一稱號同時由東正教會和安立甘教會等天主教會(大公教會)名義的教會分享,也因此引起分歧。
教皇和教宗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都指的是羅馬公教教宗,宗徒伯多祿的傳人。一般非天主教徒譯為教皇,天主教徒稱為教宗。
公基和教宗是什麼意思
教宗,即“教皇”。拉丁語:Papa,本意為爸爸、父親,並無一絲“皇帝”的意思。中國大陸之外通常譯為 “教宗”,宗廟之宗,是取其頭銜中“聖伯多祿繼承者”之意。在中國大陸通常譯為教皇或羅馬教皇,但是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內部依然稱為教宗。天主教會(全名“至一至聖大公教會及宗座教會”)的領袖,當中包括羅馬天主教會(拉丁禮)和東儀天主教會。這一稱號同時由東正教會和安立甘教會等天主教會(大公教會)名義的教會分享,也因此引起分歧。
「教皇」和「教宗」這兩種稱謂哪個更準確?
教宗
“羅馬教皇”的正式頭銜是
“羅馬主教、耶穌基督代表、宗徒長之繼承人、普世教會最高教長、意大利首席主教、羅馬教省總主教及都主教、梵蒂岡城邦元首及天主眾僕之僕“也就是”宗主教“,東正教稱”牧首“,是西方教會(天主教)的首席主教,呃梵蒂岡這個梗咱先不去說,以前也沒有梵蒂岡這麼一個國家。
天主教是羅馬帝國的國教,羅馬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教區是聖彼得開闢的、聖彼得是耶穌親自指定的教會領袖。所以歷代教宗都宣稱自己直接繼承聖彼得衣鉢,在中世紀這得到了基督教世界的一致認可。理論上基督教社會只能有一個皇帝——羅馬皇帝,但西羅馬滅亡之後,西方教會遙尊東羅馬皇帝為合法的名義君主,但西方教會沒有皇權束縛更是繼承與借鑑了羅馬的官僚體系管理教會,導致教宗權力膨脹,東羅馬皇帝要求君士坦丁大主教成為教會首領,遭到西方教會反對,退而求其次,讓君士坦丁大牧首與羅馬教宗平起平坐,導致教會分裂。
東羅馬皇帝曾一度努力要恢復羅馬的舊疆域,並事實上威脅了羅馬教宗居住的羅馬城。但羅馬教宗在對抗東拜占庭時理虧,因為教宗是神職人員,而東羅馬皇帝是羅馬地區的合法君主雖然只是名義上的。所以教宗找靠山,把法蘭克人的國王查理曼找來,有預謀的給他戴上了一頂皇冠,並稱他為”羅馬人的皇帝“,這是查理曼帝號的由來,也是神聖羅馬帝國君主皇帝頭銜的由來,也是普魯士德意志帝國帝號的由來。。。。好吧我說了很多。。。自此基督教世界有了兩個皇帝
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後,俄羅斯大公國,因為曾經娶東羅馬公主為妻,又都是東正教的,所以自稱繼承了東羅馬的皇位,號稱第三羅馬。。。
好吧說了這麼多,我想你應該明白,其中的歷史緣由,羅馬帝國有皇帝,也有第一主教,主教是神職人員不能稱帝,呃,好像我也順便解釋了為什麼在拿破崙之前、在英國征服印度之前,只有德國和沙俄的君主自稱皇帝了。
教皇在中國是什麼意思?
宗教皇帝,字面意思都體現出來了。
表示中國對基督教最高精神領袖的稱呼是教權皇帝,代表其以前和暗地中政教合一的表現。
因為中國自古以來無論是佛,道等教派,都是服務於世俗政權的,是統治階級中起服從地位,受支配地位的,最多也就是活佛,教宗的稱呼,不能駕凌世俗皇帝之上。
而在西方就不同,他們是駕臨世俗之上的宗教皇帝,所以稱呼為教皇。
教宗就是教皇嗎?還有,宗主教是怎麼回事?
教宗(拉丁語:Papa,本意為爸爸、父親),在中國大陸通常譯為教皇或羅馬教皇,但是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內部依然稱為教宗。基督宗教中天主教會的領袖,當中包括羅馬天主教會(拉丁禮)和東儀天主教會。
教宗的完整頭銜是:“羅馬主教,基督之代表,眾門徒之主之後繼者,最高祭司(教宗),西方之宗主教,義大利首席主教(主教長),羅馬省大主教及都主教(總主教),梵蒂岡城國元首及天主之眾僕人之僕人”。教會很少會使用這個完整的頭銜。天主教認為教宗為初任羅馬主教聖伯多祿的後繼,因此一開始稱呼他為“伯多祿之代表”,直到5世紀時才改稱為目前這更具權威的“基督之代表”(2006年《宗座年鑑》刪除了“西方宗主教”的稱呼,對上一次修訂為1969年。當時教宗保祿六世把“天主眾僕之僕”加於名號之中,並刪除了“光榮在位”的句子)。
除了他的宗教職務之外,教宗也是擁有獨立主權的梵蒂岡的國家元首。該國又被稱為“聖座”(Sancta Sedes)。梵蒂岡整個被羅馬城包圍,在1870年之前,教宗統治的區域一度拓展到整個意大利中部,其領土,即教廷國,被稱為“聖伯多祿的遺產”。儘管授予教宗對這些領土的統轄權的文件,也就是所謂的君士坦丁御賜教產諭,在15世紀被證明是偽造的,教宗對教廷國的統治還是延續到了1870年意大利統一的時候,而意大利王國和教宗之間最終的政治協議一直到1929年的拉特蘭條約才得以實現。 1948年通過的意大利共和國憲法,再次確定該協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在2005年4月2日到2005年4月18日,教宗的職位空缺,這種情況稱為宗座出缺(sede vacante)。前任教宗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他於1978年58歲時被選為教宗,也是自亞德六世(1522年-1523年間在位)以來首位被選為教宗的非意大利人。
若望·保祿二世於GMT2005年4月2日19:37逝世,享年84歲。在4月18日開始的教宗選舉(conclave)中,用了不足24小時,就選出德國籍樞機主教約瑟夫·拉青格(Joseph Ratzinger)作為新教宗,是為本篤十六世。
辭源
早在三世紀,亞歷山大港主教對埃及的各主教實行了集權控制,有意識地仿效羅馬主教的管轄方式。在尼吉亞大公會議後,羅馬主教立即授予亞歷山大港大主教以管轄的優先權,並使用了“亞歷山大港教宗”的稱號,該稱號現在演變成為希臘正教的“亞歷山大港及全非洲教宗及宗主教”以及科普特教會的“亞歷山大港及宗徒聖馬可之座的教宗”
拉丁文的“教宗”(papa)源自希臘文的“πάππας”,原意為“父親”,起初用於對任何司鐸或主教親暱的稱呼。
在四世紀或五世紀的時候,“πάππας”在西羅馬帝國仍頻繁地用於稱呼主教,儘管它已經開始逐漸轉變成現代的用途,即侷限於稱呼羅馬主教,而在東羅馬帝國,尤其是在希臘和俄羅斯,司鐸仍然被成為“πάππας”。天主教會內一直沿用“教宗”的名稱,教會外也有翻譯為“教皇”、“眾僕之僕人”等。
宗主教(希臘語:∏ατριάρχης,拉丁語:Patriarcha)(東正教中文傳統上習慣翻譯為牧首)
最初,宗主教是一位作為家父(pater familias)對某個擴展家庭行使專制的權力的男人。該種由年長男性對家庭進行支配的體系被稱為父權(patriarchy)(∏ατριάρχης)。這是一個希臘文詞彙,由πατήρ (pater,意為“父親”)和ἄρχων (archon,意為領導lead......
教宗的名稱爭議
但是香港的羅神父說,他不贊成使用“教皇”這個詞。他說:“那個太政治化了,而且是一種誤會。我們為什麼用教宗,不用教皇,以往歷史上翻譯過教皇,後來馬上改過來了,因為教宗有一脈相傳的意思。”而且在羅神父眼裡,已故的教宗是非常人性化的一個人。他說:“教宗很人性,我覺得他很可愛,我用可愛。你有沒有看過他的照片他扮鬼臉的時候多可愛。”除了中國大陸,日本和韓國也稱為“教皇”。 不過,即使是和梵蒂岡沒有正式關係的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和宗教界人士也選擇使用“教宗”。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劉柏年以及其他一些天主教愛國會的官員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了“教宗” 。那麼“教宗”是不是一種統一的說法呢?劉柏年說:“教宗是教會對他的尊稱。外界有人稱他為教皇,好像梵蒂岡有個皇帝一樣,西方也叫他Papa,我們也叫聖父。我們和各國教會一樣都稱為教宗。”不過,那麼對於新華社等官方媒體仍然使用“教皇”,官方教會的劉柏年表示可以接受。他說:“他們有他們的稱呼,我們有我們的稱呼,沒有問題。” 1958年3月11日加入耶穌會並始發初願,並在耶穌會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區維利亞·德沃託(Villa Devoto)的神學院學習1969年12月13日晉鐸,併成為聖彌額爾神學院初學師1986年 獲得神學博士學位1992年5月20日 在瓜蘭西諾總主教的推薦下,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命為天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總教區輔理主教,領西班牙奧卡教區銜1993年11月6日 獲委任為阿根廷東方禮教長1997年6月3日 被任命為總教區助理主教2001年2月21日 獲教皇若望·保祿二世宣佈擢升為樞機,領銜羅馬聖博敏堂司鐸職2013年3月13日獲選為第266任教宗
羅馬教皇有什麼作用?
古代羅馬教皇在歐洲享有巨大的權利和財富,歐洲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臣服和信仰天主教。。。。教皇可以任免任何一國的國王和貴族,甚至可以隨時處埂國王。。。。。。。。。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國的力量和思想越來越先進,教皇的力量和權威也在日益下降。。。。。。。隨著幾場戰爭,很多教派從天主教分裂出去,而作為宗教領袖的教皇,從歐洲領袖的地位也逐漸淪落為一個小地主。。。。。。。。。。。。。
簡單點說,羅馬教皇有點類似我國東周的天子。。。開始號令諸侯,後來諸侯號令天子。。。。
塔羅牌中的教皇表示什麼意思啊?
每月23日-教皇
塔羅牌大阿卡那的第5張是“教皇”,他是神聖、神祕事物的詮釋者,象徵人類的認知及信仰。教皇的知識充滿奧祕,即使抽象的事物也受它主宰。牌面正立時,表示信心十足、不耿不慮及對事物有正確理解力。牌面倒立則是愛說教、唱高調以及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