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及的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5-01-03

〞及〞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你好

基本解釋

1、從後頭跟上:來得及。趕不及。

2、達到:及格、合格。及第(古代科舉考試中選,特指考取進士)。普及。過猶不及。

3、趁著,乘:及時。及早。及鋒而試。

4、連詞,和,跟:陽光、空氣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以及。[1]

詳細解釋

【動】

1、會意。甲骨文字形,從人,從手。表示後面的人趕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2、追趕上,抓住。

及,逮也。——東漢·許慎《說文》

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史記·項羽本紀》

無庸,將自及。——《左傳隱公元年》

又如:趕不及(來不及);企及(希望趕上);來得及(能夠趕上);及面(見面);及時應令(與季節令令相適應)。

3.至,達到。

及,至也。——《廣雅》

及期。——《儀禮聘禮》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公元年》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陶潛《桃花源記》

及諸河,則在舟中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湯熨之所及也。——《韓非子·喻老》

針石之所及也。

將有及。(還來得及。)

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漢·賈誼《論積貯疏》

及是,愈以為誠有。——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禍且及汝。——明·魏禧《大鐵椎傳》

廷益抱誠,噬羶曷及?——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4.待,等到。

及日中則如盤盂。——《列子·湯問》

及其日中如探湯。

(袁可立)及長,數有異兆。——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及敵槍再擊。——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及既上。(等到已經登上。及:等到。既:已經。)——清姚鼐《登泰山記》

如:及夫(等到)。

5、遭受。

鐵銛短者及乎敵。(及乎敵,被敵所傷,極言戰爭之激烈。)——《韓非子五蠹》

6、比得上,能與……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戰囯策齊策》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韓愈《師說》

又如:我不及他。

7、連累;關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漢書李廣蘇建傳》

又如:罰不及眾;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8、通“給”。供應。

然則大囯內款,小囯用盡,何以及之。——《管子國蓄》

9.到了……的時候

及魯肅過尋陽。——《資治通鑑漢紀》

及為北徐州,時有勢族請姻者。——《梁書· 韋放傳》

及夫秋高氣清,霜露既降。——明·宋濂《看鬆庵記》

10.遍及。

澤及萬世而不為仁。——《莊子·大宗師》

推恩海內,澤及鳥獸。——《東坡先生墓誌銘》

【介】

趁。

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又如:及今(趁現今之時);及蚤(趁早。蚤:通“早”)。

【連】

和,與。

洄曲及諸道橋樑。——《資治通鑑唐紀》

洄曲及四境。

袁(袁可立子袁樞)出家刻十餘種及王覺斯法書以示。——――明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記》

扣其鄉及姓字。——明·魏禧《大鐵椎傳》

音樂及詩歌。——蔡元培《圖畫》

又如:孔子及門徒。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副】

1、表示反問,相當於“豈”。

先君之敗德,及可數乎?——《左傳》

2、表示頻率,相當於“又”。

兒寬家貧,當為弟子都養;及時時間行佣賃,以給衣食。——《史記》

3、表示程度,相當於“極”。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筆。——《水滸全傳》

【名】

姓。及姓。[1]...

和在古文中的意思 5分

① <形> 音樂和諧;協調。《察傳》:“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

【又】協和;和睦。《季氏將伐顓臾》:“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② <動> 和好;交好。《屈原列傳》:“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議和。”

③ <形> 溫和;暖和。《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④ <形> 和悅;謙和。《信陵君竊符求趙》:“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

⑤ <介> 連帶;連同。杜荀鶴《山中寡婦》:“時挑野菜和根煮。”

⑥ <介> 與;跟。《陳州糶米》:“和那害民的賊徒折證。”

⑦ <連> 與;和。岳飛《滿江紅》:“八千里路雲和月。”

① <動> 應和;跟著唱;跟著吹奏。《荊軻刺秦王》:“荊軻和而歌。”《垓下之戰》:“歌數闋,美人和之。”《赤壁之戰》:“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② <動> 依照別人詩詞的格律或內容作詩詞。白居易《初冬早起寄夢得》:“詩成遣誰和?”

huò

<動> 混合;揉合。《活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與在古文中的意思

與在文言文中作動詞:賜與

例:則與鬥卮酒.

取與者,義之表也.——西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與衣裳,吏護還之鄉.——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 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與在文言文中作名詞:

例:與,黨與也.從舁從與.與聲.——東漢·許慎《說文》

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彊.——東漢·許慎《史記》

群臣連與成朋.——《漢書》

王奪之人,霸奪之與,疆奪之地.——《荀子》

與在文言文中作介詞:跟、和、及

例:與臣而將四矣.——《戰國策·魏策》

孰與君少長.——《史記·項羽本紀》

與城為殉.——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參與的意思

例:昔者仲尼與於蠟賓.——《禮運·大同》

懷嬴與焉.——《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與師.(與師,參軍作戰.)——《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作助詞:和、同

例:求之與?抑與之與?——《論語·學而》

然則師愈與?——《論語·先進》

豈非士之願與?——《史記·蔡澤傳》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戰國策·魏策》

相關問題答案
遂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其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侗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乃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薇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莫在古文中有什麼意思?
微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甫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窺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但”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