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有哪些社會責任?

General 更新 2024-12-26

大學生社會責任有哪些

第一,增強愛國的深厚情感。

新世紀的大學生應通過多種途徑,努力培養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並將這種愛國主義情感發展為愛國主義情操,做到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 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

第二,確立報國的崇高志向。

大學生要在培養真誠的愛國主義情感的基礎上確立報效國家的遠大志向。要立報國之志,應該對祖國有正確的認識,包括對祖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深刻認識。知國才能愛國,知之深才能愛之切。

第三,培養建設祖國的聰明才智。

青年大學生,要在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中有所作為,必須要掌握過硬的本領,掌握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基本才幹和技能。有了報國本領,才有了實現報國之志的條件,也才能實施報國行動。

第四,堅持報效祖國的積極行動。

大學生要以振興中華為己任,必須將報國之志落實到行動中,樹立主人翁觀念,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積極投身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

是否解決問題(參與評價0次)

能 解 決:是否原創答案(參與評價0次)

原 創:

試論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摘要:當今時代,大學與社會的聯繫日益緊密,大學生勤工助學現象日益增多,然而大學生在勤工助學過程中卻常常表現出社會責任感淡漠甚至缺失。筆者認為,以往的社會責任感教育無視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不重視培養受教育者躬行實踐的能力,卻希冀通過灌輸道德規範的做法來促進學生包括社會責任感在內的道德品質的養成,從而事倍功半。本文基於“道德本質是實踐的”思想,始終把受教育者當做實施社會責任感的主體,重視在實踐性的德育過程中對學生責任感的培養。

關鍵詞:勤工助學;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

一、問題的提出

身處21世紀,當代大學生已不再是困於“象牙塔”之內、“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了。當代大學生已經逐漸把步入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加強與社會的緊密聯繫,以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提高自身整體素質作為大學階段學習生活的最高目標。因此,隨之而來的是,在校大學生自己創業或參與各種勤工助學活動的現象屢見不鮮。毋庸置疑,勤工助學對大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尤其面向21世紀的教育要求培養出各方面綜合發展的人才。也就是說,21世紀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關心環境、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具有對環境對社會的責任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988年提出,未來的人都應掌握三張“教育通行證”,一張是學術的,一張是職業的,第三張通行證能證明一個人的事業心和開拓能力。因此,勤工助學適應了時代的要求。然而大學生在勤工助學過程中表現出社會責任感淡漠甚至缺失。例如勤工助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庸懶、推脫、違約、注重金錢、不關心他人和集體、自我中心等現象。尤其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和市場經濟越來越發達,相應地對人的道德品質要求的也越來越高,要求每個公民都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為人類的未來著想,並懂得如何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為自己服務。以往的責任感教育常常無視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不重視培養受教育者躬行實踐的能力,卻希冀通過灌輸道德規範的做法來促進學生包括社會責任感在內的道德品質的養成,結果往往事倍功半。

現代社會生活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它不僅要求學生的人性的健康發展,而且還需要他們具有群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社會生活所需要的共同的生活觀念和與人合作相處的能力,如環境問題、能源問題、核問題等,都要求人們具有群體意識甚至全球意識。

二、當......

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社會責任感有哪些?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話題已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乏表現為:重視個人價值,輕視集體與社會的價值;重視權利的享受,輕視義務的履行;忽視自己在傳承中國優良傳統文化中的責任等.少數大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的原因,來自西方倫理思潮的影響、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不良影響.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必須加強大學生對中華傳統美德與文化的學習,以深化其對社會與國家的認同感和自己的歷史使命感;高校應注重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高校應不斷完善大學生課程設置與教學評估體制,提倡與重視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自身的責任.

學生的社會責任有什麼?

當代青年學生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他們是未來民族復興的擔當者、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牢固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柏拉圖在《法篇》中曾指出:“教育是造就好人的方式”,“教育乃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青年學生是學校教育的產品,把青年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學校的根本辦學目的,也是學校的職責。要達到這一目的,既要以傳授科學與人文知識為基礎,更要以培養優良的思想品格為保證。人類的進步當然離不開科學知識,但科學知識是一把雙刃劍,掌握在不同人的手裡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思想是科學知識的制導系統。但在相當一段時期裡,在我們身邊,曾經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科學知識輕思想教育的問題。基於此,對廣大青年學生堅持不懈地進行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就更加有了緊迫性和重要性。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青年學生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並且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特別是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災過程中,當代青年學生展現了新生代人的強烈愛國情懷與人文風采,展示了他們的高度社會責任意識。實踐證明,這一代青年學生是能夠擔當社會責任和民族復興大任的,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新一代踐行者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生力軍。這也同時證明,多年來我們所努力建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廣泛深入人心,成為了青年學生們的精神寄託。

第一層次——針對人的低層次需求即自然需求,進行社會主義基礎文明教育。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尊重生命教育、遵守道德教育、遵守法律教育,簡言之“三尊(遵)”教育。

尊重生命,這是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價值理念。英國著名哲學家霍布斯曾講過一句名言:“人的安全乃是至高無上的法律。”在當代法學中,人的生命是最高價值,其核心價值有四個:自由、正義、秩序、效率。對待生命的態度,反映著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因此,我們要把尊重生命作為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價值理念。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而落實以人為本首先要尊重人的生命。尊重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生命的意義教育。通過認識生命的價值、端正對生命的態度,教育學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愛護生命。二是生存教育。據統計,我國每年有1.6萬中、小學生死於各種事故,對青年學生進行生存教育迫在眉睫。生存教育也就是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的教育,如安全防範教育、逃生教育等。三是心理健康教育。據統計,十幾年來,我國心理疾病患者出現了明顯的低齡化趨勢,目前約有20%的兒童處於抑鬱狀態;在15-34歲的青年人中,自殺已經居於死亡原因的第1位,而自覺接受心理健康診治的不到10%。心理疾病已經成為困擾青年學生的重大問題。心理疾病的實質是心理需求與心理滿足的矛盾已經緊張到了一定的程度。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進行健康心理需求教育、合理實現心理需求教育、合理引導宣洩心理需求教育,並建立完備的心理介入、干預機制。

遵守法律,增強法律意識。據調查,我國青少年犯罪年齡較以前平均提前了2-3歲,18歲以下青少年犯罪每年以超過100%的比例增長,14歲以下青少年犯罪的增長率更是超過前者的一倍以上。我國青少年的法律意識、規則意識之淡薄令人吃驚。法律意識、規則意識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法的準則是:誠實生活,毋害他人,各得其所。第三世界國家移植西方民主制度沒有一個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這些國家的國民缺乏法律意識和規則意識。因此,應當教育廣大青年學生樹立法治觀念,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內人人自由,法律之外沒有民主的觀......

大學生的責任有哪些

當代大學生已經逐漸把步入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加強與社會的緊密聯繫,以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提高自身整體素質作為大學階段學習生活的最高目標。因此,隨之而來的是,在校大學生自己創業或參與各種勤工助學活動的現象屢見不鮮。毋庸置疑,勤工助學對大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尤其面向21世紀的教育要求培養出各方面綜合發展的人才。也就是說,21世紀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關心環境、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具有對環境對社會的責任感。 不無公允地說,其實中國曆來都重視對年輕一代進行歷史責任感的教育,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耳熟能詳的格言警句無不蘊涵著有識之士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使命感。然而,時至今日,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學生中自私、冷漠、懦弱等不良品性大量滋生;極端的後果是,近年來,大學生中各種越軌行為日益嚴重乃至對同伴、親友的生命漠然視之,連基本的出於人道的社會責任感都喪失殆盡……所有這一切決不是危言聳聽!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重個人前途,輕社會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社會。不可否認當代大學生是有理想的,他們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頭地,但有的僅僅侷限於實現個人理想的夢幻裡。當代大學生更重視個人理想,而輕視社會理想。他們認為社會理想太遠、太大、太空,可望不可及,而個人的現實生活才是最實惠的。因而他們更多的是關心自己的命運,更多的是關注自身發展的狀態和現時的利益,進而強調人首先應對自身、對家庭、對現實負責。從本質上看,這些大學生是缺乏對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關係的認識,缺乏對自己負有歷史使命的正確認識和建立在這種認識基礎上的對社會應具有的主人翁的意識。 在人生的奮鬥目標上表現為日益增強的個人意識逐步取代了整體意識和社會意識。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使得個人的獨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漸得以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們必然從自身的利益需求出發選擇自己的行為,人們必須學會根據社會、市場的需求和動態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發展。個人的個性和地位真正凸現出來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正視並積極追求個人的價值尊嚴和利益要求。 . 當代西方個人主義倫理思潮的影響。西方個人主義倫理思想家片面誇大了社會和他人對個人制約的“異己”力量,把“單純利己”奉為評價人的行為是否道德的唯一標準,這種觀念正好為道德判斷能力較弱的青年大學生所接受,使部分青年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論依據。於是,在這部分學生心目中,出現了關心自我,追求實惠,只要權利,不盡義務,為出人頭地而學習的現象。 . 根據責任感形成的心理機制,學校教育在培養大學生責任感上應重視在學校生活中營造嚴格的教育責任機制。即從學習到生活,從教育到教學,從管理到服務建立全方位的大教育責任機制。有了這一全方位的教育責任機制的約束,必將使校園中一切不負責任的行為都因不可避免的“責任追究”而受到有效遏制。惟有處於嚴格的責任機制中的人,才能時時感受到責任的情感態度體驗。這種外在的行為強化作用,其本質就是人的責任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也是有機體的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連接形式。任何脫離這一教育責任機制的大學生都不會自動養成良好的責任感。 .引導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正確把握社會現象、社會發展的本質和主流。大學生的價值觀是在現實生活社會實踐中形成的,也只有在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中才能改變。社會現象是極其複雜的,有本質的、非本質的,有積極的、有消極的。由於生活範圍和視野的侷限性,一些學生容易把非本質、......

大學生應承擔哪些社會責任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和價值觀。

這主要是第三個代表給我們提出的使

命。

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就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和價值觀。

這一代表同時還要求我們對社會主義充滿信心,

對改革開放充滿信心,

對祖國的

現代化建設充滿信心,

因為只有對它們充滿信心,

才能充滿激情地投入到社會主

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也才能在根本上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大學生的責任是什麼?

試論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摘要:當今時代,大學與社會的聯繫日益緊密,大學生勤工助學現象日益增多,然而大學生在勤工助學過程中卻常常表現出社會責任感淡漠甚至缺失。筆者認為,以往的社會責任感教育無視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不重視培養受教育者躬行實踐的能力,卻希冀通過灌輸道德規範的做法來促進學生包括社會責任感在內的道德品質的養成,從而事倍功半。本文基於“道德本質是實踐的”思想,始終把受教育者當做實施社會責任感的主體,重視在實踐性的德育過程中對學生責任感的培養。

關鍵詞:勤工助學;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

一、問題的提出

身處21世紀,當代大學生已不再是困於“象牙塔”之內、“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了。當代大學生已經逐漸把步入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加強與社會的緊密聯繫,以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提高自身整體素質作為大學階段學習生活的最高目標。因此,隨之而來的是,在校大學生自己創業或參與各種勤工助學活動的現象屢見不鮮。毋庸置疑,勤工助學對大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尤其面向21世紀的教育要求培養出各方面綜合發展的人才。也就是說,21世紀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關心環境、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具有對環境對社會的責任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988年提出,未來的人都應掌握三張“教育通行證”,一張是學術的,一張是職業的,第三張通行證能證明一個人的事業心和開拓能力。因此,勤工助學適應了時代的要求。然而大學生在勤工助學過程中表現出社會責任感淡漠甚至缺失。例如勤工助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庸懶、推脫、違約、注重金錢、不關心他人和集體、自我中心等現象。尤其現代社會中科學技術和市場經濟越來越發達,相應地對人的道德品質要求的也越來越高,要求每個公民都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為人類的未來著想,並懂得如何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為自己服務。以往的責任感教育常常無視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不重視培養受教育者躬行實踐的能力,卻希冀通過灌輸道德規範的做法來促進學生包括社會責任感在內的道德品質的養成,結果往往事倍功半。

現代社會生活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它不僅要求學生的人性的健康發展,而且還需要他們具有群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社會生活所需要的共同的生活觀念和與人合作相處的能力,如環境問題、能源問題、核問題等,都要求人們具有群體意識甚至全球意識。

二、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不無公允地說,其實中國曆來都重視對年輕一代進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耳熟能詳的格言警句無不蘊涵著有識之士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使命感。然而,時至今日,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學生中自私、冷漠、懦弱等不良品性大量滋生;極端的後果是,近年來,學生中各種越軌行為日益嚴重乃至對同伴、親友的生命漠然視之,連基本的出於人道的社會責任感都喪失殆盡……所有這一切決不是危言聳聽!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大學生應承擔什麼責任

樹立自信 勇敢 知識面廣的形象 上了大學要努力學習積累經驗 多參加社交活動 學好所學的專業知識 大學就像個小社會 這不僅僅是為自己負責更是對含辛茹苦養育我們的父母和嘔心瀝血教導我們的老師負責

現在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人光榮而神聖的歷史使命。歷史發展的規律表明,民族復興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青年一代特別是大學生的狀況,特別是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而且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大學生必須具有很強的自覺意識,而社會責任感正是這種自覺意識的體現,是大學生行為導向系統的核心因素,它指導、控制和調節其社會行為。因此,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強弱將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關係到他們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 當代大學生除了應當承擔普通社會成員對社會應盡的責任之外,還由於其所受的高等教育並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社會期待,而對社會負有更多的特殊的責任。絕大多數大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科學知識及專業技能方面表現出強烈的願望,而且也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如當前我國高校內部不斷升溫的讀書熱、考證熱、考研熱現象。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而努力學習、艱苦使命。 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是培養21世紀合格人才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應從各個方面努力創造一種與大學生的社會地位相符合的環境,重視培養和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從而使他們更積極地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而奮鬥 首先,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責任感淡化的實質就是缺乏理想。所以,要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感,首先必須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並把個人理想融入到中華民族復興的社會理想中去。“現在我們搞經濟改革,仍然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年輕一代尤其要懂得這一點。”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應當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採取有效的措施和形式,大力宣傳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特別是在大學生的入學教育和低年級教育中,要著重進行人生觀和理想教育,幫助他們儘快完成人生目標的轉變,讓他們明確意識自身所肩負著重大的歷史責任,並不斷強化和繼續鞏固教育成果,以引起學生的醒悟和重視,造成持續的教育氣氛,這樣才能把教育內容內化為信念,逐步增強其社會責任感。 其次,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要使大學生的社會責任觀念轉化為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最好的途徑就是思想道德教育。通過思想道德教育,使社會道德規範和要求轉化為個人直接的道德需要和要求,使社會準則轉化為個人準則,才能有發自內心的、自覺的道德行為,在履行責任時,才能形成正確的責任動機,增強履行責任的堅強意志,有效地促進社會責任感的形成。③ 再次,積極組織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如三下鄉、青年志願者活動、扶貧幫困活動等,是大學生磨鍊意志、砥礪品格的重要方式。應引導大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使他們在實踐的大課堂中瞭解社會,正確認識國情,加深對書本知識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使他們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服務群眾,自覺走與人民大眾相結合的道路。④通過接觸社會,瞭解國情、民意,正確把握社會現象、社會發展的本質和主流,使其責任感不斷得到強化和昇華。

採納哦

大學生在哪些方面缺乏社會責任感

社會責任感是指一個人對他人、對社會所承擔的職責、任務。社會責任感是公民對這種責任的一種強烈的自覺意識和崇高的情感、意志,對自身社會權利與義務的自覺認識。不同社會、不同時代的公民,其社會責任感的內容不同。大學生缺乏的社會責任感,突出地表現為對祖國前途命運的關注與思考,對改革開放的理解與支持,對政治生活的關心與參與。主要表現在:1、濃重的自我意識,缺少集體精神

一些學生平時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少樂於助人;只求權利,少盡義務。在校園文化活動或是社會活動中,願當主角,而不願當配角,不願做重複性、輸出性工作,總擔心自己被埋沒、被大材小用、把個人得失看得過重。筆者的曾對某高校學生當班幹部的原因做過調查,為了評獎學金的時候加分的佔23%,為了綜合素質學分的30%,為了鍛鍊自己的佔30%,而真正為了班集體做貢訂的只佔11%。

2、思想道德、學校紀律弱化

作為新世紀大學生,學會知識、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是他們的主要任務和職責。然而,一些大學生學習風氣不,厭學現象嚴重,混日子、混文憑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現考試作弊;有的學生將破壞公物視為兒戲,用水不關水龍頭,人走燈不關;或者在公共場合例如課室、圖書館大聲交談;更有甚者,在校園內打架鬥毆。

3、忽略或者拋棄社會責任感

責任感是人們所體驗自己對社會或他人所負的道德責任感情。不少學生一心只讀聖賢書,對身邊的同學、學校和社會發生的事情漠不關心,“個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對人對事都比較冷淡,自私自利。

談當代大學生應當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

談到我自身,我認為我是一個具有強烈的責任心,而且敢於負責任的人。從小,我的父母給我灌輸的思想是,做人要講道德,做事要敢負責,責任感是做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而又是最重要的素質。如果把國家比喻成一座大廈,那麼每個人的責任感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石。責任心是國家、民族、社會、家庭、單位對每個人的基本要求,古人曾說:“人之足傳,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充分說明了做人要有良好的道德約束和強烈的責任心。學習責任心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的素質。知識改變人生,沒有知識的人生是可悲的。在少年時代,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是我們的首要責任。所以,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把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當做我走向社會之前的人生第一要務。無論是小學、中學、大學,優異的學習成績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一直是我走向社會之前的主旋律。尤其是在大學期間,除了學好本專業,我還選修了法律、經濟學、社會學等專業,廣泛涉獵這幾個學科的知識。這種做法,不但豐富了我的大腦,而且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用更加理性的心態面對當下日趨嚴酷的競爭。

相關問題答案
大學生有哪些社會責任?
大學生有哪些問題?
大學生考哪些證有用?
小學生有哪些親子活動?
大學裡有哪些活動?
山西大學城有哪些學校?
瀋陽的大學都有哪些?
南開大學設有哪些專業?
大學城有哪些學校?
小學生有哪些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