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規範內部控制制度?
如何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內控制度?
【摘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內控制度,是企業自身的需要,也是企業面對市場風險與挑戰的需要。企業只有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制定滿足管理需要的內部控制制度,並加以嚴格遵循實施,才能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及財政部有關規章制度的要求,各單位(包括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它經濟組織)應當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範的規定,結合部門和系統內部的有關內部控制規定,建立適合本單位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的內部控制制度,並組織實施。
所謂內部控制,是指由企業董事會、管理者和其他員工實施的,為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效率效果以及現行法規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內部控制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的控制環境、風險評估、監督決策、信息與傳遞以及自我檢測等方面,從總體上透視了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其有效實施無疑會促使企業生產管理邁上一個新臺階,促進企業經營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規化。
一、內部控制在實際工作中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外部社會經濟活動都會帶來深遠的影響,產生良好的效果
(一)確保企業制訂的各項管理方針、目標的貫徹執行
內部控制制度由若干具體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組成,滲透於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企業內部存在經營活動和管理環節,就有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控制措施,從而有效地貫徹企業的經營方針,確保經營目標的實現。
(二)確保會計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實可靠,防範經營風險
健全內控制度,可以規範企業各類信息的採集、歸類、記錄和彙總的過程和行為,確保會計信息資料的真實可靠,如實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及時發現和糾正各種錯弊,有效控制企業的經營風險。
(三)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並加以有效利用
健全內控制度,能夠科學有效地監督和制約企業財產、物資的採購、計量、驗收等各個環節,對企業各種資源的利用和現金流動進行控制和管理,從而確保企業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防止資產流失。
(四)確保企業利潤最大化
健全內部控制,使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做到活而有序,減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費用開支,促進企業的有效經營,以求企業實現更大的盈利目標。
二、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從政府部門到企業管理層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認識不斷提高,大部分國有企業都在一定程度、一定範圍內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實際經營中,還存在著許多不盡完善的地方
(一)內部控制環境不夠完善
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及有效運行,有賴於企業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現代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客觀上需要一個規範的法人治理機構、加強內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經營者、債權人等的合法權益。但從目前情況看,大部分國有企業改制後,雖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但由於產權不明晰、出資人缺位,未形成有效的內部權力制衡機制,再加上內部控制固有的侷限性,造成內控力度削弱,經濟業務隨意性加大,監督機制失效。
(二)會計信息失真、造假機率增大
有的企業由於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核算不實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現象較為嚴重。如常規性的印單(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憑證保管使用制度及會計人員分工中的“內部牽制”原則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實;會計憑證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憑證支持;人為捏造會計事實、篡改會計數據、設置賬外賬、亂擠亂攤成本、隱瞞或虛報收入和利潤;資產不清、債務不實等等。造假現象在上市公司中已經屢見不鮮,在其他企業中的現狀就更為堪憂。
(三)費用支出失控,潛在風險加大
有的企業對財產物資的內控管理相當薄弱,制度形同虛設,......
如何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在由許多投資者共同出資組成的公司中,每個投資者都行使對公司的控制權是不可能的,這樣會使公司運行產生高昂的代價,但公司治理機制必須保證一部分放棄控制權的中小投資者的合法利益不會因此受到侵害。針對我國目前普遍存在的內部人控制和大股東侵犯小股東權益兩大症結,公司治理結構設計不僅要體現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間的制衡,還必須從治理機制設計上為上述機構間的分級授權和不相容職務間的制衡提供製度保障。
1、公司治理規範必須對內部控制機制的構建提出基本要求
內部控制系統是由代理人設計的,充分體現了管理者的管理意志和管理意圖,而代理人的目標函數與委託人的目標函數是不一致的。為保證多級委託代理鏈組成的公司運行能夠維護所有股東的平等地位和權利,承擔對股東的誠信義務,公司治理規範中必須提出對內部控制構建的基本要求,從而保證內部控制目標與公司治理目標的高度一致性。
2、加強董事會在內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首先,加強公司治理,完善董事會構建機制。完善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關鍵是要明確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責、權、利的劃分,使之相互獨立、相互制衡。將董事會建立成真正獨立行使權利和承擔責任的機構。其次,提高董事會的獨立性,,提高獨立董事大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此外,董事長與總經理兩權分離,杜絕董事會和總經理人員重疊。董事會成員和經理層分離,才能為董事會成為內部控制框架的制定者、監督者和最高執行者作保證,發揮董事會在內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
3、將監事會做實,從公司治理機制設計上為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保駕護航
內部控制框架的五大要素之一是“監督與糾偏”,在“控制環境”這一要素中,也要求建立與內控相應的監督機構。在以董事會為核心的內部控制框架中,董事會下包括審計委員會在內的專業委員會的建立以及經理層下屬的審計部在對內部控制制度運行過程的監督和效果評價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但是,監事會對處於內部控制核心地位的董事會的監督卻長期弱化。這一問題的解決有賴於監事會功能的強化,基本思路是在監事會成員中引入利益相關者,並做好獨立董事與監事之間的功能區分與協調。
4、加強預算控制、推進全面預算管理
預算控制是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企業應實施全面預算管理,融合新的管理思想與模式的預算管理:一是全面預算管理要與企業戰略結合。在戰略預算的基礎上制定年度預算,然後分解預算目標到各責任主體,實施預算並監督預算的執行,最後進行預算考評並以此制定薪酬計劃。二是重構組織結構。以層級為導向分為戰略層、經營層、作業層。三是建立預算決策機構,即在董事會下設預算管理委員會。此外製定合理的預算管理制度,包括編制程序、修改預算的方法、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方法等。
5、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無論是內部控制還是公司治理結構都非常重視激勵與約束機制。要使公司的內部組織、崗位乃至整體的行為及其結果始終保持與公司的目標一致,就必須採用一系列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方法:一是科學的業績評價體系。科學的業績評價體系是激勵與約束機制的基礎,只有對經營者的業績進行評價以後,才能根據企業業績的好壞進行獎懲。二是科學的目標管理。組織全體員工分別參加有關工作目標的制定,並將公司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每個員工,尤其是讓其參與公司長遠目標的制定,這樣有利於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公司的目標。
目前,中審網校是ICI協會授權在中國境內開展國際註冊內部控制師(CICS/CICP)考試和頒證的機構,獲得 I......
我國目前內部控制體系包括哪些規範?
第一篇 概 述
第一章 公司概況
第二章 公司內部組織架構圖
第三章 決策層與管理層的職責與職權
第二篇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內部環境
第三章 風險評估
第四章 控制活動
第五章 信息與溝通
第六章 內部監督
第三篇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01號——資金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02號——採購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03號——存貨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04號——銷售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05號——固定資產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06號——無形資產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07號——投資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08號——籌資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10號——成本費用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11號——合同協議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12號——對子公司的控制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13號——財務報告編制與披露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14號——人力資源政策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15號——關聯交易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16號——內部審計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17號——擔保
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第18號——公司併購
如何健全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1.營造企業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任何一家企業的控制活動都是存在於必要的控制環境當中。控制環境通常是指建立、強化或者減少特定政策、程序與效率所產生影響的各類因素,一般是指那些重要的影響因素。控制環境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之貫徹與執行、企業的經營目標和整體目標的實現程度,從而加強本企業的內部控制機制。應當注意到企業內部的控制環境之營造。要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就應當規範企業的治理結構。規範性的企業治理結構主要應當看董事會與企業的負責人是否能夠充分地發揮作用。企業的內部控制成效主要取決於該企業員工之控制意識以及行為,而企業管理層內部控制所具有的自覺意識與行為十分重要。就理論而言,內部控制自身就具有侷限性,其中關鍵在於企業主要負責人的控制是否隨意,或者是否會相互串通,從而搞出內部人控制。所以,提高企業主要負責人自覺地執行內部控制之意識變得十分重要。要建立起更加合理的組織機構,明確相關管理職能與關係,從而為每一個組織的內部劃分責任權限明確實施辦法。企業內部的組織和管理機構主要有股東會或者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經理層及監事會。股東會一般是從資產所有者的角度實施重大決策的,通過監督經營者,能夠有效防止企業資產的流失,以促進資產的增值與保值。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之時,經營管理機構和股東會的責任是不一樣的,有利於經營管理崗位上的人員選拔,並自主地開展經營與管理。董事會與經營管理部門之分設,有利於企業進行科學化管理與經營。
2.設置富有成效的內部控制活動
針對企業人員的內部控制活動,具體包括以下內容:一是職責分離。職責分離可以說是現代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的主要要求,而企業的交易或者事項均應嚴格地依照不相容職務彼此分離之原則,科學規範地劃分各種職責權限,從而形成彼此制衡之機制。二是工作流程。要確定各個崗位的具體職責,讓每一位員工的工作均能自動地檢查另一位員工或者更多人的工作過程,以實現相互牽制之目的。為了真正實現以上目標,應當對每一個崗位設計採用工作流程圖之辦法,在工作流程圖當中,應當明確地規定每一個員工應當做些什麼,怎麼去做,什麼時候去做和怎麼正確地進行工作等等。工作流程圖設計之目的應實現讓管理的過程更加標準化,也就是要能實現讓不同的員工都依據工作流程圖去開展相同的工作,並能得到一樣的工作結果。三是票據和記錄控制。票據可以說是證明交易發生之證據。應當實行票據保管、收款和會計記錄人員之崗位分離:對全部票據開展預先編號,全部作廢票據都應妥善地保存,對於已使用的票據主要是由會計人員開展定期消號,並及時和票據保管人員加以核對,從而防止交易漏記或者出現重複記錄等現象,以保障全部收入與結算款項均能及時和準確地入賬。四是資產接觸和記錄使用。資產接觸和記錄使用一般是指限制接近資產與接近重要的記錄,從而保障資產與記錄之安全。保護資產與記錄安全所具有的重要措施是運用實物與技術保護措施。例如,把存貨存入倉庫從而防止偷盜,倉庫主要是由勝任的員工來管理的,還能減少存貨之殘損。對於憑證與記錄實施實物安全保護,從而能夠有效地降低因為憑證與記錄出現丟失而重新建立所需要的支付成本。在應用電算化核算的狀況下,每一個崗位均只能應用自身所設置的密碼接觸由自身所負責的數據,而複核崗位只能開展數據查詢與複核,而並不具備修改已形成數據記錄之權力。五是績效考評。為實現一定的工作目標,應當進行更有成效的激勵與獎懲機制,從而能夠激勵各位員工參與到企業的管理與控制的主動性。企業各個部門可以通過定期進行績效考評會議的方式,作為對其工作目標最後完成情況進行事後控制,不但能夠總結一定時期內的工作成果,......
如何制定企業內部控制規範?
樓上的幾乎都是照書辦的。
實際操作中,大致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入手:
1、瞭解公司的組織架構,從而可以針對不同層級的機構、部門、崗位制定相應的內控制度;
2、瞭解公司的主要業務流程,從而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流程化設計,以及配套內控制度的設計;
3、瞭解公司整體的特殊性,如有的公司的環保方面要求較強,有的公司的資金運作方面要求較強,有的公司更注重保密程度等等。從而在已制定的內控規範中著重加強這方面的規定和要求。
4、瞭解公司的發展階段,從而採取適當的方法。如有的公司處於起始階段,那麼很多內控可以從頭設計,人員從一開始就規範運行。有的公司處於發展中期,由於歷史沿革的原因,很多已有內控與當下的法律法規存在衝突,那麼可以考慮過渡性的內控規範,實現平穩轉變。
5、最後注意所制定的內控中應當有足夠的監督、反饋、獎懲類的措施,以保證制度執行的準確性。
總之,內控並不是光靠制定的,做不到的內控和沒制定幾乎沒有差別;閉門造車的內控永貳是與實際相脫節的;沒有監督的內控,就如同沒有紅綠燈的路口,混亂是早晚的事情。
你的問題有點太大了,只能從總體思路上給一些提示。
目前我國的內部控制規範體系是怎樣的
企業內部控制規範體系簡介 ·企業內部控制規範體系概要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簡單解讀 ·內部控制規範的特點、侷限性和目標Ⅰ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概要一、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範體系圖示 2008年6月28日和2010年4月26日()(18+2項指引的頒佈生效.flv),財政部等五部委分兩次聯合頒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18項《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還於2010年7月出臺了操作應用指南。這標誌著我國內部控制規範體系基本形成。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範體系圖二、企業內控配套指引的層級應用指引應用指引(已出臺的有18項):以公司治理為起點,從內部環境開始,到流程、控制點,到控制手段,覆蓋了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和各個環節。·18/26個,與會計準則體系層及對應。·分為三類:A 內部環境類5:有組織架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企業文化和社會責任等5項,A類指引對企業層面相關控制加以規範;B 控制活動類9:資金活動、採購業務、資產管理等9項;C 控制手段類4:全面預算、合同管理等4項。BC類指引是從梳理流程開始,找出風險點和薄弱環節,提出控制措施。·這18項指引通俗易懂,簡便易行,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處於主體地位,為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體系提供指引Ⅱ《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的簡單解讀一、基本規範的框架基本規範共7章50條。包括:總則、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措施、信息與溝通、監督檢查和附則。總括起來是5個5: 5部委聯合發佈: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 5個目標: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5個原則: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成本效益原則 5個要素: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 5個核心章50條二、《規範》的制定目的與依據“第一條 (目的)為了加強和規範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範能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 (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範。”三、《規範》的適用範圍第二條 本規範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大中型企業。小企業和其他單位可以參照本規範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的劃分標準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四、內部控制的5個目標1、內部控制的概念第三條 第一款 本規範所稱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1)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是實現目標的手段,而不是結果本身;重視過程,達到最佳結果。(2)內部控制受到組織內各層次人的影響,而不僅僅是制定出一本制度手冊或規章;各層級、各部門、全體員工共同的事情。(3)對管理層或董事會而言,內部控制提供的只是合理的保證,而不是絕對的保證;客觀上、不可抗力的因素影響(4)內部控制的目的在於實現企業一個或幾個目標,但這些目標可能會有重複和交叉。內部牽制目的查弊糾錯,保證資產安全。A. 內部牽制由三個要素構成:職責分工(不相容職務分離);會計記錄;人員輪換B. 內部牽制的兩個設想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或部門無意識地犯同樣錯誤的機會較少;j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或部門有意識地合夥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於單獨一個人或部門舞弊的可能性(評:先天缺陷:串通舞弊)kC. 內部牽制的四項職能是:(1)實物牽制:指兩個或兩個以上......
企業如何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必須建立企業管理體系,即:明確的組織結構,準確的部門職能,精細的工作流程,嚴格的考核體系,是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保證。
加強制度建設,規範內部管理,增強什麼力
增強執行力
內部控制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答案:宏觀上講分為兩大類 一是內部會計的控制制度二是內部管理的控制制度採用會計的手段和方法對財務會計系統進行控制,就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採用會計以外的手段和方法對管理系統進行控制,就是內部管理控制制度 這裡我只略談下我們常說的微觀上的內控,也就是內部會計的控制制度。下面都是手打上去的我只能簡要寫了,想了解詳細的全部內控的內容你看會計準則吧,好幾百頁我是真的沒有興趣看那種東西。 回答你的問題,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包括的內容:主要是5部分。 1 授權控制 2 職責分工控制 3 會計記錄控制 4 資產解除與記錄使用的控制 5 內部審計控制 我只把大條列了出來,具體內容和方法就不寫了一兩天也不可能抄完,每個大條底下都好幾十頁的東西,詳細的話還是要看會計準則。答案二:內部控制被要求至少包括18條,都有相應的應用指引和配套指引。 跟會計準則沒什麼關係。 答案三:視野諮詢針對“”從兩個方面回答一、什麼是內部控制體系;二、內部控制體系的方法與對策。請關注視野官方微博@視野諮詢SHCC瞭解更多內部控制信息。 一、什麼是內部控制體系? 1,內部控制體系的含義:定義:企業內部控制是以專業管理制度為基礎,以防範風險、有效監管為目的,通過全方位建立過程控制體系、描述關鍵控制點和以流程形式直觀表達生產經營業務過程而形成的管理規範。 企業內部控制主要包括下列要素: (一)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三)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採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四)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準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 (五)內部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及時加以改進。 2,為什麼要構建內部控制體系? 恰當地運用內部控制,有利於企業改善經營活動,提高工作效率及經濟效益。內部控制是否健全,是企業經營成敗的一個關鍵,其主要作用有: 統合作用:在一個企業中,雖有不同的作業單位,但要達到經營目標,必須全面配合,以發揮整體團隊作用。內部控制正是基於這種指導思想,利用會計、統計、業務、審計等部門的制度、規定及有關信息、報告等作為基本依據,以實現統合與控制的雙重目的。 制約與激勵作用:內部控制著眼於各項業務的執行是否符合企業以及既定的規範標準,使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做到活而有序,達到預期效果。由此可見,內部控制對管理活動能發揮制約作用;嚴密的監督與考核,能真實地反映工作實績,並可以穩定員工的工作情緒,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及潛能,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促進作用:內部控制要重視制度設計、控制原則的應用,瞭解業務部門的實際工作動態,及時發揮控制的影響力,使之揚長避短,如期達到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