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美的本質?
根據美的本質分析什麼是美
在西方美學史與藝術哲學中,形式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範疇,無論是在藝術創作中,還是在藝術鑑賞與審美活動中,形式美髮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裡值得認真探究的是,形式美是如何與藝術之本性相關聯的?尤其是進入現代,形式美不再侷限於經典認識論中關於內容與形式的一般論述,這種探究對於藝術及其本性的認識和理解具有嶄新的意義。
一、“美在於形式”的思想及其變化
作為重要的範疇,形式美一直是西方美學史與藝術哲學中極其關注的問題,同時這也是一個仁智各見、充滿紛爭的問題。關於什麼是形式的問題,源遠流長,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臘早期,又可後延至後現代思想家。儘管有著近似的問題域,但各個時期的觀點都是不同的,相互區分開來,這種區分折射出了思想自身的變化。
1.古希臘:形式作為本質
古希臘的哲學家與美學家認為,美是形式,傾向於把形式作為美與藝術的本質。在畢達哥拉斯學派看來,藝術產生於數及其和諧,而這和諧就關涉形式的問題。柏拉圖將具體的美的事物與“美本身”區分開來,那麼,具體的藝術作品作為美的東西,只能是美本身的賦予和對美本身的摹仿,藝術則是摹仿的摹仿,與真理相隔三層。柏拉圖把形式分為內形式與外形式,這裡的內形式指藝術觀念形態的形式,它規定藝術的本源和本質;而外形式則指摹仿自然萬物的外形,它是藝術的存在狀態的規定。亞里士多德認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和“質料”兩種因素,在他看來,形式是事物的第一本體,由於形式,質料才能得以成為某確定的事物。在亞里士多德看來,摹仿是所有藝術樣式的共同屬性,也是藝術與非藝術相區分的標誌。當然不同的藝術樣式摹仿的形式也是不一樣的。總之,畢達哥拉斯學派、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均認為,形式是萬物的本原,因而也是美的本原。古希臘時期,還用“隱德來希”意指質料中的形式。在溫克爾曼看來,形式的美乃是希臘藝術家們的首要目的。在古希臘,關於美與藝術的觀念背後,諸神與理論理性成為思想的規定性。到了古羅馬時期,實用、功利之風盛行,總體而言,在美學思想上缺乏獨到的成就,雖然在某些方面也有一些進步。
2.中世紀:形式的神祕化
中世紀的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紀,上帝成為美與一切藝術的規定性,實踐理性成為思想的規定性,從而與古希臘重視現實生活相區分。從古代至中世紀,西方美學與藝術哲學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一學期的美學被納入神學之中,表現為柏拉圖學說、普羅提諾的新柏拉圖主義與基督教思想的結合。普羅提諾強調了形式在美的產生過程中的作用。這一點正如克羅齊對他的評論中所說:“那麼,被表現為石塊的美不存在於石塊之中,而只存在於對它進行加工的形式之中;所以,當形式完全被印在心靈裡時,人工的東西比任何自然的東西都美”。[1]奧古斯丁是中世紀重要的思想家與美學家,他一生的美學思想經歷了較大的變化。關於形式美的問題,在扳依基督教以前,奧古斯丁基於亞里士多德的整一性和西塞羅關於美的定義,認為美是整一或和諧,仍然堅持美在形式的傳統觀點。在扳依基督教以後,奧古斯丁從基督教神學的立場來看待美,他認為美的根源在上帝,上帝是美本身,是至美,絕對美,無限美,是美的源泉。他還受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影響,認為現實事物的美即和諧、秩序和整一,而這又歸根結底是一種數學關係。美在完善,而完善又基於尺寸、形式與秩序,大有強調形式之傾向。與奧古斯丁一樣,托馬斯·阿奎那也是從神學出發來闡發其美學思想的。關於什麼是美的問題,他也認為,美首先在於形式。同時還認為,美是可感的,只涉及形式,無涉內容,不關聯慾念,沒有外在的實用目的。但丁繼承了阿奎那的神學與哲學思想,也接受了其神學美學的基本觀點,認為美在於各部分的秩序......
如何從美的本質來闡述崇高的內在含義
1、 如何從美的本質來闡釋崇高的內在涵義?
崇高其實是美的一種表現形態,因此應該從美的本質來闡釋崇高的含義。美是在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產生的,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它的內容是人的真、善統一的實踐,它的形式是對這種實踐活動的感性肯定。人類爭取真與善達到統一的實踐過程是動態的,其形式是嚴峻的、衝突的,人們在觀照這種嚴峻的、衝突的動盪過程時,獲得一種矛盾的、激動不已的愉悅,崇高對象就是在這種關係中呈現的。而那些反映著這種衝突印痕的靜態形象,便同樣也具有崇高的審美特徵。
如何理解美是生活,美學原理
1.什麼是美學:美學是從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出發,以藝術作為主要對象,研究美、醜、崇高等審美範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 2.美學之父是德國理性主義者鮑姆嘉通。專門研究感性認識。 3.藝術起源五大學說:模仿說(赫拉克利特、亞里士多德)遊戲說(席勒、斯賓塞)表現說(克羅齊、伯格森) 巫術說(愛德華·泰勒、詹·弗雷澤)勞動說(馬克思、恩格斯) 4.美的本質是:是自由創造的形象體現,是人在社會實踐中的自由創造。沒有自由創造也就沒有美18.形式美的法則:單純齊一、對稱均衡、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多樣統一。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藝術中各種形式因素(色彩、線條、形體、聲音)及其有規律的組合所具有的美。 5.柏拉圖的《大希庇阿斯篇》 6.黑格爾對美的本質的探討: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在理念的運動中把握了理性與感性的統一,是對理性派和經驗派兩大美學思潮在當時最辯證的綜合,從對理念的把握上揭示了必然和自由的統一,從而確立了美是必然和自由、主體與客體、認識和實踐的統一 7.車爾尼雪夫斯基關於美的本質的見解:他認為美在生活,一方面美符合生活常識,一方面卻又不符合辯證法。凡是有利於生活的,能夠顯示生活的就是美的,認為美的屬性正是生活的屬性,從而首次明確地把生活中的美當成美學研究的主要對象,這對於後來唯物主義美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8.結合善分析中國美學史上對美的本質的探討:孔子、孟子、荀子 9.在中國美學史上結合藝術探索美的途徑,可從三方面來看:從主客觀關係研究美;從內容與形式上研究美;從風格上研究美。 10.美的本質和人的本質是什麼關係:美作為人類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種屬性,上是一種關係屬性,結合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理解(一是勞動或實踐是人的本質二是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可以總結出二者本質都是源於認識實踐都是在關係中被認識或者是存在著的 以及在被需要的時候其屬性方才體現出來是一種非物質性的客觀存在。可闡釋美和人本質的關係。 11.真?善?真善美的聯繫與區別:<1>自由創造是合目的性與規律性的統一,合規律性是真,即客觀世界是自身的變化、發展規律;合目的性是善,及合乎功利性。<2>美的產生在人的實踐中,以對真的認識和掌握為前提,人的自由創造必須依靠對客觀的必然性認識才能進行,改造自然和社會要符合其發展規律和必然性,否則,自由創造無法進行,美也就無從產生。美與真的區別在於:真是客觀規律本身,美是通過實踐,真是求知的對象,引起人去追求真理,瞭解客觀世界本身的內在聯繫,美卻是欣賞的對象;美以善為前提。 12.美善區別表現為三點:與功利的關係不同,美與功利始終間接關係,功利潛伏在形象中,善則與功利直接聯繫。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不同,善有形式,但不講求形式,人主要通過概念去揭示其性質,而美則在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基礎上,注重形式;善是意志活動的表現,美是觀賞的對象,能喚起情感的喜悅。總之,美離不開真和善,但又不同,只有人掌握了客觀世界的規律,並運用於實踐,達到改造客觀世界的目的,實現了善,並表現為生動的形象才有美的存在。 13.美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說實用價值先於審美價值:美產生於勞動,美的事物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它直接呈現於對象的感性形式,凝結著人的勞動和創造。這成為人的智慧、靈巧與力量的標誌,因此能喚起人們的喜悅而成為美的事物,所以說美產生於勞動。人類的勞動生產實踐首先是為了滿足物質生活的實用需要冒充打製石器到磨製石器,不是為了美,而為了實用。因此它們實用而且又體現人的創造,人們才喜歡這些,這才......
結合美學史上關於美的本質的論述,談談你認為什麼是美?
柏拉圖說美是理念,現實世界是對理念的模仿,藝術世界是對現實的模仿,與理念隔著兩層,所以最低。
黑格爾說美是絕對理念的感性顯現,絕對理念是世界的本質,自身有著運動變化的特點。
弗洛伊恭說美是性衝動,是力比多的昇華。
什麼是美?呵呵
問一百個哲學家、美學家有一百個答案。
問好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