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男兒出自哪個朝代?
在現代七尺是多少米?哪在古代七尺是多少米?七尺男兒出自哪個朝代?
現在的一尺就是33釐米左右,那麼7尺就是231釐米,古代一尺有二十幾釐米,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古代的七尺就是現在的165-175左右。
七尺男兒的說法出自南北朝時期。
南朝 樑 沉約 《齊太尉王儉碑銘》:“傾方寸以奉國,忘七尺以事君。”
唐 李頎 《古意》詩:“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清·田蘭芳《哀袁信菴(袁可立孫)》:“七尺桐棺停嘯史,一杯黃土瘞昂之。”
清 孫枝蔚 《黃河舟中》詩:“七尺雖無用,臨深亦可驚。”
阿英 《袁中郎做官》:“不肖雖愚,豈以七尺易一官。”
古代為什麼叫“七尺男兒”,在古代七尺是多高
不同朝代略有差別,但基本上是170cm.古代人比較矮,七尺男兒就算壯碩的了,170左右。
每個朝代的標準都不同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時,一尺約23.1cm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約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裁尺,明代34.1cm,清代35cm
“七尺之軀”這個成語出自《荀子·勸學篇》。
周制八尺,漢制七尺,周尺一尺約合二十三釐米。故七尺之軀,大約就是161cm。古人那時候的平均高度是比現在人矮的
周朝“8寸為尺,10尺為丈,人高11丈,故曰丈夫”blog.renren.com/share/235200810/487248895
“七尺男兒”這種形容詞最早出自哪個朝代
應該是周朝就有這樣的說法了
商朝的時候一尺只有16.95,七尺就是不到一米二,應該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七尺男兒吧。
到了周朝,一尺是23.1,就有約1.62!那時古人比較矮小,應該這就算高的了吧,不過好像沒有什麼具體的文獻記載。
請問“堂堂七尺男兒”是出自哪個朝代?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南北朝時的。
七尺男兒出自哪裡
付笛聲 - 中國志氣
祖先教我要無愧那後人,
爹孃教我要對的起先人.
我自個叫我要站著做人,
鯉魚那個跳龍門;
跳過去我就是那龍的傳人!
中華好兒孫
落地就生根,
腳踏三山和五嶽,手託日月和星辰.
來帶一腔血,去帶清白身.
活著為祖先爭口氣,死不留悔恨.
有啥也別有病,沒啥也別沒精神.
人有精神老變少,地有精神土生金.
寧肯咱少長肉,瘦也要先長筋.
男兒膝下有黃金,只跪蒼天和孃親.
中華好兒孫
落地就生根,
腳踏三山和五嶽,手託日月和星辰.
來帶一腔血,去帶清白身.
活著為祖先爭口氣,死不留悔恨.
有啥也別有病,沒啥也別沒精神.
人有精神老變少,地有精神土生金.
寧肯咱少長肉,瘦也要先長筋.
堂堂七尺男兒身,頂天立地掌乾坤!
關羽身高九尺,這個古代的九尺相當於多少米?俗話也提到過七尺男兒,那個時期的七尺又是多高?
其實之前有回答過這樣的問題
古代人所說的尺,指的是【漢尺】
1漢尺=0.231米
我們所看到的古書記載的,基本上都可以用漢尺計算
如果有一位古人(關羽)身高9尺= 2米08(2.079米)
7尺=1米62(1.617米)8尺=1米85(1.848米)
七尺男兒就是泛指當時普通男子都能達到的身高
就是七尺以上,不到八尺(到了就是身高八尺了)
也就是1米62以上,不到1米85的這個範圍
比如說:
現在很多女生把1米7以下的男生當二等殘廢
古代這個標準就是七尺(1米62)
”我堂堂七尺男兒“的含義,就是:”我又不是二等殘廢“
附帶說一下:
現在說的尺,通常指的是英制的【英尺】
1英尺=0.3048 米
比如我們現在說到NBA球員身高的時候,都是英尺
如果有一個球員身高9尺(目前還沒有那麼高的球員)=2米74
姚明身高2米26=7英尺4英寸
你要按NBA的(英制)7尺就要有2米13了
還有一種叫【市尺】
顧名思義,就是集市上使用的(通常就是賣布用的)
不同朝代,市場上的尺的規格不同,各地的市場也有不同的尺度
清末,各種不平等條約簽訂後
為了適合英制的產品,方便英國產品的買賣,才有了1米=3尺
雖然不等於英制,但是丈量的數據已經和英制非常接近了
戰國時期的七尺男兒是現在的多高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釐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釐米。以後,尺大致都要加長一點,到戰國時,一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釐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釐米。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3釐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個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4釐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
按通用的說法來算,古代說的七尺男兒,應該是168cm。在今天來說168可能算矮了點,但是在古代人的身高普片比現在的矮,那麼,168cm也算正常的了。
七尺男兒說法從什麼時候開始
從西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