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義音樂時期?
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介紹
這是我的一篇文章,原來寫給一位小朋友。你可以參考。
大家常說的西洋古典音樂是什麼?回答這個問題要從這個名詞中找答案。首先,是“西洋”的。指哪裡?這裡指的的是歐洲。然後就是“古典”。古典是什麼?它包括兩個意思:一是“古”、二是“典”。古是說很早以前的時間,典是指往世先賢制定的規矩,此處指的是樂理。由此便知道西洋古典是源自歐洲的、按照他們那裡以前的大音樂家指定的樂理所創作的音樂。
知道了這個意思,下邊的問題就是:那麼西洋古典音樂都是按照這個樂理創作的,豈不都是一個模式?這個問題如何回答呢?應該說,有相同,也有區別。古典音樂問世以來,經歷了很長的時間,一直在發展中。音樂不同的發展時期,會形成各種風格。好象中國的書法,商朝有甲骨文、周朝有金文(刻在青銅上的字)、春秋的篆、漢朝的隸書。他們都不一樣吧?但是,也都有一樣的地方。因為後來的是在前邊的基礎上發展來的。音樂也一樣,也有不同的發展階段。
為了描述音樂的各個發展階段,人們就要給各個階段起個名字。這些個名字怎樣起?於是,研究音樂史的人就根據各個時期的音樂風格的特點來給每個階段起名字。
第一階段:最早期的音樂很多是口耳相傳,沒有記錄。就好象媽媽教孩子唱歌。因為沒有樂譜記錄,所以大家對那時侯的音樂瞭解太少了。那個時候歐洲大約處在中世紀。所以學者們就管那個時期的音樂叫“中世紀音樂”。那個時期保留下來的音樂都是為了宗教儀式服務的。說實話,有些很不好聽。宗教勢力很強大。大主教們僅僅追求儀式的神聖感和宗教的不可挑戰性,認為音樂應該給上帝和神仙聽。我們人愛聽不愛聽沒關係。所以,音樂很壓抑,甚至有些恐怖。
第二階段:音樂發展了。中世紀宗教的音樂不太好聽,於是大家要求別光想著上帝和神仙愛聽,也要考慮人的感覺。要讓人和上帝都愛聽。這個時期正處在各種文藝形式(包括音樂)從為神仙服務發展成為人服務的時期,這個時期叫文藝復興時期。所以,學者們就給這個時期的音樂起名為“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這個時期的音樂出現了很多大家平時唱的歌、跳舞的伴奏。很好聽。那宗教音樂還有人聽嗎?以前那種壓抑人性的音樂沒人聽了。那教堂裡沒有音樂還得了?有。只不過是改造了。音樂家把自己對上帝的敬畏感加到音樂裡,寫出了很多恢弘龐大的音樂作品。需要很多人一起唱。為了讓大家都願意唱,這些音樂就必須好聽,有親近感。這種大家都熟悉的日常音樂,叫世俗音樂。世俗音樂進入樂壇,和宗教音樂一起流行起來,是這個時期的特徵。這是一種解放。所以,樂器大發展。
第三階段:巴洛克時期音樂。為什麼叫巴洛克?沒有一個大家都同意的解釋。但是,巴洛克是個外國詞,有花哨,精緻和誇張的意思。在文藝復興時期,樂器大發展。那麼多樂器一起演奏,有的好聽,有的不好聽。到了巴洛克時期,音樂家通過長期的積累,發現了一些美的規則:遵守這些規則的音樂就好聽;否則就難聽。比如,開始和結尾的規則、和絃的規則、配器的規則等都是這個時期發現的。為了追求和顯現規則,音樂家精益求精,不厭其繁。結果使得音樂非常的華麗和煩瑣。這個時期的音樂追求的是形式美,就是宗教音樂也遵循美的原則。我們要記住一個名字:巴赫。他是這個時期的大神級的音樂家。發明了很多規則。亨德爾,他的音樂光輝明亮。他還為教堂寫歌劇,叫神劇。
第四階段:巴洛克時代的後期,音樂的發展進入了空前大的規模。有時幾百個人一起演奏。音樂家總結出一種最合理的演奏形式。非常工整,但不過分華麗。音樂規則變成熟了、穩定了。音樂家駕御這些規則的技巧更高明瞭。有一個大音樂家叫海頓。他把很多樂器非常巧妙的組合起來,按照一定格式演奏。於是,現代交響樂誕生了。這個演形式被......
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特點?
古典音樂的特點是在正規的結構中構建音樂,所要求的創作手法嚴格、規整。作曲家通常把樂句分得簡潔而又規律,用一種可以預測的問答式進行,歌者的聲音較為朦朧但卻極富表情。另一種流行的表演媒介是長笛(替代老式的和音色明亮的豎笛),人們特別欣賞它那優雅而柔和的色彩。華麗風格也指舞蹈節奏的使用,巴赫等人在他們的鍵盤樂組曲中採用的外加樂章之一,即稱為“華麗曲”(galanteries),它意味著常常使用一些固定的、短小的 旋律樂句,一如姿態優雅的鞠躬和禮儀。另一個名詞也來自法語galant(華麗風格),顧名思義是“華麗”,其實用於藝術風格,它的含義更要豐富得多。首先是指歡樂,這是一種直率的、任性的歡樂:感官的歡樂,它有別於道德的說教及 更深刻的藝術境界,也意味著一種優雅和塵世的趣味。在音樂上它首先是流暢的旋律,摒棄了複雜的對位 手法;其旋律聽來使人感到極為清晰,因為伴奏部分很清談,通常用通奏低音(如羽管鍵琴)演奏固定的 音型或者很慢地進行,絕不會對旋律喧賓奪主。華麗風格的樂曲最理想的表演媒介是人聲,康塔塔或 歌劇選曲(最好是愛情歌曲)。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表面上看是兩種不同的音樂類型,它們有不同的音樂特點,不同的表現方式,其實最大的區別是他們的音樂組織方式不同。古典音樂的組織講究音樂的邏輯性,動機的統一性,音樂發展的連貫合理性等,最偉大的古典音樂中的每個音符就像宇宙中的星球,合理存在、互相聯繫、互相影響。絕大多數偉大的古典音樂都有較長的篇幅,表達完整複雜的樂思。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雖然形式上不完整,但是其內容完美無缺,作者及後人都無法為其擬補形式上的不完整。古典音樂的嚴密邏輯性由此可見。
論述古典主義音樂產生得歷史背景
現在所提及的西方音樂實際上是從十六世紀末開始,尤其是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這一期間,音樂史上稱為巴洛克時期。西方古典音樂有理論,有規範,有大量的文字和音響文獻,易於流傳;著重美學及功能性,故此比較客觀。
西洋音樂主要指歐洲的音樂,由於歐洲歷史上統治階層比較重視音樂,因此許多音樂家都得到資助和保護,發展出比較完善的音樂理論。目前西方的音樂理論在全世界的音樂界佔有主導地位,歐洲音樂界發展的記譜法和作曲的程式得到世界的公認。
古典主義音樂指的是1730-1820年這一段時間的歐洲主流音樂,又稱維也納古典樂派。此樂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
古典主義音樂承繼著巴洛克音樂的發展,是歐洲音樂史上的一種音樂風格或者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出現了多樂章的交響曲、獨奏協奏曲、絃樂四重奏、多樂章奏鳴曲等等體裁。而奏鳴曲式和輪旋曲式成為古典時期和浪漫時期最常見的曲式,影響之深遠直至二十世紀。樂團編制比巴洛克時期增大,樂團由指揮帶領逐漸變成一種常規。現代鋼琴在古典時期出現,逐漸取代了大鍵琴的地位。
隨著法國大革命對社會造成的衝擊,作曲家的生計也受到影響,由最初依賴宮廷、教會供養轉變為獨立的經營者~
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整體風格特徵
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特點是:音樂的題材重大、崇尚理性、氣勢雄偉、邏輯性強、結構嚴謹、以主調和聲風格為主。
以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為代表的在古典主義時期具有最高藝術成就的“維也納古典樂派”了。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創作年代正值歐洲“思想啟蒙”運動時期。思想啟蒙運動提倡理性、科學、經驗、個性解放、權利均等、反對神權、封建特權及封建等級制度。這些進步的思想對三位作曲家的創作產生了積極影響。此外,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還給貝多芬的思想和創作帶來了深刻的轉變。
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有哪些特點
1.音樂從教堂走入宮廷,並逐步走向社會走向民眾。
2.旋律不再採用巴洛克時期連綿不斷擴充的音型,而是是短小的二四小節為基本單位而形成的方整型樂句,音樂呈現簡單、優美、動聽的特質。
簡述古典主義時期音樂風格特點與浪漫主義時期有什麼不同,舉例說明
古典主義時期與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異同
上海外國語大學
0111104031
魏書道
音樂是人類思想的表達,是不遜於文學與美術作品的展示形式。
18世紀中葉,隨著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法國大革命的衝擊,歐洲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藝術不再是貴族的特權,新崛起的中產階級也成為了劇場和音樂廳的觀眾。自此,民間平易生動的器樂音樂開始大量湧現。
相比於文學領域中高呼的“良知”,痛斥想象和飄忽無常的情感,音樂則更明顯的表現出“清晰”“易解“。
聆聽古典主義時期幾代大師的作品,即使是毫無音樂知識的普通人,也能使心靈平靜沉澱,
靈魂隨樂而動。古典主義的易解性展示的平易近人的貫通美,正是其最具特色的一點,亦是其經久不衰而代代流傳的最重要原因。
由音樂界的神話莫扎特與“爸爸”海頓開闢的時代,必定要有個迴響不絕的昇華。舒伯特作為最後一位古典主義大師,並沒使我們失望。傳承古典主義時期的淳樸音樂語言,接近於民的歌曲。《紅磨坊的姑娘》(又譯:
美麗的磨坊女)、《鱒魚》等眾多的音樂小品,與詩歌,戲劇,繪畫等其他藝術相結合,創新了藝術題材。他華麗的轉場,為古典主義畫上完滿,亦為浪漫主義引入,展開一個嶄新的時代。
十九世紀初開始的浪漫主義音樂時期,崇尚主觀感情,提倡綜合藝術。也由於時代背景的影響,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總是富有愛國主義的情懷。譬如肖邦的波蘭舞曲,譬如斯美卡那的我和我的祖國。而同時浪漫主義時期表現出音樂的幻想性。殘酷現實與美好理想的矛盾與交織,只有幻想是最後的安樂鄉。也正因此,標題音樂在浪漫主義時期可以大行其道,成為名作中的大宗。
若說古典主義是版畫,浪漫主義便是潑灑的水彩。古典主義崇尚的是理性。典雅和端莊是以嚴謹。“凡是天生的事物總是符合理性的,是永恆、真實的。“浪漫主義崇尚感性,崇尚個人感情。華麗的技巧,誇張的變調,憂鬱感傷的小情調。”
世紀病“即是憂鬱,而音樂家們的感情比常人更加敏感。他們譜寫演奏以宣洩內心。浪漫主義的風格讓音樂家們的曲子小眾化,變成只有音樂者自己懂的加密故事。
古典主義追求的是自然。古典音樂是為了使人理解而存在的音樂。它是有著抽象辯證思維sonataform(奏鳴曲式)。是由淺而深入的心靈衝擊。它的感情明確的開端輕易讓人抓到主調。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是音樂家的大聲疾呼,是鮮明又不失優雅的申辯。像咄咄逼人的辯論家,像哲學家沉思的腦內。古典主義之於浪漫主義是前身,是傳統,是要超越的過去。浪漫主義在此基礎上新的探索,同時亦擺脫了“理性“對音樂格式與形式的限制。音樂本就是感情的噴湧,是無法言說的悸動。褪去枷鎖,我頌我所敬,悵我所失。不求世人皆知,只求知音一人。浪漫主義的核心正是自由。自由的音樂才能帶著幻想在耳畔徜徉。相異說至此,也就到了結束。
而相同,真的不必多說。音樂本身的本質是永遠不變的。音樂是人感情的抒發,而使人有感而發的事情,對人類而言又有幾多不同?生死、孤獨、愛情、離別、神明、祖國、自然、英雄、統治者。愉悅、悲傷、痛苦、掙扎、沉思、崇拜、祈禱。永恆的主題,改變的只是表達的方式,與結果罷了。更何況,古典主義音樂本身就是浪漫主義的前身,二者相同之處不言自明。
以上即是我對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音樂異同的拙見。
請簡述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特點,列舉出這一時期的代表音樂家及其主要作品。
“古典主義”時期(Classicism Ages)是指大約1750年開始至1827年貝多芬逝世為止這一時期的音樂。古典派音樂的特色在於器樂,特別是奏鳴曲和交響曲形式的音樂。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德語: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35歲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在鋼琴和小提琴相關的創作,他無疑是一個天份極高的藝術家,譜出的協奏曲、交響曲、奏鳴曲、小夜曲、嬉遊曲等等成為後來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他同時也是歌劇方面的專家。莫扎特的主要創作領域是歌劇。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從事歌劇創作,共寫了22部。其中《費加羅的婚姻》、《唐璜》和《魔笛》最具代表性。協奏曲方面,《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也很突出,《長笛豎琴協奏曲》等。 莫扎特最有代表性的交響曲有7部。其中《第三十一交響曲》(《巴黎》)是為當時歐洲最傑出的交響樂團之一的巴黎交響樂團譜寫的,具有巴黎的音樂風格和豐富的音響,《第三十五交響曲》(《哈夫納》)實際上是一首小夜曲,《第三十八交響曲》(《布拉格》)常被人們稱作“沒有小步舞曲的交響曲”,它只有3個樂章,不再是對意大利交響曲的風格模仿,而是一部地道的維也納交響曲,《第三十六交響曲》(《林茨》)反映了莫扎特受海頓交響曲創作的影響。 莫扎特的最後3部交響曲──降E大調、g小調和C大調交響曲是他最優秀的交響樂作品。它們都寫於1788年6~8月埂6個星期之內。人們通常將它們劃歸為一個組,但三者之間各有其特點: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明朗愉快,充滿了詩意;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富有戲劇性,有海頓式的樂觀主義情緒,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於海頓,被稱為莫扎特的“英雄”交響曲;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通常被稱為《朱庇特》)宏偉豪邁,樂觀向上,預示了L.van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的出現。 莫扎特的交響曲(尤其最後3首),是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響曲創作的最高成就。
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名曲目
朱塞佩·塔爾蒂尼 (Giuseppe Tartini)1692-1770《魔鬼的顫音》穆特《G小調奏鳴曲》內森·米爾斯坦小提琴;萊昂·波默斯鋼琴約翰·約阿希姆·鄺茲(Johann Joachim Quantz)1697-1773《D大調長笛協奏曲》高爾威長笛;弗爾伯指揮霍根海姆室內樂團弗朗克爾(Fancois Francoeur)1698-1787《E大調大提琴奏鳴曲》格勞恩(Johann Gottlieb Graun)1702-1771《圓號協奏曲》圖克威爾圓號布朗指揮聖馬丁樂團協奏Joseph-Hector Fiocco 1703-1740《快板》bent and O'Nell改編;格魯米歐小提琴;hajdu鋼琴喬萬尼·巴蒂斯塔·佩爾戈萊西(Giovanni Pergolesi )1710-1736《聖母悼歌》阿巴多指揮倫敦交響樂團《Tre Giorni》《聖母哀悼曲》肖爾、波曼演唱;荷賽指揮Les Talens Lyriques《第一長笛協奏曲》James Galway 長笛;Claudio Scimone 指揮《女僕作夫人》A Serpina penserete Renata Scotto女高音 Renato Fasano指揮I Virtuosi di RomaC.P.E.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1788《G大調長笛協奏曲》Wq.169 尼科萊特長笛 津曼指揮荷蘭室內樂團協奏《漢堡交響曲》Wq.183 No.1 Lee指揮薩爾茨堡室內愛樂樂團演奏《漢堡交響曲》Wq.183 No.4 Lee指揮薩爾茨堡室內愛樂樂團演奏《A大調長笛協奏曲》Rachel Brown baroque flute;The Brandenburg Consort約翰·施塔密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C大調小提琴與絃樂隊協奏曲》Furi小提琴並指揮伯爾尼室內樂團協奏《降B大調單簧管協奏曲》梅耶爾單簧管 布朗指揮聖馬丁樂團協奏蒙恩(Monn )1717-1750《大提琴協奏曲》王健大提琴;camerata salzburg協奏萊奧波爾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1719-1787《玩具交響曲》Louis Auriacombe指揮Orchestre de Chambre de Ttoulouse《玩具交響曲》菲拉德指揮菲拉德室內管弦樂團演奏《玩具交響曲》馬里納指揮聖馬丁樂團Antonio Lolli 1725-1802《C大調小提琴協奏曲》Tatiana Grindenko小提琴;MAMA ORCHESTRA波科尼(Franz Xaver Pokorny)1729-1794《D大調圓號協奏曲》鮑曼圓號 布朗指揮聖馬丁樂團協奏《D大調長笛協奏曲》加澤羅尼長笛 音樂家合奏團協奏卡納比希(Christian Cannabich)1731-1798《降E大調雙小提琴交響協奏曲》Sebastian & Nanette Schmidt小提琴 Malat指揮Kurpfalzisches Kammerorchester協奏J· C· 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1735-1782《G小調第1號小交響曲》Op.6《第2號小交響曲》Op.6《G小調第6號小交響曲》Op.6迪特斯多夫(K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1739-1799《豎琴協奏曲》佐夫豎琴;勒格納指揮德累斯頓國立管弦樂團帕伊謝洛(Giovanni Paisiello)1741-1816《......
古典主義時期的時期概述
18世紀中葉,隨著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及法國大革命的衝擊,歐洲的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藝術已不再僅僅是貴族所欣賞的高雅藝術,新崛起的中產階級也成了劇場和音樂廳的觀眾。因此,來自民間的喜歌劇和平易生動的器樂音樂大量湧現。西方音樂史中的古典主義時期通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一段時期。維也納出現了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位古典主義大師,他們的傑出音樂作品和音樂風格被稱為近代歐洲音樂藝術的“經典”。古典風格的形成,經歷了古典早期複雜的準備過程。18世紀的歐洲,在法國大革命之前經歷了一場廣泛的思想革命——啟蒙運動,它是以反對教會神權和封建專制的文化運動的面貌出現的,然而它的影響遠遠超出文化領域,涉及經濟、政治、法律、哲學、科學乃至社會制度和社會風尚等方面。啟蒙思想家反對傳統的宗教,提倡自然神論;反對形而上學,提倡科學和常識知識;反對專制的權威和特權,提倡自由、平等和普遍教育的口號。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盧梭等法國百科全書派正是身體力行地要以先進的哲學文化知識的光輝照亮黑暗愚昧的社會。 啟蒙主義者認為“理性”是人們思想和行為的基礎。布瓦洛在古典主義文學理論經典《詩藝》中強調“良知”或“理性”,痛斥想象和飄忽無常的情感。他認為,凡是天生的事物總是符合理性的,是永恆、真實的。文學家要愛理性,永遠不能和自然寸步相離。啟蒙時期流行的文體是更富於理智的散文,優秀散文的清晰、生氣、得體、勻稱和優美的品質,也成為評判其他藝術的準則。音樂藝術中,古典主義的幾代大師,則探索了富有理性和邏輯的龐大的音樂構思形式,最終使情感在其中得到適度的完滿表現。古典主義時期是知識大眾化的時代。哲學、科學、文學和藝術開始面向新興的資產階級和公眾。小說、戲劇描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音樂家也走出宮廷深院的大門,為音樂會的聽眾構思創作,於是音樂的愉悅性、易解性和動人等品質,成為音樂美的準則。在啟蒙運動的人道主義思想影響下,歐洲形成了一個開明君主的統治時期。社會改革的同時,文化藝術獲得發展。歐洲君主的廣泛聯姻削弱了國家民族的界限。藝術,特別是音樂的發展呈現出歐洲一體化的傾向。然而這終究是一個行將滅亡的社會,法國革命敲響了舊社會政體的喪鐘,也預示了新的音樂時代的開始。古典主義時期的歷史一、喜歌劇的發展與格魯克的歌劇改革18世紀上半葉意大利出現了喜歌劇(Opera Baffa),這是在啟蒙主義思潮影響下,一反意大利正歌劇“矯揉造作”而追求“自然”的一種新的歌劇體裁形式。它是在意大利幕間劇(Intermezzo)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劇中人物常常是社會中下階層,場景多是大眾十分熟悉的日常生活而非豪華的王宮深院生活。劇詞幽默口語化,音樂也十分生動。意大利的佩格萊茜(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不僅是一位有才能的正歌劇作曲家,他的《女僕作夫人》被認為是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劇。這部獨立的喜歌劇最初是分為兩部分穿插在他本人的三幕正歌劇《高傲的囚徒》的幕間演出的。劇情簡潔,人物僅有主人(男低音、常扮演喜歌劇中音樂較生動的角色)、女僕(女高音)和一個啞僕。作品表現了市民階層女僕的精明機智。18世紀中下葉意大利主要喜歌劇作曲家波契尼(N.Pic-cini,1728—1800)的《溫順的女兒》融入了一些嚴肅的抒情性。契瑪羅薩(D.Cimarosa,1749—1801)的《祕密婚姻》由於生動地表現了人們社會等級價值觀念的轉變而引起轟動。1752年,一個意大利歌劇團把《女僕作夫人》帶到巴黎演出,激起了法國文化界“喜歌劇之爭”。盧梭等一些啟蒙思想家,熱情讚揚這種大眾化傾向的歌......
古典主義音樂時期的三位著名作曲家?
古典主義早期:法蘭茲 約瑟夫 海頓
古典主義中期:沃夫岡 阿瑪迪斯 莫扎特
古典主義晚期:路德維希 馮 貝多芬
另外,約翰 塞巴斯蒂安 巴赫 是巴洛克時期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