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創新的目的和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5-01-12

商業銀行產品的開發與創新具有哪些意義

關於銀行新產品開發戰略的思考

發佈人:聖才學習網??發佈日期:2010-03-04 17:30??共 人瀏覽[大] [中] [小]

金融創新是商業銀行發展的永恆主題,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中國光大銀行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和金融發展的產物,在短短的九年發展歷程中,積極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金融創新的嘗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了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光大銀行需要正確制定下一步全行新產品開發戰略,明確目標、準則與發展重點,以更好地應對來自國內外金融業的挑戰。

一、新產品開發遵循的原則

新產品開發應根據市場需求來設計業務品種,增強競爭能力,提高市場份額,實現預期利潤目標。為確保新產品開發的效益性、規範性,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原則

作為服務行業,市場與客戶的需要是商業銀行生存發展的基礎,“銀行圍著客戶轉”是市場經濟制度下商業銀行與客戶關係的典型描述。光大銀行必須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靈活多樣、隨機應變的經營理念,把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以及市場的發展變化情況作為調整產品開發戰略的依據和方向,並且根據需求的內在規律性創造需求、引導需求。只有這樣,我們研究開發的新產品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接受,才能真正贏得市場。 (二)收益與風險對稱原則

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基點是通過業務創新,拓展業務範圍,增強競爭能力,以實現利潤增加這一最終目標。然而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業務創新內含著一定的風險。這些風險包括:市場風險、營銷風險、政策風險、收益難以抵補成本的風險、信息系統風險等。這些風險的發生不但會給商業銀行自身造成財務、信譽等方面的淨損失,而且會加大金融體系運行的風險,增加社會監管成本,影響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甚至危及國家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所以,光大銀行的新產品開發必須在既有的法律法規框架內,在有效控制風險和實現風險和收益均衡的條件下,既規範穩健又靈活大膽地進行。 (三)效益原則

銀行開發新產品的目的就是為了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盈利能力,因此光大銀行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要遵循效益最大化的原則。首先,在產品開發過程中要考慮成本收益率,不能不計成本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盲目開發。其次,在新產品推廣過程中要制訂合理的收費標準。在試行階段,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可以低收費或者不收費。但一旦正式推出,要確定合理的收費標準,按商業原則收費。當前情況下,特別要注意防止開發、推行新產品不核算收益、不收取費用的不對稱現象。

二、銀行新產品開發的方向與重點 (一)光大銀行新產品開發的方向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資本市場的發展,歐美等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逐漸萎縮,傳統業務的盈利能力下降。相對於傳統業務收入比重下降的另一面是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非利息收入主要是資本市場(投資)收入、託管業務收入、結算收入、保險收入、信用卡收入和代理手續費收入等。從國內來看,自90年代開始,國內資本市場以驚人的速度發展。除股票市場高速發展以外,近幾年證券投資基金、社會(商業)保險基金、社會保障基金(養老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擔保基金、私募基金、公益性基金等各類基金的成長也頗為引人注目。資本市場的發展不僅加快了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過程,而且也在改變金融市場、金融資產和金融機構的結構,對商業銀行的直接衝擊和未來影響都是十分巨大的。

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的主要目的是以更多的金融新產品向客戶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儘可能的提高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追求更大的經營效益及社會效益。

金融創新的意義和作用

1.金融穩定維護金融穩定也包括銀行系統的穩定,而房地產貸款在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嶄新歷史階段,居民住宅狀況和城市面貌有了極大的改善,這是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而要大力和長期發展房地產業,就必須建立一個包括房地產開發融資體系和房地產消費融資體系的複合型的多元融資體系。總之,我國房地產金融體系都有待完善和發展,而長期穩定的金融支持政策又穿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改善人民居住水平、培育支柱產業必須的制度保障。 2.房地產個人投資者房地產投資有規模大、資金週期長及專業性等特點,這使得大眾投資者難以直接介入,但發展房地產金融(包括融資)相關投資產品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資渠道。從目前我國的金融體制看,大眾投資者因為投資渠道狹窄而沒有得到有效運用。至2008年底,我國城鄉居民儲蓄餘額近20萬億元,建立我國自己的房地產金融投資產品,將其中的一部分吸引到房地產產業上來,譬如讓散戶有機會去購入包括一些大型商業房地產的信託單位,讓他們享受到以往只有大型房地產發展商可以持有大型優質物業的權利,將有利於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持續穩定發展。 3.房地產機構投資者對國內許多機構投資者來說,目前我國由於金融市場不成熟、投資和融資產品少,加上國家對機構投資房地產有較大限制,還不能有較安全的方式投資房地產,這種情況已經被很多業內人士意識到,而一些投資和金融機構也意識到了這裡所蘊涵的巨大的商機。幾年來保險公司、信託公司和基金公司等機構的一些人士也非常關心並願意參與到這個市場。因此如何順利地開展房地產融資和投資業務,已成為業界十分關注的問題。對機構投資者來說,投資房地產投資和融資對其業務的長期穩當和多元化發展都是有利和必須的。 4.房地產公司正如前面提到的,房地產開發具有投資大、週期長的特點。長期以來,我國房地產業大貸款是推動房地產開發的主要資金動力,房地產開發非常依賴銀行貸款,大約70%的房地產開發資金來自銀行貸款的支持。因此在我國每當政府進行宏觀調控或房地產項目出現一些問題,許多房地產企業都面臨資金週轉困境,經營步履艱難,這也是造成我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生命力較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發展房地產金融包括投資和融資產品給房地產企業帶來了生機,房地產企業通過這些金融產品可以大大拓寬了融資渠道,減少了對間接融資的依賴,從而降低了經營風險。 5.商業銀行發展房地產融資創新首先可以滿足房地產市場對信貸資金的部分需求,尤其是在通過增加直接的融資渠道同時,使商業銀行本身也有更好的抗風險能力。從國際經驗看,一旦經濟不景氣或房地產泡沫破滅,呆壞帳比例容易升高,而實施房地產投資和融資渠道多元化使開發商有更多融資渠道同時對銀行的依賴減少。其次我國銀行房地產貸款業務發展很快,但當它發展到一定規模時,銀行可能會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以及資金來源的短期性與住房貸款資金需求長期性矛盾;這無疑會帶來新的金融風險,不符合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安全性的要求,容易造成清償危機,產生金融風險。 6.證券市場 發展房地產融資創新對我國房地產投資者、房地產公司、商業銀行的積極作用現在大家已達成共識,但對證券市場的影響這方面討論的較少,事實上這一點很重要。目前我國證券市場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的產品結構不合理,高風險產品佔主要地位,在證券市場上的可交易品種,大約70-80%為風險較高的股權類產品;低風險產品品種單一,不但是市場規模小,而且品種極為單調,只有少量流動性較差的國債及少量企業債等,不能滿足廣大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的需求。因此,大力發展低風險市場產品,包括更多房地產投資和融......

【選擇題】商業銀行負債業務創新的最終目的是創造?

[2008單選] 商業銀行負債業務創新的最終目的是創造(A)。

A.低成本的存款來源

B.存款賬戶的靈活性

C.存款的獲利能力

D.更多的派生存款

銀行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銀行發展需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銀行又是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最重要的社會工具。

銀行是社會經濟關係的重要載體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銀行首先是企業,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微觀經濟組織;由此決定,它的直接職能是為出資人和儲戶賺取投資收益,它的社會意義是為經濟發展籌集資金。  應當說,這些對銀行的認識都沒有錯。但是僅從上述方面來定位銀行的職能,特別是銀行的社會職能還遠不充分。因為銀行是市場經濟環境下配置資源與社會財富的最重要工具之一。銀行的最大敵人是風險,而銀行經營面對的所有風險幾乎都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某一方面關係出現了不協調、矛盾趨於激化的反映。比如自然災害總是人類對客觀規律認識不充分的結果;社會信用缺失反映了法律、道德等上層建築發展的滯後;匯率損失一定意味著國際經貿關係中存在著難以平衡的利益關係;擠兌必然發生在人們對正常經濟秩序失去信心的時候。  從我國的情況看,銀行已經成為社會各種發展不平衡所帶來的矛盾衝突積聚的載體。從宏觀經濟運行的角度看,在通貨膨脹時,投資過熱導致的風險最終往往落在銀行頭上,過去幾年的“房地產熱”、重複建設等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在通貨緊縮時,由於價格緊縮導致了資產價格下滑,債權在企業資產中所佔比重驟然增大,整個社會信用鏈條就會變得極為脆弱,當社會信用鏈條的某個環節發生斷裂時,銀行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例如在我國的“三角債”現象中,由於債權人的利益失去了資產信用保障,使得銀行成為了通貨緊縮的最大受害者。  實際上,我國銀行不良資產形成的原因,在相當大程度上是由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政府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市場之間的關係未理順等體制性因素造成的。“政績工程”、“拍腦袋項目”和“送溫暖貸款”這些強加給銀行的任務是銀行呆壞賬的主要來源之一。由於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要求銀行為政府代償社會公平職能,為低收入群體解決住房問題的政策仍不斷出現;由於社會保障體系發展不充分,用銀行資金“買穩定”的做法仍難以杜絕;由於中國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銀行也無法用“打包上市”等金融品種把本來不應由其承擔的風險轉移到市場中去。要把我國的銀行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真正的商業銀行,我們迫切需要一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市場環境。  銀行是實現協調發展最重要的社會工具  銀行發展需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銀行又是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最重要的社會工具。  我國正處於工業化進程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不破壞多元化的社會產權基礎的前提下,同時滿足工業化的資源集中要求,解決這個矛盾的基本途徑之一,就是通過銀行的中介功能把歸屬於民間的貨幣資產集中於企業。可以說,在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過程中,銀行是連接社會經濟發展與老百姓私人資產不斷累積之間關係的最重要紐帶。銀行信用越高,老百姓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就越協調。  在過去幾年的實踐中,人們已經知道,貨幣手段不僅是調控供給與需求之間、投資與消費之間的有效工具之一,而且也是調整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之間關係的有效工具之一。現在,調整貨幣供應量、利息率以及相應的金融政策不但用於防止經濟運行過程中的“過冷”和“過熱”,而且還用於調整總需求中的投資與消費之間的構成關係;不僅用貨幣手段來調控經濟運行,而且還用貨幣手段來推動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促進社會就業水平的提高,抑制破壞環境的產業發展等。我國的實踐證明,要實現上述的一系列目標,僅僅有政府的政策行為是不夠的,還必須有銀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行為、逐利行為參與其中。政府的政策不能僅僅作為銀行經營的限制性規定,而必須成為與......

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的目的意義

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整合創新創業要素,搭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的平臺,引導更廣泛的社會資源支持創新創業,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一)提升創新創業水平。通過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培育高水平、高層次、高素質的創業團隊和具有核心創新能力的高成長性戰略性新興產業源頭企業,提升新時期創新創業水平。(二)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全民創新創業精神,吸納優秀創新創業人才,營造“鼓勵創新、支持創業”的氛圍,在全社會掀起創新創業的高潮,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三)弘揚創新創業文化。探索科技與文化的結合,充分利用電視、新媒體等互動方式,宣傳創新創業人物,樹立創新創業品牌,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參與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四)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利用市場機制,聚集各種創新資源,吸納包括銀行、創業投資機構在內的社會各方力量廣泛參與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投入,為創新創業團隊和企業搭建融資服務平臺,促進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

簡述金融創新的意義

(一)金融創新的積極作用

1.提高了金融市場的運作效率

首先提高了市場價格對信息反應的靈敏度。金融創新通過提高市場組織與設備的現代化程度,使國際金融市場的價格能夠對所有可得到的信息作出迅速靈敏的反應,提高了金融市場價格變動的靈敏度,使價格快速及時對所獲信息作出反應,從而提高價格的合理性和價格機制的作用力。其次,增加了可供選擇的金融商品種類。現代創新中大量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現,使金融市場所能提供的金融商品種類繁多,投資者選擇性增大。面對各具特色的眾多金融商品,各類投資者很容易實現他們自己滿意的效率組合。第三,增強了剔除個別風險的能力。金融創新通過提供大量的新型金融工具的融資方式、交易技術,增強了剔除個別風險的能力。投資者能進行多元化的資產組合,還能夠及時調整其組合,在保持效率組合的過程中,投資者可以通過分散或轉移法,把個別風險減到較小程度。第四,降低交易成本,使投資收益相對上升,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和籌資者進入市場,提高交易的活躍程度。

2.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

首先,金融創新通過大量提供具有特定內涵與特性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務、交易方式或融資技術等成果,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同時提高需求者的滿足程度,增加了金融商品和服務的效用,從而增強了金融機構的基本功能,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其次,提高了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把計算機引入支付清算系統後,使金融機構的支付清算能力和效率上了一個新臺階,提高了資金週轉速度和使用效率,節約大量流通費用。第三,大幅度增加金融機構的資產和盈利率。現代金融創新湧現出來的大量新工具、新技術、新交易、新服務,使金融機構積聚資金的能力大大增強,信用創造的功能得到發揮,使金融機構擁有的資金流量的資產存量急速增長,提高了金融機構經營活動的規模報酬,降低成本,加之經營管理上的創新,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增強。

3.金融作用力大為加強

金融作用力主要是指金融對於整體經濟運作的經濟發展的作用能力,一般是通過對總體經濟活動和經濟總量的影響及其作用程度體現出來的。第一,提高了金融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再配置效率。現代金融創新使發達國家從經濟貨幣化推進到金融化的高級階段和大幅度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貨幣化程度,導致金融總量的快速增長,擴大了金融資源的可利用程度並優化了配置資源效果;第二,社會融資和投資的滿足度及便利度上升。主要表現為:一是融資成本降低,有力地促進了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二是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能夠提供更多更靈活的投資和融資安排,從總體上滿足不同的投資者的籌資者的各種需求,使全社會的資金融通更為便利;三是各種投資與融資的限制逐漸被消除,金融創新後各類投資融資者實際上都進入市場參與活動,金融業對社會投資和融資需求的滿足力大為增強;第三,金融業產值的迅速增長,直接增加了經濟總量,加大了金融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第四,增加了貨幣作用效率。創新後用較少的貨幣就可以實現較多的經濟總量,意味著貨幣作用對經濟的推動力增大。

(二)金融創新的負面影響

金融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和金融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對金融和經濟的發展產生諸多不良影響。

1.金融創新使貨幣供求機制、總量和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影響了金融運作和宏觀調控

在貨幣需求方面引起的一個明顯變化是貨幣需求的減弱,並由此引起貨幣結構改變,降低了貨幣需求的穩定性。在貨幣供給方面,金融機構創造存款貨幣的功能增強,增加了貨幣供給的主體。同時由於通貨—存款比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超額存款準備金率下降,增強了貨幣供應的內生性,削弱了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的控制能力與效果,易導致貨幣政策失效和金融監......

郵儲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理念、內涵、作用、意義、目的‘載體’創新等

信貸客戶的需求

信貸是銀行的基礎,信貸面對的客戶,也就是申請人,以在合規條件下儘量滿足信貸客戶的需求

客戶滿意了,信貸業務就上去了,相應的,存款、貸款目標就被客戶放大了

提升了銀行的服務形象、內部服務意識、客戶滿意度,同時提升了盈利能力

目的在於企業整體的提高,說直白點兒,企業利潤提升了

載體在於多種信貸手段和方式

創新只在於發揚傳統中找到

求一篇創新發展的文章銀行業的。

解放思想與創新發展

江蘇銀行是近年來剛剛組建的商業銀行,雖然基礎差、問題多、面臨嚴峻的挑戰,但同時也面臨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如何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逐步縮小與先進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差距,同時解決當前存在突出問題,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核心競爭力,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惟一出路在於創新,以創新求變,厚積而薄發。

一、充分認識江蘇銀行創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創新是江蘇銀行實現自身發展戰略的需要

江蘇銀行的發展戰略是服務中小企業和個人的現代化社區型零售銀行。由於發展歷史較短,當前江蘇銀行在觀念上,對商業銀行發展規律、以及自身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認識還不足;對發展方式、方法的認識和把握能力還有待提高;對審慎經營、合規經營的認識還有待加強;對市場化的認識和承受力還比較弱。

要實現發展戰略,江蘇銀行就必須更新思想觀念,加快體制、機制和制度建設,建立與戰略相適應的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和考核體系。

(二)創新是江蘇銀行轉換經營機制的需要

轉換經營機制是信用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江蘇銀行成立之後,儘管在法人治理結構、經營機制轉換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激勵約束機制還不健全,尤其是內控和風險管理嚴重滯後於業務發展。未建立風險評估模型對風險進行計量,風險指標預警體系有待完善;授信業務專業化、集約化程度不高,權限管理不嚴密;缺乏對客戶授信量的綜合分析;貸款五級分類的真實性有待進一步提高;風險貸款的退出機制有待完善等。

要解決上述問題,只有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堅持商業銀行的標準,結合江蘇銀行的實際,才能走出一條符合自身條件的經營機制轉換之路。

(三)創新是江蘇銀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需要

信用體制改制的根本目的就在於培育核心競爭力,追求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業務發展方面,營銷體系不健全,科學營銷不夠,創新能力不足,營銷隊伍素質不高,激勵機制不到位,營銷渠道單一,服務功能不全,產品不豐富,至今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

要改變江蘇銀行傳統的營銷方式,在保持營業網點規模的同時,逐步提高競爭力,就必須進行營銷體制和業務經營模式的調整,加大產品和技術創新的力度,把城市發達地區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引入欠發達地區的企業和個人,使經濟欠發達地區能夠分享金融改革和發展的最新成果,為當地經濟作出自己的貢獻,在服務地方經濟的同時,發展壯大自己。

二、注重通過學習研究,努力提高創新能力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正確的創新理念

需要明晰的是,創新不是目的,而是過程和手段。因此,創新要體現價值。一是創新必須服務於正確的改革和發展目標,就江蘇銀行而言,必須堅持服務中小、服務個人的社區型零售銀行的發展戰略,努力培育核心競爭力。二是創新必須符合商業銀行發展規律,堅持依法合規、穩健經營、內控優先、健康發展的原則。三是創新必須體現先進性,創新之所以能在一段時間內創造壟斷性的利潤,原因就在於其超前性。四是創新必須符合實際,體現江蘇銀行的特殊性。只有符合江蘇銀行實際的創新,才是有真正價值的創新,才具有生命力。

(二)加強環境研究,提高發現創新機會的能力

一是加強對市場環境變化的研究,從市場變化中捕捉創新的機會。二是加強對金融環境的研究,研究金融市場和競爭對手。三是加強對監管環境的研究,包括內控標準、風險評級、市場準入標準等各類指引和規章制度,瞭解商業銀行的先進標準和基本要求,瞭解自身存在的差距,提高創新的有效性。四是加強對自身優劣勢的研究,揚長避短,明確創新的方向和重點。

(三)通過學習提高把......

如何解決中小銀行缺乏創新的表現在於什麼

什麼是創新?  什麼叫創新?《伊索寓言》裡的一個小故事給我們一個形象的解釋:  一個暴風雨的日子,有一個窮人到富人家討飯。  “滾開!”僕人說,“不要來打攪我們。”  窮人說:“只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烤乾衣服就行了。”僕人以為這不需要花費什麼,就讓他進去了。  這個可憐人,這時請廚娘給他一個小鍋,以便他“煮點石頭湯喝。”  “石頭湯?”廚娘說,“我想看看你怎樣能用石頭做成湯。”於是她就答應了。窮人於是到路上揀了塊石頭洗淨後放在鍋裡煮。  “可是,你總得放點鹽吧。”廚娘說,她給他一些鹽,後來又給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後,又把能夠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湯裡。  當然,您也許能猜到,這個可憐人後來把石頭撈出來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鍋肉湯。  如果這窮人對僕人說:“行行好吧!請給我一鍋肉湯。”會得到什麼結果呢?結果是十分明顯的,這就是創新思維的力量!因此,伊索在故事結尾處總結道:“堅持下去,方法正確,你就能成功。”  “創新”的由來  1912年經濟學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首次提出了創新的概念。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把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即“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其目的是為了獲取潛在的利潤。熊彼特的理論一開始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直到1934年他的作品用英文出版後,才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把“創新”一詞引入了科技界,形成了“知識創新”、“科技創新”等各種提法,進而發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使創新的說法幾乎無處不在。  清華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所教授李正風認為,“創新”一詞在我國存在著兩種理解,一是從經濟學角度來理解創新,二是根據日常含義來理解創新。目前,人們經常談及的創新,簡單說來就是“創造和發現新東西”。這裡使用的實際上是“創新”的日常概念。從這個廣義的概念上看,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創新。  那麼,我們通常所說的“科技創新”、“自主創新”究竟屬於哪個範疇呢?從事創新概念研究的學者普遍認為,很難進行嚴格的界定。在漢語言中,經濟學範疇的創新(innovation)一詞,沒有嚴格對應的詞彙,現在使用的“創新”很容易和另一個詞“discovery”混淆,特別是在基礎科學領域。這種概念的泛化或者說是多元化,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從有利的方面說,清華大學的另一位學者劉立博士認為,這種多元化有利於社會各階層、各群體,在社會生活中處於不同角色的人,參與創新行為,也有利於對他們的行為進行非經濟學的評估。而不利的一面在於,喪失了統一的標準,使很多行為都能被稱為“創新”,而“創新”本身,也容易成為一個簡單的“口號”。  由於創新的系統性,以及創新系統的複雜性,也使人們越來越注意從社會、政治和科技、文化的角度來理解企業、企業之外的其他機構在創新系統中的行為和作用,這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把企業之外的不同機構或者不同社會角色在創新系統中的作用孤立起來,特別是撇開與企業創新活動的聯繫,就往往容易把創新這個概念單純理解為“創造新東西”。  創新行為在歷史上長期是一種企業家的個人行為,從20世紀中葉,特別是六七十年代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創新是一個多主體、多機構參與的系統行為,因此,20世紀80年代,人們提出了國家創新系統的概念和理論。冷戰結束後,國家之間的競爭轉向以經濟競爭為主,知識經濟的興起使經濟的發展越來越依賴知識和技術的進步,這種形勢下,國家創新系統建設成為各國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  在英文中,這個創新Innovation,它這個詞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一個,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

相關問題答案
企業管理的目標和意義?
銀行創新的目的和意義?
維新變法的性質和意義?
教育目的性質和意義?
焉的用法和意義?
憑證記賬的內容和意義?
滅火器的作用和意義?
雖的用法和意義?
但的用法和意義?
成本控制的作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