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順序有哪些?
描寫順序有哪些?
一、空間順序。如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從遠到近或從四周到中間等。
二、觀察的先後順序。它通常分兩種:一是定點觀察,如站在公園某一角,對公園進行由遠及近的觀察;又如我們登上塔頂,按東南西北的順序對塔下景物進行觀察。另一種是移動觀察,就是隨著腳步的移動變換位置,一處一處地進行觀察。如《參觀人民大會堂》一文,作者就是按參觀的順序,依次寫了五處景物。先寫大會堂正門的國徽和柱子,其次寫中央大廳的天花板和地面,接著寫大禮堂,然後寫宴會廳和會議廳。這樣就有條理有重點地寫下了作者在大會堂依次所看到的景物。
三、時間順序。隨著時間的推移,描寫的景物也會發生變化。比如:《觀潮》這篇課文,作者先寫潮來前江面風平浪靜,人們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寫潮來時那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最後寫潮過後的餘波奔湧。
什麼是寫景順序
所謂寫景順序,就是描寫的景物總有個順序、有層次、有重點,描述景物間有什麼關係,景物內部各部分的之間有什麼關係等。順序,或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或由外向裡,或由上到下,運用定點觀景或移步換景的方法把景物描述清楚.
例如:遊覽臨峰山
七月的江津炎暑逼人,這時最理想的便是遊覽臨峰山。因為臨峰山不僅風景優美,而且爽心悅目。
進入臨峰山,筆直公路像一條連綿不絕的白毯,似乎在迎接我們的到來。白毯兩邊的樹木高大茂盛目不暇接。眺眼望去,這裡全是綠的“海洋”,仔細一看每棵樹都有不同的綠色。楊樹的嫩綠,榕樹的翠綠,松樹的深綠……大自然把千百種不同的綠色裝點在了臨峰山。
往裡走,就會看見密密麻麻的森林,難見天日。這裡也是草的“海洋”,草矮得在一米多,高得有兩三米左右。一個大人走進去似乎被這草的“海洋”淹沒在裡面,走時一不留神,也會被跌倒在這裡面。走出“草海”,我們看見了未曾見過的植物。一棵小樹,葉子翠綠翠綠的,結出了幾個小紅果,粗粗一看,似乎幾顆紅寶石掛在小樹上,細細一看這幾顆紅果子彷彿與我們玩捉迷藏,有的藏在樹葉下,有的藏在枝幹後,也有的藏在深草堆中的枝幹上……
再往裡走就會看見一面綠色的湖,好像一塊綠色的寶石鑲嵌在山頂上,時不時,湖面上吹來一陣陣涼爽的微風,使人感到心曠神怡。左走一段小路就是名副其實的山頂了。我到了這山頂之上興奮的大叫起來,似乎在慶祝到這山頂之上,也似乎在與全國人說我到了臨峰山山頂了。我們在用石塊搭的椅子上津津有味吃著東西,地上落下來很多的葉子,累積成了厚而軟的地毯,也似乎在送我們回家。我們靜靜地聽著大自然的響聲:小鳥“嘰嘰喳喳”的叫聲,小溪“嘩嘩”的流動聲,風吹動樹葉的“唰唰”聲……大自然真是美不勝收啊!
這青山圍繞著綠水,這綠水倒映著青山。山中的紅花綠草,水中的水草魚蝦。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真是“人在畫中走,景在畫中移”!
寫景順序有哪幾個
寫景, 主要是突出景物的特徵,寫出此景與他景的不同來,向讀者描繪一幅獨具特色的風景畫。這離不開細緻的觀察,既要觀察景物的整體,又要觀察景物的局部;既要觀察景物的靜態,也要觀察景物的動態。
另外,寫景要按一定的空間順序寫。描寫景物就像畫一幅風景畫,要選好觀察點,按一定順序寫。有的先寫全貌,再寫部分,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從內到外或從外到內。
其次,寫景要注意情景交融。寫景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展示大自然的壯美,更重要的是寫出作者對大亥然景色的感受,只有情景交融才能讓人感受到你筆下的景物生動,形象,真切,令人陶醉和嚮往。
寫景文章的寫作順序有哪些?
由遠及近,由近及遠,移步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