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寒痛經?

宮寒痛經 ------ 華醫世家經典論述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瞭解痛經,解除痛苦,華醫世家為姐妹們講解宮寒痛經。

痛經,我們一針見血的指出痛的原因:“不通則痛”。

何為不通則痛?

是不是有很大部分姐妹們都有這種情況,當經血或血塊排出來後,痛經就減輕或不痛了。這就是因為子宮內氣血執行不暢,有淤血堵塞了,不通則痛。《金匱要略》:“經水不利,少腹滿痛,”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宮寒,意思就是子宮有寒。百病起於寒,有句話說“十女九寒”,在痛經的女性當中,大部分與寒有關。

宮寒痛經的主要表現:

痛經明顯或嚴重,肚子發涼冷痛,喜按得熱則減;血塊多或大,血塊排出後疼痛減輕;腰痠腰冷,後腰空虛感;經期延後或閉經,色暗量少或淋漓不暢;畏寒肢冷怕風,四肢不溫;口渴不欲飲或喝完水後很快想小便,夜尿頻多等。

哪些原因會引起宮寒呢?

我們先講兩個概念,腎陽虛與體寒。

1、腎陽虛是由於腎陽虛衰,不能暖和身體而引起怕冷,液體氣化不良而引起的尿頻或水腫等虛寒症狀。腎陽在中醫裡亦稱為元陽、真陽、真火,腎陽主一身之陽氣。

腎陽就好比是一把火,腎陽足,身體就有足夠的熱量,腎陽虛,身體內的熱量就不足。如果體內陽氣不足,沒有溫度,那抗寒能力就差,這種人就會怕冷。可見,只要腎陽足,那寒氣就很難入侵身體。所以說怕冷的人或容易受寒的人,身體內的陽氣是肯定不足的。

而宮寒在中醫裡的定義是指婦女由於腎陽虛,胞宮(既:子宮)失於溫煦所出現的下腹墜脹,疼痛,得熱則緩和,白帶多、痛經、月經失調、脈沉緊、舌苔薄白多津為主要症狀者。這句話明確的指出了,宮寒的原因就是腎陽虛,為什麼腎陽虛與宮寒的關係這麼密切呢?因為在中醫裡,子宮、卵巢都是腎的一部分,所以說腎陽不足,不能溫暖子宮,那第一個受害的肯定是子宮了。

2、體寒乃百病之源。俗話說“十病九寒”、“病從寒中來”。女人的生殖系統最怕冷,冬天比較耗損陽氣,下半身著涼會直接導致女性宮寒。寒性體質大多由後天因素造成,居住環境寒冷、嗜好寒涼食物、房室或勞累過度損傷身體陽氣……

可見,體寒之人,也是因為寒氣入侵了身體引起的,另外寒氣又會損傷身體的陽氣,加重腎陽虛,這樣抗寒能力又會變得更差,形成一種惡性迴圈。

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宮寒的原因是腎陽虛與體寒,而加重或引起腎陽虛、體寒的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受寒。(另注:腎陽虛除了與寒有關,房室或勞累過度也是引起腎陽虛的重要原因)

寒氣 —— 腎陽虛與體寒 —— 宮寒

宮寒是如何引起痛經的呢?

先看下圖:

從月經第一天到第五天,這叫月經期;月經排完後,子宮內膜增生,叫子宮內膜增生期;每個月28天來一次月經,如此反覆叫月經週期。

宮寒痛經 經典論述 值得收藏2

我們再瞭解月經週期與子宮內膜。

月經週期:每隔一個月左右,子宮內膜發生一次增厚,血管增生、腺體生長分泌以及子宮內膜壞死脫落並伴隨出血的週期性變化,這種生理上的迴圈週期就叫做月經週期。月經其實就是子宮內膜脫落出血的表現。

子宮內膜:是覆蓋於子宮內壁的絨毛狀組織,是由粘膜上皮與固有層所組成,裡面富有血管。子宮內膜裡縱橫大量的毛細血管,經血就是由這裡脫落排出來的。

那好,我們科普了月經的基礎知識,下面講宮寒在子宮內的影響。

宮寒大家都能理解,其實就是子宮內很寒,很涼,像有冷氣。我們再做更深入的一個比喻,把子宮比喻成冰箱,血液比喻成水,子宮內膜比喻成冰塊。水在冰箱內遇到冷氣就會形成冰塊。而子宮內膜裡的血液遇到寒氣,血液就會執行緩慢形成瘀血,子宮內膜裡瘀血越積越多,結成血塊,血塊堵塞嚴重者還會讓子宮內膜增厚,或增厚的內膜向子宮發展,變成子宮內膜異位症。這就是很多女性經期會出現血塊的原因。這也是中醫所說的氣滯血瘀,另外氣滯血瘀也會使月經推後或形成閉經。

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子宮受寒,寒氣作用於血管讓血管收縮變窄,寒氣作用於血液讓血液變慢,雙重作用下使氣血執行受阻,就會疼痛,這正如上面所說的,氣血執行不暢(氣滯血瘀),不通則痛;而血塊排出後,痛經就會減輕,或在痛經時,用熱水袋敷肚子(熱能讓氣血執行比較好),痛經也會減輕,這就叫通則不痛。

宮寒痛經 經典論述 值得收藏2

宮寒痛經治療原則

宮寒痛經的治療要從三方面同時入手:

第一病位:痛經是因為子宮內氣滯血瘀,不通則痛,同時可以出現血塊、月經推後、閉經等表現。治療原則: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只要子宮內氣血通暢了,瘀血消了,痛經自然就會好轉。

第二病因:導致氣滯血瘀的原因是宮寒,主要表現:小腹冷痛、得熱則緩和、下腹墜脹、肚子發涼或有冷氣、白帶多等。治療原則:暖宮止痛。只要把子宮內的寒氣消除,子宮溫暖,就可以防止氣血在子宮內瘀滯。

注:另外西醫臨床常見的一些婦科慢性炎症(如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等等)所表現的症狀其實就是宮寒引起。區別要點:只要是慢性的,反反覆覆的,長期消炎藥治不好的,出現這類情況就要考慮宮寒的問題,臨床上這些慢性炎症用宮寒的方法治療效果很明顯。

第三病源:引起宮寒的原因是腎陽虛,主要表現:畏寒怕冷、四肢發涼、腰膝痠軟、腰背冷痛、小便清長、夜尿頻多。治療原則:溫陽補腎。腎陽足,身體就會溫暖,抗寒能力增強,防止寒氣入侵。

從治療原則上可以簡單的理解:腎陽不足,身體的保護機制弱,抗寒能力差,子宮就易受寒氣入侵而形成宮寒,宮寒又導致子宮內氣滯血瘀,不通則痛。

宮寒痛經 經典論述 值得收藏2

宮寒痛經用藥:華醫痛經方

“華醫痛經方”三步一體治療用藥講解:暖宮止痛,活血化瘀,溫陽補腎。

按古典書籍《華醫世家》記載,“華醫痛經方”針對痛經的三大重點組成配方,病位、病因、病源三步同時治療,一步到位,永絕後患。“華醫痛經方”藥物組成:鹿胎、小茴香、元胡、牛膝、川芎、茯苓等。

病位:活血化瘀,清除子宮內因寒氣而形成的瘀血,通則不痛;

病因:暖宮止痛,用藥直接溫暖子宮,祛除子宮內的寒氣,阻止病邪干擾;

病源:溫陽補腎,把病源治好了,身體抗寒能力強,可防止寒氣入侵子宮,不再反覆發作。

華醫痛經方配伍講解:

鹿胎: 中醫稱之為血肉有情之品,非一般草木可比,補腎效果明顯。以鹿胎來修復子宮,有以形補形之妙。鹿胎不管補腎效果明顯,同時還有暖宮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茴香與元胡配合: 茴香暖子宮,元胡通經止痛,相互配合達到暖宮止痛的作用。

牛膝與川芎配合: 牛膝活血通經,引藥下行,補肝腎。川芎通十二經脈,能活一身之氣血,活血化瘀之功優越。牛膝與川芎配合,能引藥力作用於子宮,讓川芎的活血化瘀之力集中在子宮內。

茯苓利水化溼而不傷正氣,可防止寒溼內停,幫助水氣運化,補健脾胃。

以上藥物配合,共同達到了暖宮止痛,活血化瘀,溫陽補腎的相互作用,把三個影響痛經的重要環節同時解決了,才能真正治好痛經,可防止反覆發作,“華醫痛經方”不但治療原理周全,而且用藥特別,配伍慎密,不愧為“痛經第一方”。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