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吃的麵條都是媽媽親手擀的,濃濃的麵湯包裹著根根筋道的麵條,好吃得幾乎連舌頭都吞掉。如今超市裡方便食品區的貨架上琳琅滿目都是工業生產的掛麵和方便麵,果腹之餘,卻更加懷念媽媽手擀麵的味道,也許這剛好印證了越是傳統的才越是經典的。
食材
麵粉 :
手擀麵 的原料是 麵粉 ,用標準粉、 富強粉 或者 餃子粉 均可。如果能用上好的新疆產 麵粉 ,特別是當年新麥碾出的頭道面擀出的 麵條 ,則會麥香濃郁,口感筋道,蛋白質含量也會更高。
面盆:
陶瓷盆、搪瓷盆、金屬盆均可。如果用特大號不粘鍋,還可以避免散面粘在鍋沿上,不會留下乾麵渣。
水:
自來水即可。追求自然風味的話,可以用礦泉水。
調料:
放鹽可以增加面的韌性。 白砂糖 可以放一點,它會調和麵的口味。還可以添加 雞蛋 液、蛋黃粉、碾得極碎的 蝦 子、鮮 筍 、鮮魚和鮮雞擠出的汁......以提鮮,營養搭配上也更趨合理。
案板、擀麵杖:
如果沒有一張長度超過1m的大案板,用乾淨的桌面也可以代替。擀麵杖則需要粗細一致、截面直徑約至少要80cm長。
和麵 醒面
和麵
一般做兩人份的手擀麵,大約需要500g麵粉,比例為4份麵粉、1份清水。如果喜歡吃“新疆拉條子”,比例為三份麵粉、一份清水,對和麵的手勁和耐力要求更高。
把麵粉放入盆裡,分2-3次注入清水(水溫不能高於室溫5度以上)根據口味調入鹽等調料。此時麵粉會呈塊或片狀,用手指按一個方向充分攪和,改用手掌反覆揉按,將水和散面全部揉合在一起,待揉到“面光、盆光、手光”的和麵最高境界後繼續揉15~30分鐘。
醒面
剛揉好的麵糰韌性太強,不太容易擀成厚薄均勻的面片。需要蓋上溼的乾淨屜布或者紗布,靜置30分鐘以上。
擀皮 切條
擀皮
在案板上撒些乾麵粉,俗稱“薄面”。將“醒好”的麵糰放到案板上後再揉一揉,用擀麵杖將麵糰壓扁。
在麵餅表面再撒些薄面,用擀麵杖捲起並擀平,一邊改變卷的方向,一邊慢慢擀開。
用擀麵杖擀成儘量薄的大面皮,圓形、長方形均可。
用手摸摸看面皮厚度是否均勻,如果有較厚的部分,需用擀麵杖將麵皮擀成一致的厚度。
把麵皮層疊起來,為避免粘在一起,要在麵皮間都撒上一層薄面。
切條
用完全乾燥的利刀,採用直切法緩慢而均勻地切下,寬細隨意。如果麵皮擀得較薄,切成寬面更好。
往切好的麵條上撒較多的薄面,然後輕輕地攪動麵條,直到根根分明互相不粘連,把麵條提起抖掉多餘的薄面。
將切好的麵條放在排簾上晾乾。雖然可以馬上下鍋,但是如果時間充裕,暫時放置30分鐘稍微晾乾,煮出的麵條口感會更好。
煮麵
把鍋裡的水燒開,加少許鹽和白砂糖,最好的方法是煮鍋內每次只放1人量的麵條,保持水始終沸騰,煮5分鐘左右剛好。
需要注意:擀好切出的麵條多的話,不要一股腦把所有面條都下到鍋裡,否則會煮出一鍋麵糊。
打滷
改良炸醬滷:五花肉150克,高麗菜200克,小黃瓜1根,扁豆角和毛豆各150g,甜麵醬20g。
做法:
大火將炒鍋燒熱後放油2湯匙(30g),放入切碎的五花肉,快速翻炒後調入甜麵醬,用中火加熱5分鐘即可。
將高麗菜切成約5公分寬,用沸水氽熟後取出瀝乾水分。將洗淨的小黃瓜以斜切法切成薄片後,再切成細絲。將扁豆角撕掉筋,兩端各切掉一小段放入鍋中,煮熟後斜切成細絲。將毛豆煮熟後剝去豆莢,取出豆子剝掉薄膜。
吃時,將肉醬和蔬菜擺放在煮好的麵條上拌勻即可。
注意事項
保存
麵條最好隨吃隨做。可以把麵條裝進保鮮袋,每袋以1人1頓量為準,輕輕平放進冷凍室保存,入鍋煮前不用解凍。
如果麵條切的足夠長,可以盤成一個個的面卷,放在乾淨、乾燥、無陽光直射的地方晾3天左右,然後收藏到密閉乾燥容器裡。晾乾的麵條比冷凍麵條味道稍差,但是保存時間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