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小學生寫作創新能力?

作文教材是作文教學目標的具體體現,是作文教學實踐創新教育的載體和施工藍圖。作文教材的改革,始終是作文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核心環節。但是,令人遺憾的是,至今為止,全國還沒有一套科學的、權威的、系統的、獨立的小學作文訓練教材。為了充分發揮作文在實施創新教育的獨特功能,我認為必須構建新的小學作文教材體系,並根據這個教材體系統寫出一套供師生用的作文訓練教材。

步驟/方法

一、拓寬訓練時空,是作文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
  從目前的小學作文教學現狀來看。教師給學生的思維時間和創新空間都很有限,為了改變這個現狀,教師必須創造條件,拓寬訓練的時空,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廣闊的智力背景。
  1.從訓練時間上來看,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克服為文而文的傾向。
  學生的習作是他們對日常生活感悟後的產物。這樣的習作往往有著鮮明的個性色彩,並體現著表現自我的創造性,它沒有時間的限制。學生的習作衝動絕不會只等到作文課時才產生。如果把學生的習作都框定在作文課上,學生也許因為缺乏興趣而走上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我認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作文的時間放在平時,讓學生有了感觸就及時地記錄下來.作文課上,教師要指導學生將觀察到的素材進行加工、潤色和提煉,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2.從訓練的空間上來看,教師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拓寬習作訓練的渠道。
  (1)開放學生的多種器官,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①繪畫。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寫想象作文時,可先出示“小橋、花卉、動物、遊人、天空……”等詞語,讓學生根據這些詞語藉助想象畫成圖畫,然後要求將這些圖畫剪下來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愛的圖畫,最後讓學生把這幅圖畫的內容寫下來。這種訓練使文字與形象配合,畫面與習作互補,從而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②實驗。教師可先佈置學生運用自然課或課外閱讀中學到的某一科學知識自己做一個科學小實驗,然後讓他們把實驗的過程寫下來。
  ③製作。有的課文在學習之後,可讓學生完成一個小製作,如學了《琥珀》,才讓學生製作一個琥珀,並讓學生把製作的過程、感受和新的發現寫下來。
  ④操練。小語課文中安排了不少說明文,在學習了這類課文後,我們不妨讓學生親自實踐操作一下,如學了《我們的新朋友——電腦》一課後,有條件的學校可讓學生操練一下,並讓他們把操作後的感受寫下來。
  ⑤表演。好動、好表演是小學生的天性。小語教材中有不少課文有很強的故事性,非常適合學生表演,學生表演的過程也是對教材語言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提供學生表演的機會,在表演中提高創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表演後的感受和發現寫下來。
  (2)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課文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新習作的資源,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結合課文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習作的主要形式有:①情節擴展式。例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中有這樣兩句話:“邱少雲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裡一動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地熄滅。”教學時,教師可啟發學生結合課文插圖,由邱少雲的外表,推想邱少雲的內心活動,把這兩句話擴寫成一段內容具體的話。②文尾續寫式。如,根據《窮人》一課的結尾,讓學生續寫《桑娜拉開帳子以後》;根據《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結尾,讓學生續寫《賣火柴的小女孩子真的來到了天堂》;根據《凡卡》一課的結尾,讓學生結寫了《凡卡夢見了爺爺》。③多向改寫式。根據課文內容,有的可以改變人稱;有的可以改變敘述的順序;還有的可以改變體裁。④圖文轉換式。語文教材中不少課文配有插圖,教學時,可啟發學生在獨立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出與課文不同的文章。⑤相關遷移式。這種形式或是抓住課文的原型特徵,調動已儲備的表象,把思維的觸角由甲遷移到相關或相似的乙上來。例如:學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讓學生寫《爸爸媽媽對我的愛》;學了《凡卡》,讓學生寫《我和凡卡比童年》。
  (3)在學校和班級的板報牆上開闢“自由談”“小評論家”“心裡話”“新發現”等欄目,引導學生將班級、學校以及社會上出現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帶傾向性的問題發表議論,這種寫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對某一問題發表三言兩語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為了向學生提供一塊說理的園地。
  (4)不斷豐富班隊活動內容,為學生提供寫作機會。班隊活動內容越豐富,學生動筆的機會和創新機會也就越多。如,小隊之間的挑應戰、擺臺賽;班級開展的參觀、遊覽活動;班級舉行的智力競賽活動、小記者採訪活動和文娛表演活動等。教師應抓住這些機會讓學生進行習作練習。
  (5)結合課外閱讀、看電影和電視,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評論電影(或電視)中的人物等等。
  

二、強化創新思維訓練,是作文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創新思維具有三個特性,就其思維的廣度而言,具有發散性;就其思維的靈活性程度而言,具有變通性;就其思維的個性而言,具有獨特性。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應根據創新思維的這三個特徵來安排系統的作文訓練。
  1.衝破定勢,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學生作文為什麼會出現眾多的雷同現象?這與學生作文時的思維定勢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習作時,要引導學生衝破思維定勢的束縛,把作文訓練與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有機結合起來。所謂發散性思維,是指以某一事物為觸發點,多角度、全方位引出問題,展開思路,提煉創意的一種思維方式。發散性思維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同一題目多角度選材。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作文指導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圍繞同一題目多種角度選擇材料。例如,寫《我的媽媽》,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從媽媽的性格、脾氣、品德、才能、愛好、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作用等方面進行選材。學生一旦學會了發散思維,就會從“山重水複”走向“柳暗花明”,覺得有寫不完的材料。
  (2)同一中心多種選材。有些作文題由於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學生在習作時更容易出現雷同。這更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寫出各具特色的習作來。例如:《在學雷鋒活動中》這個作文題,一般來說,中心應該歌頌助人為樂的精神。如果不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很有可能出現前面所講的“五子登科”的情況。教師在指導學生寫這一類習作時,可啟發學生思考:①可採用對比的手法,選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材料來表現中心;②打破只寫一個健全人的思維定勢,可以寫一個身殘志堅的活雷鋒;③可採用一群人的材料來表現中心;④可通過寫一個人的變化來反映這個中心。
  (3)同一材料多種立意。為了克服學生習作思維的單一,不善於變通的弊病,教師在指導學生寫同一材料的習作時,要引導學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義性。
  例如:在指導學生寫《登山》這篇習作時,可啟發學生從這樣幾個角度去立意:①通過記敘登山途中看到的賞心悅目的美麗景色,把中心寫為“對大自然的熱愛,或對家鄉美好的讚美”;②受《挑山工》一課的啟發,通過寫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為“做任何事,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腳踏實地地去努力”;③通過寫登山遠眺的感受,把中心定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又如,有一位老師在指導學生與《“濫竽充數”讀後感》時,為了突破“濫竽充數”的思維定勢,啟發學生另闢蹊徑:①南郭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他比那種佔著位置不做事的人強;②造成南郭先生得以“充數”的多年的根本原用是“大鍋飯制度”,說明要發展必須改革;③南郭先生在樂隊裡“充數”多年,沒有一個人舉報,這與樂師們普遍存在的明哲保身的思想有關。
  (4)同一材料多種體裁。學生的思維是多側面的,有的善於邏輯思維,有的擅長形象思維,還有的直覺思維見長。因此,我們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思維特點和寫作興趣,引導學生進行同一材料多種體裁的訓練。例如:圍繞“學校”這個材料,可設計這樣一組題目。《我們的校園》(側重於記敘和抒情)、《我們的學校》(側重於說明)、《我愛我的學校》(側重於議論)、《我們學校的未來》(側重於假想)。
  2.啟發相關聯想,訓練思維的變通性。
  相關聯想是人們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繫,由某一事物聯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它是創新思維的重要形式。通過相關聯想,能不斷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訓練學生思維的變通性。
  例如:在指導學生寫“雪”這一自然景觀時,可啟發學生開展正相關聯想和反相關聯想。
  3.充分展示個性,訓練思維的獨特性。
  創新思維必定是個性思維。在作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個性化思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換角度”思考,運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讓學生獲得與眾不同的思維方法。
  從選材來看,異向思維就是一個新路子。例如:寫《我的一家》,大多數學生都可能會寫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愛幼、互敬互愛等。如果反向寫家庭父母之間,媽媽和奶奶之間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諧起來,這將會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又如:寫《我們的學校》,中心是通過對學校人事、景物的具體描寫來反映學校的美。大多數學生只會寫校園的景色美、校園裡的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教師工作認真負責等等。如果採取“反彈琵琶”的思維方式,寫教師住在簡陋破舊的教工宿舍樓裡,而工作的熱情卻那麼高,兩者對比,歌頌老師的奉獻精神,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又體會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獨特個性。
  從立意來看,可通過審美立意的途徑來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特性和深刻性。有一位老師在指導學生寫《生日》這篇習作時,先讓學生自選材料,結果發現大多數學生寫自己過生日時,長輩、同學給自己祝賀生日,感到很快樂,顯然,這樣的立意缺乏“美”。後來經老師指導,學生有的寫為長輩過生日,有的寫為同學、老師過生日,還有的寫為孤寡老人、殘疾朋友、失去親人的同學過生日,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將這些立意進行“比美”,通過比較,學生髮現立意從“我”→家庭→社會,一個比一個美麗,一個比一個深刻。那麼,立意深刻是否可以寫自己和家庭呢?為避免學生產生立意深刻只能寫大事不能寫小事的錯覺,老師在指導時強調:寫自己過生日,通過寫禮品的豐富、親人的歡聚,可以反映黨的富民政策給千家萬戶帶來了歡樂,這樣的立意同樣是深刻的。這樣可以啟發學生從凡人小事中發現“美”的素材,使學生個性化思維得到發展。
  

三、構建一個開放的、充滿生命活力的教學模式體系及教材體系
  目前那種封閉的、僵化的“教師講——學生做”的作文教學模式,嚴重妨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構建一個開放的、充滿生命活力的教學模式體系。這種教學模式體系的結構為:
  營造氛圍,誘發創新熱情→放膽表達,拓展創新思維的空間→交流合作,激活創新思維的火花→評優激勵,激發新的創新動機。
  (1)營造氛圍,誘發創新的熱情。創造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必須要有良好的氛圍環境。為此,教師應採取生活再現、表演展示、實物演示、音樂渲染等手段。並用充滿情感的教學語言,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誘發學生創新的熱情,讓所有的學生進入“我要寫”的精神狀態。
  (2)放膽表達,拓展創新思維動空間。所們放膽表達,就是教師提供一種或幾種習作的範圍,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命題,自己選材立意,不限體裁,不規定字數、時間,學生愛寫什麼就寫什麼,愛怎麼寫就怎麼寫,讓學生的習作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這時,學生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鼓勵學生放膽表達,不是說就可以不需要教師進行習作方法的指導,而是說學生剛進入習作狀態,教師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習作時考慮較多的不是寫作的方法,而是學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於教師的寫法指導應在學生完成習作初稿之後,指導時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這樣,學生的習作才會有真情實感。
  (3)交流合作,激活創新思維的火花。交流合作就是讓學生之間的信息和情感通過交流產生思維碰撞,從而激活他們創新思維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組合作和全班合作兩種形式。小組合作的成員構成,可以按學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組,也可以採取自願組合的形式。這裡指的交流合作,是指在學生習作初稿完成的基礎上所進行的互評互改。
  (4)評優激勵,激發創新動機。目前的作文教學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習作產生畏懼心理,這與教師在批改和評語中慣用的“糾謬法”——只羅列學生習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學生習作中閃光點有很大的關係。據心理學家分析,缺乏肯定與鼓勵的批評,會使人的情緒低落,而情緒會直接影響人的行為。一個人的情緒越低,所投注到所要從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務也就完成得越糟糕,進而陷入更為低落的情緒中。如果這時有一句鼓勵的話,便會使人重新估計自己的能力與信心,重新審視、注意所要完成的任務,情緒狀態就會提升,從而促進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務。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變“糾謬法”為“評優法”。“評優法”的實質就是激勵。就作文教學而言,激勵應貫穿在習作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講評環節尤其需要激勵,通過高分、給予鼓勵性評語、提供“發表”機會等激勵形式,讓學生樹立“我能寫”“我能寫好”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新的創新動機,使作文教學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