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玉器收藏五大誤區(二)?

“亂世黃金盛世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投資渠道的拓寬,玉器成為保值增值的主要收藏品之一,人們對玉器收藏可謂一擲千金。下面為大家盤點玉器收藏領域存在的五大誤區。

方法/步驟

誤區六:追捧和田籽料,輕視山料

  時下很多人對和田籽料甚為追捧,反而輕視山料,認為山料不潤、顏色乾白,寧可要一個籽料的小墜也不要山料的大把件,這是有點極端的。和田籽料的價格限制了很多人的購買力,山料的價格這幾年迅速增長,相對少之又少的籽料來說,山料的數量還是較多的,大家不妨選擇好的山料作為投資對象,升值潛力也是很大的,但注意有不法商人用加工過的山料冒充籽料出售。

誤區七:以硬度衡量玉質

  和田玉飾品,外形精美,質地細膩如脂。和田玉又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不論到哪都會給人一種體面感。和田玉硬度高,韌性強,可以劃破玻璃,有的人在賣玉器時,喜歡拿來劃一下玻璃,看到能划動玻璃自身無損的話,就斷定為玉,這是不科學的。玻璃的硬度通常為摩氏6度,而石英質玉石、瑪瑙、紅綠寶石,以及一些人造寶石硬度都在6度以上,就算同等硬度的材料也能互相劃刻,顯然不能作為判斷標準。

誤區八:以重計價,忽視其他

  玉的價格不能單純以重量計算價格,還要看綜合方面的因素,比如玉色、材質、工藝、沁色等方面。一件有歷史故事或特殊意義的古玉,或工藝大師雕刻的新玉,其價格都遠大於重量所體現的價值。

誤區九:玉不琢不成器

  自古有言:“玉不琢不成器”。玉經過精心雕琢,其收藏價值更是不容小窺。可是,有些藏家只認雕工,認為沒有雕工玉就不美了,這就有點偏激了。大家都知道田黃石很昂貴,篆刻大師用田黃治印留邊款時都儘量少刻字,惜石如金。玉器便是如此,面對有漂亮皮色的籽料,玉雕大師往往都不忍下手,頂多只是去掉雜色,或只打個孔用於佩戴,很多籽料都保持著原貌出現在各個拍賣會中,原石陳設也成為一種美。

誤區十:急功近利,落入故事圈套

  很多朋友到市場上看到心儀的玉,便急於想買下。商家看準時機,添油加醋編造一番故事,讓人誤以為這塊玉有來頭,有典故,升值潛力大,不買就虧了,致使買家頭腦一熱就乖乖掏錢。雖然編故事的伎倆只能對付某些“菜鳥”買家,但這樣的事還是屢見不鮮的。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