鱖魚的養殖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野生鱖魚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而進行鱖魚健康養殖,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現將其健康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1.苗種培育。魚苗池要徹底清整,面積2~3畝為宜,每畝用生石灰150千克消滅敵害生物及病原體。清塘後放入1米深的新水,每平方米水面放鱖魚苗200尾。根據鱖魚苗不同的生長階段投喂適口的飼料,是提高魚苗成活率的關鍵。剛孵化出膜3~5天的鱖魚苗,適宜吃同日齡的鯿、魴魚苗。6~8天的鱖魚苗還可吃3~5日齡的四大家魚苗。9~15日齡的鱖魚苗可吃1釐米長的餌料魚。據生產經驗,培育1尾3釐米長的鱖魚苗(夏花魚種),前10天平均每天攝食各種魚苗40尾,後10天平均攝食略小於自身規格的魚苗15尾。如餌料魚數量不足,則會導致鱖魚苗自相殘殺。因此在培育鱖魚苗的同時,也要開展餌料魚苗的培育工作。在實際生產中,可靈活掌握投喂數量和種類,以滿足鱖魚苗的攝食為標準。 2.成魚養殖。

①池塘條件。鱖魚適宜用小池塘養殖,魚池面積一般為2~3畝,池水深1.5米左右。鱖魚苗種入池前,要徹底清塘,常用藥物為生石灰,每畝施150千克。漂白粉用量為池水呈20毫克/升的濃度即可。一般在清塘10天后藥性消失。在桶中盛池水後放進幾尾魚,如24小時無異常,則可進行放養。

②放養密度。依據養殖條件的優劣和技術水平高低,一般每畝放養3.3釐米的鱖魚夏花魚種1000~1500尾。

③餌料魚來源。鱖魚的天然食性是攝食活魚,餌料魚的來源一般有三種途徑:一是購買家魚水花密養,隨時投喂。二是培育和收集野雜魚苗,每畝養鱖池應搭配餌料魚培育池3畝左右,可放入鯉魚、鯽魚或一些繁殖時間較早、繁殖量較大的野雜魚類,繁殖大批魚苗供鱖魚攝食。三是為了節省魚池,可直接在鱖魚池中投放一些麥穗魚、餐條魚等小型魚類,繁殖次數較多,可滿足鱖魚的部分需求。 ④餌料魚投飼。把體重0.5克(體長約3釐米)的鱖魚苗養至500克的商品魚,需消耗餌料魚約5000尾(約3千克)。要根據魚的生長情況及天氣情況及時投放餌料魚,最好是3~5天投放1次,使池塘中的餌料魚保持一定的密度。在餌料來源充足的情況下,應儘量投一些餌料魚,讓鱖魚有充足的食料,吃不完的飼料魚在捕撈時與鱖魚同時捕起出售。 ⑤日常管理。主要是早晚巡塘,觀察鱖魚的攝食情況、生長情況及水質情況。要保持良好的水質,使水中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每兩個星期換水1次,同時在水質變濃時要及時沖水。夏季天氣炎熱時一定要使用增氧機增氧。為了避免水質過肥。可在水中培育一定的水生植物,以淨化水質,有利於鱖魚的生長。 3.疾病及其防治。鱖魚病害防治工作是貫穿鱖魚養殖全過程的一項重要工作。由於鱖魚特殊的食性,內服藥對它幾乎沒有辦法治療,因此,防病工作在鱖魚養殖過程中十分重要。在預防措施上,既要注意消滅病因,切斷傳染和侵襲魚體的途徑,又要提高魚體的抗病力,採取綜合性預防措施,才能達到預期的預防效果。 ①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首先是徹底清塘消毒,無論是幹法清塘,還是帶水清塘,都以生石灰清塘效果為好,不僅可以改善底質,還能徹底殺滅一些其它藥物不能殺死的病原體,如孢子、病毒等。其次是保持適宜的養殖環境,水深要隨魚體長大逐漸加至2米左右,pH值調為6.8~7.5,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控制水中硫化氫和氨氮的濃度。第三是千萬不要使鱖魚浮頭,鱖魚對水中溶氧要求高,極易浮頭,即使採取措施恢復正常後,浮過頭的魚機體免疫力下降,常會因外界環境變化或病原體侵襲而陸續死亡,造成很大損失。所以鱖魚池除經常沖水,保持水質清新外,機械增氧是必不可少的,一般5~8畝水面配套3千瓦增氧機1臺,根據情況開機增氧,能有效地改善水體環境,預防浮頭。 ②餌料魚處理。餌料魚除了大小適中、數量充足外,特別要做好餌料魚入池前的檢疫消毒,防止帶病入池引起鱖魚感染,常用3%~5%食鹽水浸洗。 ③藥物預防。鱖魚運輸、魚種分塘或轉入大水面放養時,進行適當的藥物預防,可以預防魚病的發生和蔓延。魚種藥物消毒方法有3種:一是浸洗消毒法,可在木桶、帆布桶、水缸等容器中進行。二是掛簍消毒法,此法對網箱養鱖魚十分有效而方便。魚種剛進箱或剛投喂餌料魚時,在網箱中間掛一竹簍,竹簍沉入水面50釐米左右,竹簍加蓋。在竹簍中加一小石子作為沉子,然後在每一竹簍內裝入100克漂白粉,第二天裝漂白粉前,將前一天的殘渣就地洗淨。三是掛袋消毒法.在寄生蟲病發病季節,每7天1次,將掛袋掛於網箱中間,一隻網箱掛1袋,每袋裝硫酸銅100克和硫酸亞鐵32克。此外,對各種工具還要進行消毒處理,小型工具可放在盛有10毫克/升硫酸銅的容器中浸泡5分鐘以上,大型工具每次用完後在陽光下曝晒。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