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很多事在蜜罐里長大的,尤其是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家長們對男孩的關愛要更勝一籌。因此,男孩們對突發事件完全沒有概念,真正免費突如其來的事情時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當你的孩子遇到這類事情,或是當他獨自在外,忽然遇到火災、地震、山洪暴發、翻車或是別的突發事件時,他會怎麼做?他能夠鎮定自若、從容面對、脫離險境嗎?如果你遇到這些情況,你會怎麼做?
很多家長在教育、培養孩子時,往往只在身體影響、學習上下功夫,卻經常忽視對孩子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的培養和教育。當遇到突發事件時,往往很多大人都不知道如何應對,更何況是孩子。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男孩甚至從小到大連滅火器都沒有摸過,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很難很好地保護自己,從而贏得逃生的機會。
科幻小說《日本沉沒》之所以能夠在日本引起很大的轟動效應,也不是偶然的,這正式日本民族憂患意識的一種反映。
對未成年的小男孩來說,最好的技能,就是生存的技能。生命是他們存在於社會的基礎,也是他們接受所有教育和體味美好生活的前提。雖然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加的孩子能夠一直生活在充滿陽光的幸福世界裡,但他不能永遠做家中的小鳥,總有一天,當他的羽翼豐滿的時候會翱翔於天地的。所以,在孩子真正遇到風雨之前,培養孩子面對突發事故的應變能力,讓他在面對突然發生的災難時能夠更加冷靜、堅定、勇敢、從容地應對,懂得自救,這才是他更堅強的翅膀。
2007年的冬天,某市年僅8歲的小男孩李立,在父母煤氣洩漏中毒的危急時刻沉著冷靜,鎮定自在地按照在學校所學的安全知識,迅速關上液化氣罐閥門,打開門窗,然後跑到樓下撥打110、120求助,為父母的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將父母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李立也因此被評選為該市當年的“十大優秀少先隊員”之一。
那麼作為家長,在風平浪靜的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培養男孩面對突發事故的能力呢?
1.經常向孩子灌輸面對突發事故時的應對技巧
雖然突發事故並不是經常發生,也不是每個男孩都能遇到的,但家長可以通過生活中出現的突發事件的例子培養男孩應對的技巧。家長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首先要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在安全的情況下給他人援助,避免受到傷害,或者把傷害最大限度地降低。
2.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
在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時,家長要給孩子樹立起冷靜、理智的榜樣。比如,做飯的時候不小心把手劃傷了,家長可以很平靜地請孩子幫忙拿創可貼;當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時,家長不要大呼小叫。詩經雖然小,但能使孩子的應對意識不斷得到強化。
3.家長要為孩子營造自由、尊重和愛的家庭環境
這種環境會促使孩子獲得強大的被關愛感和安全感,當他們遭遇突發事故時,能夠冷靜處理,並能在事後很快恢復自信。
4.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勇敢教育
家長要從小就培養男孩的勇敢、堅定、頑強、不怕苦難的性格。例如,讓孩子養成單獨睡覺的習慣,鼓勵孩子吃藥不怕苦,打針、摔跤不怕痛,等等。家長還可以多給孩子講些古今中外英勇殺敵、不畏艱難、見義勇為的故事,以及自編的讚美勇敢、鞭撻諷刺膽小懦弱的寓言故事。家長同事也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在危險面前逞強並不是勇敢的行為,如果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定要懂得向他人求助。
總之,男孩遲早要離開幾張踏進複雜的社會,也許就會成為社會上的棟樑之才,而在社會上生存就安眠遇到突發事故,在事故發生時是否具有相關安全常識和應變能力,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家長一定要格外重視對孩子應對突發事件的教育和培養,進而可以使孩子能夠鎮定自若地處理各種問題,變得越來越勇敢和堅強,快樂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