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江澤民總書記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素質教育體現了教育的本質和發展趨勢,其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最終目的是造就創新型人才。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越來越受到有識之士的共同重視。作為基礎工具課的語文教學,具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獨特優勢。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嘗試?

方法/步驟

一、激發興趣,喚醒創新意識
教師要不斷創設富有變化的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學習情境,才能推動其求知慾,發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為科技進步作貢獻的興趣和志向,創新意識不能只靠教師的講述來啟發,在課堂上要注意知行結合,營造興趣氛圍。精講多練,激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能幹巧幹的動手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小發明、小創造。如在教學《死海不死》一課時,師生共同討論死海不死的原因,從中進行科學的分析,然後要求學生在課後做一些有關的浮力試驗,看看水中鹽分增多後,浮力有何變化。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上展示試驗的不同結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為尋求真理不思標新立異的濃厚興趣。

二、鼓勵質疑,培育創新萌芽
創新意識來自質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衝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所蘊含的創新教育素材,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多提問題,多質疑,因為提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末知的心理觸角,是創新意識的具體體現。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一個人具有創造潛力的重要標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僅要做到‘書道、授業、解惑’,更要善於啟發學生對一些問題從不同角度去進行思考、質疑,然後提出不同的見解和看法。比如語文教學中對課文思想內容的分析,就要啟發引導學生各抒已見,敢於提出自已的見解,不要有什麼標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有創新價值的,哪怕只是一點創新的火花,教師都應該予以肯定與表揚,以提高他們的創新積極性。
例如《孔乙已》的主題,課本的預習提示和《教師教學用書》都認為小說“揭示了為封建科舉科舉制度所戕害的讀書人的病苦,是一篇討伐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戰鬥檄文”。是不是一定要這樣理解才算對呢?那不一定,其實魯迅自已只說,《孔乙已》“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於苦人的涼薄”,定尊於一說,別無他議。千千萬萬的教師這樣教,億萬的學生這樣學,再也沒有什麼創見了,應該說在封建社會,爬上去的知識分子畢竟只是風毛麟角,沒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但為什麼其他人沒有成為孔乙已呢?這存在著一個自身因素的問題。孔乙已自身缺乏適應社會生存的能力。學會自下而上才是我們今天從學習這篇小說中應獲得的啟示。

三、啟發想象,開拓創新之路
想像力是人類所獨有的思維能力,它能夠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而發散正是創新的基礎,也是一切發現和發明的基石。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機會,精心選擇一些發散點,培養學生創造想象的能力,如對有些充滿活力詩情畫意的正詩文,就可讓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象,畫一幅能夠表達出詩意的圖畫。古詩的特點是詩中有畫。一首詩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畫,一幅田園風光圖。
因此,理解好詩句,就能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幅美妙的畫面。然而,從文字到圖象,需要殉思維的加工過程。不同的學生,對畫面會有不同的表現手法和不同的構圖佈局。讓學生通過仕表表現自已腦海中詩的畫面,謀求一種與眾不同的理解。鑑於學生的能力水平問題,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可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繪畫過程中,邊討論、邊思考:畫什麼,該怎麼畫?這樣,學生在和諧、合作的氣氛中自主學習,各抒已見,培養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
例如,在教學古詩《天淨沙。秋思》時,學生就如何在畫中表現“小橋流水人家”一句的詩意展開了討論,各執一詞,爭執不已。有的認為應該在房子旁邊畫一座橋,再畫一條小溪繞屋而過,有的認為小溪不應繞屋而過……所有這些爭議對詩句的理解似無關聯,怎麼畫都無所謂。但可貴的是,它能引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能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為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選進教材中的部分古詩有一定的故事內容,可表演性強。讓學生把古詩編演成一個故事,學生則能展開豐富的聯想,理解詩意,充實內容。
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的靈感得到激發,興趣盎然,躍躍欲試,紛紛模仿古詩書寫出自已的詩篇。我們不強求學生的詩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這樣的學習過程,不正是他們一個自超越、自我創新的過程嗎?只要有這樣的土壤,孩子們創新之花必定燦爛縮放。

四、正確評估,激勵創新意識
教師應採取激勵的評價機制,做到賞識學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注意保護和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在課堂上,學生勇於回答問題的行為是教師首先應給予以肯定的,至於回答的正確與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經由學生集體討論逐步澄清的。教師應更多多地關注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態度和創新熱情,特別要注意保護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做到不只是評價學生的做法正確與否,更要注意評價他們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交往狀態,評價學生自身的發展水平及探索創新的過程。在評價方式上,要注意多種評價方式的結合(包括書面的、口頭的、操作的)。
學生作業、習作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成果的激勵功能,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完善他們的創新精神。如在班中開闢習作園地,為學生的作文“發表”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利用評講課讓小作者讀自已的優秀作文,及時在班中鼓勵、表揚彙編個人、班級的優秀作文集,再配上學生自用電腦繪製出的封面,家長寫上序言,進行評比等等。既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興趣。有利於他們再度創新。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要能形成有利於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培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