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教,父之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早期的教育和培養,為了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應該重視對孩子從小的教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讓孩子有禮貌地對待親戚朋友
父母應該培養孩子從小就應該學會禮貌地對待他人。讓孩子禮貌地稱呼他人,學會說謝謝,牢記對不起,不應該讓孩子從小就以為自己得到的是應該的,自己做了的永遠是對的,讓孩子明白對錯和是非觀念,這對以後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讓孩子學會去擔當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成年人都會犯錯,何況是小孩,犯錯是避免不了的,犯錯時不可避免的,但犯了錯一定要認識到錯誤,並努力去改正,這才是難能可貴的。所以家長在孩子犯了錯誤後,應該告訴他錯了,並且給孩子一個改錯的機會,比如,小孩故意將飯菜倒在桌子上,大人應該告訴他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是不允許的,同時讓他自己把倒掉的飯菜處理掉。當然這樣做了後,在以後他就不會在做類似的事情了。
莫因惡小而為之
還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去別人家回來時拿了一件小東西,回來後,這個小孩把拿來的東西拿給的母親看,孩子母親看了後,非但沒有批評他,對他還表示鼓勵,認為自己的小孩能幹。結果,這個小孩每次去別人家都要拿點東西回來,剛開始是小東西,最後拿大東西,直到有一天,這個小孩因為偷盜而被判刑。在執行死刑的那一天,小孩的母親也來到了刑場,兒子看到母親後,叫母親到他跟前,他有話說給母親聽,當這個母親將耳朵伸過去聽兒子說話時,不料兒子一口咬掉了了母親的耳朵,還氣狠狠給母親說,要不是當初聽了你的話,或者當初在我第一次拿別人家的東西時,你給我一個耳光,我就不會有今天的下場。聽到這樣的故事,我想為人父母者沒有不揪心的。也沒有一個不為此扼腕嘆息。是啊,如果當初那個母親給兒子一個耳光,一頓批評,一番說教,也許,事情的結果就真的不一樣了。很多時候,我們的定式思維和麻痺心理會害了我們,我們習慣於說,不就是點小事嘛,何必大驚小怪嗎。須知,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很多大錯都是小事釀成的。所以,為人父母者,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一定馬虎不得,只要是錯的事情,哪怕是再小的事情,也是不能夠允許和容忍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教育別人,首先是自己應該做好。只有自己做好了,教育的效果會更加的良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注重言傳身教,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孩子。給孩子陽光般的環境。比如,我們教育孩子說不要亂扔垃圾,但我們當著孩子的面亂扔垃圾,我們教育孩子要愛惜糧食,可我們經常將剩菜剩飯倒掉,我們說要孝敬老人,可我們經常對父母惡言相向,如此這般,我們在孩子的心中是什麼樣子,怎麼能讓孩子對我們說的話信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都做不到,怎麼能夠指望一個孩子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