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求學防止高校招生七大騙術?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學生及家長不完全瞭解教育政策法規和教育基本制度,而又急於上大學的心理,借高考考試、招生之名行騙。為揭露不法之徒的騙局,防騙資料庫總結了近年來發生的一些高考招生詐騙案件的種種表現,提供給考生及家長參考,以免上當受騙。

高校招生騙術:

騙術一:許諾上“重點”

騙術二:借“點招”名義,招攬考生

騙術三:謊談可以“保送”

騙術四:打著有“關係”的旗號,招搖撞騙

騙術五:利用“定向”招生可以降分錄取的政策藉機收取所謂的“定向費”

騙術六:以上軍校為名,騙取錢財

騙術七:抓住考生急於上學的心理編造不交錢不錄取的謊言

高校招生騙術分析

騙術一:許諾上“重點”

一些騙子對高考落榜生許諾,“只要交幾萬元,就包你上某某大學的熱門專業,高考落榜甚至分數低於300分也沒關係,照樣可以上大學。我們與一些大學都簽了協議,與校領導的私交也不錯,是受校方委託正式招生,只要我們推薦,低分的考生照樣可以上名牌大學、學熱門專業。入學後與統招考生沒什麼區別。條件是,每個學生先交一兩千元的代辦諮詢費,拿到通知書後再交X萬元的諮詢服務費”。

由於人們對高等教育形式瞭解有限,一些不法分子有意模糊普通高等教育與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的區別,片面強調它們的一致性,強調這是在某某高校上學,發放的文憑國家承認等,而實際上是該校的成人教育學院或網路學院。

騙術二:借“點招”名義,招攬考生

2003年,一個號稱某大學劉教授的招生騙子,說他手裡掌握6個大學的擴招計劃,分數夠重點線的考生如果重點批次落榜,交兩萬元錢就可以“點招”,一般本科交1萬元或1.5萬元可以“點招”。然而,當家長將電話打到高校核實真偽時,得到的是學校明確的答覆:絕無此事。

所謂“點招”,是指高校在錄取時指名要求錄取某一學生,這是近年來教育部明令禁止的做法。各高校在各省市的調節計劃都有嚴密的操作規程,對因增加調節計劃錄取的考生也有具體嚴格的要求和嚴密的錄取程式,絕非花錢可以買來。

一些長期做招生騙子的通常做法:先是對某所高校的情況進行了解,然後裝作高校招生人員的模樣,在中學、當地招辦附近招攬學生,如提供參與錄取工作的證件、大學的委託信函以及學校的空白錄取通知書等。聲稱手中掌握部分機動計劃,可以先交幾千元訂金,其餘部分等拿到錄取通知書後再交。家長交上訂金後,“招生人員”便不知去向。

騙術三:謊談可以“保送”

2003年,某地一些考生家長接到一封電子郵件:“小弟不才,拿到武漢一些學校的藝術和體育特長生的指標,是保送性質,不用高考。招生學校都是國家二類本科以上,每生報價7萬元左右。高考後還將弄到更多學校或專業的招生名額,根據高考成績和填報的專業,價格在1萬元到3萬元不等。因為不參加高考,費用自然要高。”

自主招生是國家積極探索多樣化選拔培養高素質及拔尖人才而進行的一項招生改革試驗,進行自主招生試點的學校必須經教育部批准,招生計劃不超過當年該校招生計劃總數的5%。今年經教育部批准進行自主招生試點的28所高校,都是教育部直屬重點高校。自主招生的物件為應屆高中畢業生,程式是中學推薦,高校從德智體幾方面綜合考察後進行公示。被推薦考生必須參加當年高考,分數必須達到重點分數線,並經省招辦稽核備案,錄取結果公開。去年經教育部批准的22所試點學校對自主招生都非常重視,成立專家組,對所考察的學生集體研究並進行公示。結果是22所高校在全國考察9200餘名考生,最後僅錄取1776名。

實際上,無論是高校招收保送生,還是進行自主招生錄取,對錄取的學生都要經過嚴格審查,並且要進行公示,絕無花錢能買的可能。

騙術四:打著有“關係”的旗號,招搖撞騙

這一類詐騙分子的共同點是,均為自己虛構了顯赫的社會關係網。他們在對受害人自我介紹時,都對自己的身份和社會關係進行了吹噓。有的騙子聲稱自己是某部長的親戚、某院校校長的外孫女,或是招辦某主任的親戚等,只要掏錢就能如願以償;有的騙子的確認識招生部門的工作人員,當著家長的面撥通電話,說是有個考生請關照,之後藉機向家長索要錢財等等。要知道高考招生制度越來越透明、規範,請學生及家長千萬不要輕信關係能打通一切的謊言。

騙術五:利用“定向”招生可以降分錄取的政策藉機收取所謂的“定向費”

一則街頭廣告這樣寫到:“萃萃(莘莘)學子,如果你的成績較好而擔憂不能去名牌院校,請不要擔心,以下院校供你選擇,它可比相應分數線低1-40分錄取,且與正式錄取生相同,請你在估計自己分數的情況下填報志願時在定向欄中填寫上以下(42所院校名單)合適的院校名稱及程式碼,其他的事由我們來做,請在交志願表前接洽、商談。”

這樣一則騙人的廣告,瞭解招生政策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國家安排定向就業招生計劃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一些艱苦地區、行業和軍工等高層次人才需求問題,由用人單位和有關高校簽訂就業協議,經批准列入當年的招生計劃。其特點主要是定向就業,而不是定向招生。招生必須面向全省,按志願從高分到低分進行錄取。學生畢業後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這本來是一項好政策,由於定向就業招生可以在該校調檔線下20分以內、同批錄取分數線上錄取,一些不法分子和中介機構就想鑽空子,並藉機向考生收取所謂的“定向費”,有的高達數萬元之多。教育部今年特別強調,簽訂定向就業協議的高校和用人單位都要嚴格執行國家定向就業招生政策,不準額外向考生收費,畢業後必須為考生安排工作。

騙術六:以上軍校為名,騙取錢財

張某的兒子2003年報考了軍校,由於擔心孩子考不上,張某經人介紹認識了“能辦事”的李某。李某稱她可以幫張某的兒子上軍校,但需要一筆“活動經費”打點關係。張某分兩次給了李某2萬元,誰知最後孩子的事沒辦成。張某一氣之下將李某告上法庭,要求李某返還她已支付的2萬元。李某在法庭上辯稱,她拿到錢後的確為張某兒子上學的事四處活動,但因為張某兒子的考試成績離軍校的錄取分數線相差很大,她也沒有辦法。張某提出的返還錢款的訴訟請求,法院不予支援。她和李某之間是一種非法交易,因此不受法律的保護。實際上,家長掏了很多錢又辦不成事,而且不受法律保護,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目前已接到舉報,有一些騙子聲稱有軍校指標,分數400分即可,需交5-6萬元就可錄取。招生部門明確指出,這又是一大騙局。

騙術七:抓住考生急於上學的心理編造不交錢不錄取的謊言

一些騙子謊稱是高校招生工作人員,向考生家長索要5萬元,並威脅如果不給,該考生的錄取資格將被取消。去年,毛某的兒子報考了天津某高校。錄取期間,有個熟人給他打電話,說他的孩子分數偏低,要他拿3萬元,不然學校不予錄取。他只好將錢送了過去。孩子上學報到時才發現,憑分數完全可以被正常錄取。毛某白白扔掉3萬元,回頭問那個熟人,熟人告訴他:“這還是少的,別人都交4萬呢。”

防騙經驗

防騙資料庫提醒考生和家長,一定要在招生部門公佈的查詢點或媒體確認真實的錄取狀態後,方可按有關規定繳納學費,入學報到。每位考生均可通過168資訊臺或憑準考證到各市招辦(大同、陽泉、晉城、忻州、呂梁、晉中的考生到各縣(市、區)招辦)查詢自己的錄取狀態。若查詢結果為“錄取”,且查詢的錄取高校和學歷層次穴本科、高職高專雪與錄取通知書一致,表明考生經過省招辦辦理了正式錄取手續;若查詢結果為“非錄取”狀態的,則表明該生未經省招辦辦理正式錄取手續,這樣的考生,即使入了學,教育主管部門也不會為其註冊學籍。

注意事項

每年招生期間,都有騙子利用學生家長對政策的不瞭解,向學生家長收取“活動費”、“定向費”、“資訊費”等等。

對此,騙子資料庫瞭解到:所謂“內部指標”、“低分錄取高分線學校”等,都是利用考生和家長入學心切的心理進行的詐騙活動。高考錄取的各項工作都是嚴謹透明的,各學校招生和錄取情況、各批次的分數段等,省招辦都及時在媒體上或各市、縣招生部門向社會公佈。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