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89]矛盾關係?

  在判斷推理的邏輯判斷模組中,真假判斷是其中常常考察的一類題目,真假判斷的題目特點在於題目中給出的諸多條件的真假是不確定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所有條件由於真假上的不確定無法有效應用,想要利用題目已知內容進行下一步的推理,就必須先對題目中給出的條件進行判斷,只有明確已有命題的真假,才能化未知為已知,從而進行推理。在確定真假範圍的諸多方法中,矛盾關係是其中非常重要且有效的一種。

方法/步驟

  【例】對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進行偵查分析後,四個警員各自做出瞭如下推測:

  甲說:“這五個人都有嫌疑。”

  乙說:“老陳不能逃脫干係,他有嫌疑。”

  丙說:“這五個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說:“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個人中只有一個人推測正確,那麼以下哪項為真?

  A. 甲推測正確,老陳最有嫌疑 B. 丙推測正確,老陳沒有嫌疑

  C. 丙推測正確,但老陳可能作案 D. 丁推測正確,老陳有嫌疑

  這是一道簡單的真假判斷題,我們要通過這樣一道題來總結矛盾關係在這類題目中的具體應用。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矛盾關係的特點:如果兩個命題間存在矛盾關係即兩者間互為否命題,那麼兩個命題必須一真一假,而且只能一真一假:若原命題為真,則矛盾命題必為假,反之,若原命題為假,則矛盾問題為真。

  對本題而言,通過甲、乙、丙、丁四人的表述,可以發現甲說“五個人都有嫌疑”和丙說“不是都有嫌疑即有的人沒有嫌疑”,二者之間是一組矛盾關係,那麼二者之間必定一真一假。因此,四人之中唯一推測正確的人必定在甲、丙二者之間。此時需要考生注意到的問題是,在確定了真話或假話的範圍的同時,其餘表述的真假也就一併確定了。如本題,乙、丁的表述就一定為假,所以老陳沒有嫌疑,即不是五個人都有嫌疑,因此丙說真話,老陳沒有嫌疑,本題選擇B項。

  通過此題,考生應該意識到矛盾關係在真假判斷題中的重要作用,那麼在題目當中如何快速、準確的定位矛盾關係,就是我們所必須關注的。矛盾關係的特點之一就是主體一定要保持一致,只有主體一致的命題,才可能形成矛盾項。

  考生也應該注意總結一些在考試中常見、常考的矛盾關係,如“A或B”的否命題是“非A且非B”,“A且B”的否命題是“非A或非B”,“所有的S都是P”的矛盾命題是“有的S不是P”等。將這些常用的矛盾命題進行實記,對於提高考生對題目的敏感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可以在極大程度上提高考生的應試效率,從容應對真假判斷類的題目。

技巧, 關係, 真假, 公務員, 遼寧,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