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裡養生,講究因時而異,不同季節時令採用不同的養生手段,所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也就正說明了這個道理。古人以此方法為養生之宗旨,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於未然。現代人也應該借鑑此方法養生保健,祛病延年。
張昱指出,春時陽生,夏時陽盛。春時陽始生,然春季風寒之邪尚為患,故春時應注意禦寒保暖,民間諺語謂春季不宜過早減衣,亦即此理,以養人體之陽。夏時陽極盛,然暑熱邪盛亦傷人體之陽。夏夜人們喜納涼,易受寒溼之邪,寒溼傷陽。尤其是人們喜冷飲,太過則易傷陽。故夏時既要善處陰涼以避大熱,又要避免過食冷飲以防傷陽;夏夜納涼,當避溼露。
秋時陰收,冬時陰藏。秋冬之時燥邪為患,易傷陰,故秋冬之時宜服用滋陰之品或搽用滋潤護膚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氣之溼潤亦有助於避免燥邪。秋時漸寒,冬時寒盛,人們喜食辛辣好飲酒以禦寒。辛辣之品易生內熱,酒易生溼熱,飲食太過則傷陰。因此,秋冬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過食辛辣和過量飲酒,以防傷陰。
張昱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意義在於利用自然界四時陰陽來調整、充實人體之陰陽,使之恢復陰陽的動態平衡。一般來說,人體的陽氣不足,可藉助春夏的陽熱之氣來溫養;陰精不足,可利用秋冬收藏之氣以涵養。陽虛者,可於春夏季節,藉助自然界陽氣生髮之勢,再給予適當的養陽之品,從而起到更強的補陽作用,春夏養陽即所謂“冬病夏治”。同理,秋冬養陰,亦是此理,即所謂“夏病冬治”。這也正好合“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農諺。
隨著秋冬陰氣的遞增,張昱建議從以下方面養陰。首先,飲食上以滋陰潤燥的食物及水果為主。諸如食用秋梨膏滋陰潤肺,鴨子肉粥養陰生津等;其次,戶外活動應適時調整,以免活動量大,傷津耗氣,損傷陰液;再者,陰虛體質的人,也可用一些滋陰之藥,麥冬、玄蔘、生地,太子參之類。也可用一些成藥,如阿黃精丸,補腎養血丸等。
冬季是適合進補的好季節,那麼我們應該怎麼養腎呢?四季養生的規律告訴我們:春季是生長之機,春季養腎也是要適應四季養生規律的,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說的是春三月,而不說春天,是告訴你春天的氣機是一步一步生髮起來的,你一定要注意氣機的問題。養生腎為本,人體分為上中下三焦,腎與膀胱正處於下焦,因此在春季養腎顯得尤為重要。
春季養腎在養陰,我們所說的陰主要包括體內的體液,如果體液虧空身體會呈缺水狀態表現為面板乾澀,口乾,眼乾,鼻幹,大便乾等症狀,同時還容易出現食慾大、性慾強、手心腳心發熱以及盜汗、失眠、敏感、脣紅等種種現象。因為春季氣候相對乾燥,補腎陰可以服用阿膠黃精丸。
阿膠黃精丸是滋陰補腎的佳品,常用於腎陰虧損的調理。一般陰虛的患者服用阿膠黃精丸(即一個月)就會有理想的效果。腎陰虛的人群在食物上也有很多忌諱,最好不要吃花椒、荔枝、桂圓、茴香、味精、辣椒、蔥、姜、蒜、韭菜、羊肉、狗肉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陰虛的症狀,在服用阿膠黃精丸的同時,不要吃這些食物。春季養陰的食物可以吃些石榴、葡萄、枸杞、檸檬、香蕉、柑橘、甘蔗、銀耳、百合、黑芝麻、絲瓜、苦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