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專案
本專案旨在緊密結合我省農業發展需要,充分發揮種業在農業生產中的先導性、基礎性核心作用。通過專案實施,建設現代種業科技創新發展及成果孵化轉化平臺,整合我省種業優勢資源,推動科企緊密合作,提高種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能力;建設和完善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測體系,開展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全面提升種業市場監管能力。加快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科技為依託、監管為保障,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全面提升我省現代種業發展水平,引領支撐我省優勢特色農業發展,培育壯大我省農業主導產業,推動我省現代農業發展。
方法/步驟
)專項資金申報條件、建設內容、預期目標及投資規模
1.現代種業育繁推一體化創新發展聯盟建設
以促進我省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壯大為目標。扶持科研機構開展種質資源的蒐集、鑑評,重大功能基因的挖掘,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的研究,以及創新育種方法等基礎性公益性種業創新技術研究,突破推動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難題和瓶頸,提升我省種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聯合優勢種子企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種子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培育和推廣一批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突破性新品種;在優勢產區建立穩定的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聚合科研和產業優勢資源,構建現代種業育繁推一體化創新發展聯盟,推動種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全產業鏈條同步發展。
①申報形式和範圍
申報形式:由省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牽頭組織申報。每個申報單位應組織兩個行業內的優勢種子企業及三個分佈在不同地級市的縣級種子管理機構組成種業育繁推一體化產業聯盟共同組織實施。
申報範圍:省內專門從事水稻、鮮食玉米、柑橘和蔬菜四大作物研究的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
②申報和實施的物件與條件
科研機構:
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善於組織團隊協同攻關;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礎和設施條件,已掌握分子育種或細胞工程育種等前沿性育種技術並已取得較好研究成果;擁有一支種業科技創新能力強的科研團隊;主持過國家或省級科研攻關等重大專案,在新品種選育方面成果顯著。
種子企業:
在廣東省內註冊,經營水稻、鮮食玉米或蔬菜種子的企業,應持有省農業廳核發的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經營柑橘種苗的企業,應持有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部門核發的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符合目前國家種業體制改革要求,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投資主辦的種子企業,必須已完成改革脫鉤;商業化育種能力較強,水稻、鮮食玉米、蔬菜種子企業應具有專門的商業化育種機構,科研基礎和設施條件較好,育成並已通過廣東省或國家審定的農作物品種3個以上;市場競爭能力較強,在行業內佔市場份額較大,年經營量須達到:雜交水稻種子80萬公斤以上、鮮食玉米種子10萬公斤以上、柑橘種苗20萬株以上、蔬菜種子可供省內種植40萬畝以上;信譽好,具有良好的資產財務狀況,種子經營銷售網路及售後服務體系健全,近3年內未發生過製假侵權行為或重大種子質量事件。
種子管理機構:
技術力量強,有熟悉良種良法成果轉化推廣的專業技術隊伍,能開展新品種種性研究,良種良法技術研究整合創新和成果孵化轉化展示、培訓,有3年以上開展良種良法示範推廣工作經驗;有穩定的成果孵化轉化基地(以下簡稱“基地”),“基地”交通方便,基礎設施和田間排灌條件好,土地平整、肥沃、方正,能滿足良種良法成果孵化轉化條件需要;每個“基地”面積:水稻不少於50畝、鮮食玉米不少於30畝、柑橘不少於10畝、蔬菜不少於20畝;相應作物在當地種植面積大,專案所在縣相應作物種植面積水稻、蔬菜不少於10萬畝,鮮食玉米、柑橘不少於2萬畝。
③專案建設內容和預期目標
科研機構:
建設內容。根據現代種業科研創新發展的需要,在已有科研條件的基礎上,購置科研育種的儀器裝置,完善田間試驗、鑑定設施裝置等。開展育種理論方法和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等基礎性、前沿性和公益性研究,培育支撐商業化育種的骨幹材料等研究。
預期目標。在產業前沿和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顯著提高育種效率和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產業化前景的農作物育種新材料和1-2個骨幹親本,能為培育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突破性優良品種提供有力支撐。
種子企業:
建設內容。在現有育種條件的基礎上,根據商業化育種體系建設的需要,購置先進的育種、種子檢測等儀器裝置,完善育種基地的田間基礎設施建設等。積極利用科研院校的種業研究成果、育種骨幹材料,以市場為導向開展商業化育種。
預期目標。企業年研發投入佔當年銷售收入的5%以上,科研育種水平顯著提升,其中水稻、鮮食玉米和蔬菜種業企業專案實施期內新育成並通過省審定或國家審定(登記)的優良新品種達到2個以上;種子(苗)銷售的市場佔有率提高3%以上。
種子管理機構:
建設內容。根據種業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的要求,建立種業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完善“基地”排灌、田間道路等基礎設施,購置小型器械、專用工具和展示培訓教材。開展種業科技成果研究、技術整合創新和展示推廣培訓,引導和輻射帶動區域種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預期目標。水稻:每個“基地”比當地非基地平均畝增收5%以上,年培訓農民400人次以上,輻射帶動擴大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面積100萬畝以上。
鮮食玉米:每個“基地”比當地非基地平均畝增收10%以上,年培訓農民200人次以上,輻射帶動擴大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面積5萬畝以上。
蔬菜:每個“基地”比當地非基地平均畝增收20%以上,年培訓農民200人次以上,輻射帶動擴大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面積10萬畝以上。
柑橘:每個“基地”比當地非基地平均畝增收20%以上,年培訓農民200人次以上,輻射帶動擴大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面積2萬畝以上。
④投資規模
每個專案申報資金總額不超過520萬元。科研機構、種子企業、種子管理機構原則上按3:5:2投資。專案建設期為2年。
2.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建設
(1)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測區域站建設
實施種子質量監督檢查是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履行種子管理的重要手段。按照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粵府〔2012〕69號)部署,通過加強市(或縣)級區域性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站建設,完善我省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測體系,提升種子質量監督檢測能力,更好地為我省種子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①申報物件和條件
由市、縣級獨立的種子管理機構(或種子檢驗機構)申報。申報單位所在地級以上市轄區內沒有承擔過國家或省財政投資的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測站建設專案;具有能滿足種子檢驗要求的實驗室用房150平方米以上;有5名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其中: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2名以上。申報單位所在市(縣)是農作物用種大市(縣)的優先安排。
②專案建設內容和預期目標
建設內容。建設種子接樣室、淨度和水分檢測室、發芽率和生活力檢測室、天平室、資料室和樣品貯藏室等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建設品種純度田間小區種植鑑定基地的田間排灌設施和機耕路、防鼠牆等設施;購置種子發芽箱、恆溫烘箱、電子天平等種子檢驗儀器裝置。專案建設期為1年。
預期目標。專案建成後,具備開展淨度、發芽率、水分、生活力和田間純度種植鑑定等種子質量檢測能力,年檢測能力達到600份以上。
③投資規模。每個專案申報資金總額不超過150萬元。
(2)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
《種子法》47條規定農業、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種子質量的監督檢查。《廣東省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要求全面加強種子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建設,提高品種真實性分子檢測和轉基因種子檢測能力,大宗農作物種子抽檢實現全覆蓋。通過實施該專案,加強我省農作物種子、桑蠶種質量監督抽查,強化種子質量監管,提升種子質量安全水平,保障我省農業生產用種安全。
①申報物件和條件
承擔省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任務的單位由經廣東省農業廳考核合格的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機構申報;承擔監督抽查樣品種純度田間小區種植鑑定任務的單位由具備10畝以上滿足品種純度田間小區種植鑑定條件試驗田塊,並承擔過該項工作的地級以上市農業科研單位申報;承擔監督抽查樣品轉基因成分檢測的單位由具備轉基因成分檢測資質的檢驗機構申報;承擔桑蠶種質量監督抽查任務的單位由具備桑蠶種質量檢測資質的檢驗機構申報。
②專案建設內容和預期目標
建設內容。承擔省下達的2016年農作物種子、桑蠶種質量監督抽查任務。
省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任務。每個專案單位承擔並完成省下達的指定市種子質量監督抽查任務,抽檢種子樣品100份以上。
省監督抽查樣品田間小區種植鑑定任務。承擔省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水稻和玉米種子樣品的田間小區純度種植鑑定任務,每個專案單位完成100份以上水稻或50份以上玉米種子樣品田間小區純度種植鑑定。
省監督抽查樣品品種真實性檢測任務。承擔省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水稻和玉米種子樣品的SSR品種真實性鑑定任務,每個專案單位完成鑑定樣品100份以上。
省監督抽查樣品轉基因成分檢測任務。承擔省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樣品的轉基因成分檢測任務,每個專案單位完成鑑定樣品100份以上。
省桑蠶種質量監督抽查任務。承擔省農業廳下達的桑蠶種質量監督抽查任務,每個專案單位完成抽查樣品60份以上。
預期目標。通過專案的實施,完成省下達的種子質量監督抽查任務,增強種子企業質量責任意識,提升我省種子質量整體水平,保障農業生產用種安全。
③投資規模
承擔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任務和品種真實性鑑定的單位,每個專案申報資金總額不超過30萬元;申報田間小區種植鑑定、轉基因成分檢測和蠶種質量監督抽查的單位,每個專案申報資金總額不超過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