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24)?

我們是否能正確的看待自己的能力,以及與他人相處的方式。《道德經》第二十四章告訴我們,證明自己的方式,只有拋開自己,讓別人去客觀的評價自己、去認可自己。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24)

工具/原料

《道德經》原文

方法/步驟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yu)食贅(zhui)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釋義:好高而踮起腳跟站立就不穩;岔開腿就沒辦法行走;堅持自己的想法反而不明智;自以為是的反而不被表彰;自誇者不會有功業;自滿的人不能做領導他人。用“道”來看,稱為剩飯和和多餘的形態。動物或許都會厭惡,因此有道的人不會這樣處事。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24)

應用:想要貪快貪多,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獲得自身的利益,很多人會選擇各種方式宣揚自己、證明自己活著堅持自己與別人的不同。這樣的人往往反而被別人所疏遠,無法實現自身的價值。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24)

案例:甲:“我覺得你的觀點是對的,你為什麼沒有堅持?”乙:“何必呢?我的想法目前只是咱倆認為對,先按照他的想法去實施,最後事實會證明誰是對的。”甲:“可萬一他錯了會造成很大損失。”乙:“如果他是對的,沒有損失,同時,大家會因為我的退讓不會為我的錯誤而對我不滿。如果他是錯的,有了損失,大家以後會更信任我的主張。無論怎麼看,我個人都不虧。”甲:“你好腹黑呀。”甲:“其實實踐過程中有損失總是在所難免的,在我們都在同一水平線的時候,先做好自己才是關鍵。”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24)

分析:在實踐中堅持自己和固執己見這兩個詞真的很難區分,很多人將堅持己見提高到顧全大局的高度,誠然,每個人對集體都是由責任有義務的,這樣很好。但從“道”的角度而言,要明確自身的位置,超出了自身範圍的理由或過多的考慮其實還是一種自我的表現。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24)

結論:想要堅持己見的時機是當自己已經被大家廣泛認可的時候,即便如此,也要多聽取別人的意見,永遠謙遜虛心。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24)

注意事項

物或惡之,這裡有學者解釋為:這是被人厭惡的東西。當然無論怎麼解釋,對本章的核心思想沒有太大的影響。

堅持己見可以有,只是要順應自然,也要看是否是自己能夠堅持己見的時機。

問題, 層次, 客觀, 道德經,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