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傢俱與清式傢俱的區分主要根據作品的風格、形式和水平。一般以清代乾隆為界。明代和盛清以前大致皆可納入為明式。清式則指乾隆以後直到清末民初。明式與清式相比,水平更高。明式傢俱之造型完美、格調典雅、裝飾得體、工藝技術精良,是歷史上其他時代無法比擬的。
工具/原料
紫檀木、黃花梨
手工刨、木砂紙、墨斗等
玫瑰椅/簡介
玫瑰椅實際上是南官帽椅的一種。它的椅背低於其他種類的椅子,較扶手略高,造型小巧美觀,多以黃花梨木製成,令人賞心悅目。
雖然它產生於宋代,但明代時才成為時髦的椅子樣式,而且不像其他椅子一樣“正襟危坐”,它不是被放在桌案兩旁,對面而設,而是可以不用桌案,並列而居,或者不規則地斜放著,總之,擺放方法靈活多樣。另外,它的名稱南北各有差異,北方叫“玫瑰椅”,而南方稱“文椅”。
玫瑰椅在宋代名畫中曾有所見,明代更為常見,是一和造型別致的椅子。它的椅背通常低於其他各式椅子,和扶手的高度相差無幾。背靠窗臺平設數椅,不致高出窗臺;配合桌案陳設時,不高出桌沿。正是由於這種與眾不同的特點,使並不十分實用的玫瑰椅頗為流行。玫瑰椅多用花梨木或雞翅木製作,一般不用紫檀木。利用花梨木獨具的色彩、紋理和椅子本身別緻的造型巧妙結合,更令人賞心悅目。“玫瑰”二字,一般指很美的玉石。單就“瑰”字講,一曰“美石”,另一曰“奇偉”,即珍貴的意思。《後漢書·班固傳·西都賦》載:“因瑰材而究奇,抗應龍之虹樑”,以“瑰”謂奇異之物。從風格、特點和造型來看,玫瑰椅的確獨具匠心。這種椅子的四腿及靠背扶手全部採用圓形直材,確實較具他椅式新穎、別緻,達到了珍奇、美麗的效果。用“玫現”二字稱呼椅子,確是對這種傢俱的高度讚美。
玫瑰椅/種類
玫瑰椅分為7個種類,分別是:獨板圍子玫瑰椅、直櫺圈子玫瑰椅、冰綻紋圍子玫瑰椅、券口靠背玫瑰椅、雕花靠背玫瑰椅、攢靠背玫瑰椅、通體透雕靠背玫瑰椅。
玫瑰椅/特點
玫瑰椅是明代扶手椅中常見的形式,其特點是靠背、扶手和椅面垂直相交,尺寸不大,用材較細,故予人一種輕便靈巧的感覺。追溯起源,是吸取了宋代流行的一種扶手與靠背平齊的扶手椅並加以改進而成的。扶手與靠背平齊的椅子在宋畫中一再出現,只需把兩側的扶手降低一些,其大貌就很像明代廣泛流行的玫瑰椅。為了輕便適用,小型的椅子不需要有腳棖,而扶手的下降,更是合理的改進,免得把坐者的兩肘架得過高以致感到不舒適。之所以稱之為“玫瑰椅”,一說是那個時期文人士大夫遵從“玉文化”,故取“玫瑰”二字 ,兩字均為斜玉體(不是“王”字旁,是“斜玉”旁)。另一說法是在南方,稱這種椅子為“美鬼椅”,因為坐上去很舒適。南方人稱“鬼”有時是暱稱,如稱小孩子為“小鬼”。但是北方人不知道這種稱呼,所以傳到後來便成為“玫瑰椅”了。
明代黃花梨透雕玫瑰椅/賞析
明黃花梨透雕玫瑰椅,出自中國明朝時期。該椅靠背板通體透雕六螭捧壽紋。扶手下為浮雕螭龍的牙子,橫棖下安螭紋卡子花。其雖裝飾較繁,但從該玫瑰椅的整體造型紋飾佈置上看,仍張馳有度,有簡有繁,恰到好處地將雕刻藝術融入玫瑰椅舒展有序的造型線條中。該黃花梨透雕玫瑰椅雖為具有優美花紋的黃花梨所制,但在後背板和扶手上遍佈了透雕裝飾。
明黃花梨透雕玫瑰椅,座面61×40釐米,通高87釐米。該椅靠背板通體透雕六螭捧壽紋。扶手下為浮雕螭龍的牙子,橫棖下安螭紋卡子花。座面下采用門牙子,且三面券口牙子均有雕飾。雖裝飾較繁,但從該玫瑰椅的整體造型紋飾佈置上看,仍張馳有度,有簡有繁,恰到好處地將雕刻藝術融入玫瑰椅舒展有序的造型線條中。其後背雕刻紋飾雖滿而不密,且所用紋飾螭紋為中國古代傳統圖案,古樸雅拙,與簡潔、質樸的造型合二為一,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的懷古幽情。
玫瑰椅屬於扶手椅的一種。其尺寸稍小,方形椅面,有靠背,方形低扶手。該種椅子後背、扶手與椅面垂直,北方叫玫瑰椅,南方叫文椅。“文椅”之稱,據說是因文人喜愛使用而得名。而“玫瑰”之稱,尚不得其解,大概是因其具有女性氣質的緣故。玫瑰椅的優點在於輕巧靈便,背矮不遮擋視線,置諸室內,處處相宜。缺點在搭腦正當人背,適宜坐以寫作,不宜倚靠休息。該黃花梨透雕玫瑰椅雖為具有優美花紋的黃花梨所制,但在後背板和扶手上遍佈了透雕裝飾。典型的明式傢俱一般是簡單而樸素的,但明式傢俱的紋飾仍可機械地劃為三種:繁、點綴、光素。其圖中玫瑰椅的紋飾應為繁一類。明早期提倡節儉與廉政,到萬曆年間,明朝日趨衰敗,加之1567年中國重開海禁,大量硬木傢俱材料的出現,給明末追求奢華打下了一定基礎。玫瑰椅造型特徵是尺寸較別種椅子稍小,方形低靠背和方形低扶手,且與椅面垂直,方形的邊框通常加上雕刻紋飾的卷口牙子,基本樣式仿效小竹椅。該件明黃花梨透雕玫瑰椅正是該時期社會風氣的體現。
清代紫檀嵌癭木玫瑰椅/賞析
紫檀嵌癭木玫瑰椅成對 年代:清 描述:這對玫瑰椅為五屏式圍椅,卷書式搭腦,紫檀邊框鑲癭木心,浮雕花鳥圖案。面下束腰,下有托腮,牙條正中垂回紋窪堂肚。腿間安四面平管腳棖,回紋馬蹄。玫瑰椅的椅背比一般椅子的低,靠窗臺陳設時不會高出窗沿,造型別致輕巧,南方人又稱“文椅”,可能因較受文人歡迎,這種椅適宜坐以寫作,不宜靠坐休息。“玫瑰”二字,一般指很美的玉石。單就“瑰”字來說,它一是指“美石”,二是指珍奇之物。從風格、特點和造型來看,玫瑰椅的確獨具匠心。這種椅子的四腿及靠背扶手全部採用圓形直材,較其它椅式新穎、別緻,達到了珍奇、美麗的效果,用“玫瑰”為名來稱呼椅子,應當是對這種傢俱的高度讚美。
清代中期,由於紫檀木的緊缺,皇家還不時從私商手中高價收gou紫檀木。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gou紫檀木的記載。這時期,逐漸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論哪一級官吏,只要見到紫檀木,決不放過,悉如數買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織造機gou。清中期以後,各地si商tun積的木料也全部被收買淨盡,這些木料中,為裝飾圓明園和宮內太上皇宮殿,用去一大批;同治、光緒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壽過後已所剩無幾;至袁士凱時,遂將僅存的紫檀木全數用光。
總而言之,屬於紫檀屬的木材種類繁多,但在植物學界中公認的紫檀卻只有一種,“檀香紫檀”。俗稱“小葉檀”。真正的產地為印度南部,主要在邁索爾邦,其餘各類檀木則被歸納在草花梨木類中。
(注1)檀香紫檀
散孔材。生長輪不明顯。心材新切面桔紅色,久則轉為深紫或黑紫,常帶淺色和紫黑條紋;劃痕明顯;木屑水浸出液紫紅色,有熒光。管孔在肉眼下幾不得見;弦向直徑平均92肛m;數少至略少,3~14個/mm2。軸向薄壁組織在放大鏡下明顯,主為同心層式或略帶波浪形的細線(寬1~2細胞),稀環管束狀。木纖維壁厚,充滿紅色樹膠和紫檀素。木射線在放大鏡下可見;波痕不明顯;射線組織同形單列。香氣無或很微弱;結構甚細至細;紋理交錯,有的局部捲曲(有人藉此稱為牛毛紋紫檀);氣幹密度1.05~1.26 g/cm3。
明.紫檀夔龍紋玫瑰椅/賞析
明紫檀夔龍紋玫瑰椅
椅靠背和扶手皆打槽裝板,中心開光,成四面卷口牙,上雕雙龍紋、回紋。藤心座面。座面下、腿間之步步高棖下均安羅鍋棖。 據登記檔案記載,此椅為道德堂之物。道德堂位於西六宮之翊坤宮西配殿,為清代嬪妃居所。
明代(公元1368——1644),紫檀為皇家所重視。海上交通的發展和鄭和七次下西洋,溝通了與南洋各國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各國在與中國定期和不定期的貿易交往中,也時常有一定數量的名貴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但是這對中國寵大的統治集團來說,遠遠滿足不了需要,於是明朝政府又派官赴南洋採辦。隨後,私商販運也應運而生。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優質木材也基本採伐殆盡。尤其是紫檀木,幾乎全被捆載而去。截止到明末清初,率當時世界所產紫檀木絕大多數盡彙集於中國。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為明代所採,有史料記載,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採過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節不直。根本無法使用。這是因為紫檀木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明代採伐殆盡,清時尚未復生,來源沽竭,這也是紫檀木為世人所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歐美等西方人士較中國更重視紫檀木,因為他們從未見過紫檀大料,認為只可作小巧器物。據傳拿破崙墓前有五寸長的紫檀木棺槨模型,參觀者無不驚慕,以為稀有。直到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見到許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盡在中國。於是多方收買,運送回國。現在歐美流傳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從中國運去的。由於運輸困難,他們一般不收買整件器物,僅收買櫃門、箱面等有花紋者。運回之後裝安木框用以陳飾。
清代黃花梨透雕玫瑰椅/賞析
這把 17世紀(清代)的黃花梨透雕玫瑰椅,高100.7,寬60.3,深45.9釐米。搭腦和扶手皆為圓角。整體雕飾繁縟,其中靠背板通體透雕六螭捧壽紋。
左右扶手下的橫棖下有團螭紋卡子花3只。左右扶手下的橫棖下有團螭紋卡子花各兩隻。共用了卡子花7只,軟席座面,座面下安卷口牙子上浮雕卷草紋和雙螭龍紋。管腿棖步步高趕棖。整體造型給人以雍容大度、四平八穩的美感。
黃花梨產在海南島,這是中國的領土,明朝的政府官員去那裡採伐,可以節省大量的開支,去印度是跨國的,得從雲南、廣西過,必須坐船繞過馬六甲海峽,路途遙遠,交通極不方便,所以明代傢俱以黃花梨傢俱為主。
乾隆年間黃花梨已近絕跡,這時候就開始使用紫檀傢俱。清宮裡使用的紫檀木都是明代採的,康熙登基以後也派官員去印度採過紫檀木,官員到了印度後發現,好採的紫檀木已經都沒了,懸崖峭壁上的又夠不著,所以把紫檀樹苗像柴禾一樣用繩子捆起來,運回宮裡。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采過紫檀木。清宮的紫檀木康熙沒捨得用,雍正也用得不多,乾隆用的比較多,幾乎把皇宮裡的傢俱給配齊了,慈禧太后六十大壽用了一批,同治大婚用了一批,幾乎沒有多少了,袁世凱時期就真的沒有了。
注意事項
瞭解歷朝歷代古董傢俱來源歷史特徵
熟悉各種傢俱使用材質特徵
保持平靜勿要心存僥倖
跟收藏專業人士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