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學數學差怎麼辦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01日

  ?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沐浴著新課程的陽光,我們“豁然開朗”: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

  設計育人情境,培養學生情感,使生親師通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知識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情感傾斜,關注學困生: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果教師在情感上多一些傾注,在課堂多一些關注,課後多一些幫助,他們在學習上可能會有所提高,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也會隨之提升。

  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沐浴著新課程的陽光,我們“豁然開朗”: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物件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積累本的合理使用能促進孩子們及時整理知識,鞏固知識,反思不足

  本學期我們借鑑了高年級的經驗,讓孩子們準備了數學積累本。由於剛剛設立,開始階段我們只是讓孩子們把每天的作業卷粘在積累本上,週末每人都把積累本帶回家,和家長共同把積累本上做錯的練習題重抄一遍,自己再做一遍。由於經常檢查監督,大部分學生們漸漸養成了每天自覺粘試卷,自覺改錯題,週末自覺重做錯題的習慣。但也有小部分孩子總是等著老師督促檢查才能粘卷、改錯、積累。

  積累本不但可以整理錯題,反思不足。在一單元學習之後我們又指導學生運用積累本整理一單元的知識網路。課堂上我帶領孩子們邊講邊把知識點記錄在黑板上,梳理知識點之後我就指導孩子們把這些知識點自己整理下來,孩子們在老師啟發指導下各自發揮聰明才智,設定了小提示,小點評、小例子等,並且這些知識點梳理之後,他們還能自己填畫上簡單的圖案、邊線,使構圖更加清晰、美觀。應用積累本梳理知識網路在整理《千克、克、噸》和《年、月、日》這兩單元的知識時,孩子們做得特別出色,我就把兩個班級中的出色成果相互交換展覽,孩子們也受到了極大的鼓舞,積累本使用得更加自覺。

  2引導學生主體參與 學習數學

  運用形成性評價,及時調控教學方向。

  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情況,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課程,應加強形成性評價,及時調控教學方向。反饋是及時瞭解學習結果的好方法,也是給予學習結果的評價。因此,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的反饋評價,尤其是學生相互間的評價。

  學生在一種融洽的、民主的氣氛中進行反饋評價,參與能力才能得到提高。還可以讓學生對教學方法進行評價,教學方法的效果一般是由教師進行評價的,但是,許多主體意識較強學生,他們除了能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評價,還會對教師的教學方法作出客觀的評價,而教師根據學生的評價改進教學方法,調控教學方向,更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的物件是兒童有可能去體驗的,也就是說,數學學習不應是一個簡單的接受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應把“教學過程”轉變為學生的“學習過程”,轉變為兒童對數學的體驗過程,指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而獲得知識與技能、情感與體驗,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各種能力。

  例如,在探究“分數基本性質”時,讓學生動手摺紙,折出一張紙的3/4,並用自己喜歡的顏色表示出來。激發學生:“觀察這張紙,你還能用其他的分數來表示塗色部分嗎?寫出幾個不同的分數,同桌交流,你是怎麼得到這些分數的?”全班交流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幾個不同的分數,並引導:這些分數有什麼關係?你是怎麼想的?圍繞這組相等的分數,小組討論:觀察這組分數,你發現什麼?能用一句話來概括規律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概括、總結,從而較好地掌握了這個內容。

  3營造小學數學教學氛圍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加籍華裔江紹倫教授指出:"在課堂情境中,重要的事就是以相互信任為基礎的師生關係……與教師的態度和師生關係相比,學校裡的一切材料、裝置和場地的重要性便居於第二位了。"師生關係好,彼此心理相容,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之中。教師講解激情滿懷,生動傳神,學生學習全神貫注,興趣盎然。反之,師生關係不融洽,學生必然會感到一種心理壓力,教師教學也不能得心應手,課堂氣氛勢必沉悶、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基礎。

  平日,教師要注意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讚語來縮短師生心靈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要允許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允許學生質疑問難,對他們充滿愛心、關心、熱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撥動學生的情緒之弦,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

  發揮教學的藝術魅力

  數學內容比較抽象,因此,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正確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發揮數學教學藝術的獨特魅力,將數學知識的科學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用藝術的形式訴諸於學生的感官,激起學生的學習需求。力求使陌生的材料熟悉化,乏味的材料趣味話,抽象的材料具體化,靈活調控課堂教學節奏與程序,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時而出現疑問,時而得到啟迪

  時而產生頓悟,時而獲得成功,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一個有困惑、有驚訝、有焦慮、有激情、有歡樂的起伏跌宕的情感變化過程,成為一個認知與情感和諧發展的過程。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就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在教學中,我們見到許多教師都善於利用數學遊戲、啟發談話、學具操作、童話故事等方法,在課始就抓住學生的心,誘發學生求知的渴望心理,使學生在感奮的情景下,躍躍欲試地進入新課學習,從而創造出"憤"和"悱"的良好課堂教學氛圍。

  4小學數學興趣教學

  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數學概念

  抽象的數學概念和結論,概括了大量的具體材料,代表了一類數學教材的本質屬性。要使低年級學生就能有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那只是望梅止渴罷了。我在教學認識自然的過程中,從生活實際出發,藉助直觀和實際活動,讓學生“說一說”“數一數”,使學生形成抽象的數學概念。例如,認數4時,教師要利用實物和直觀,從而抽象出“4”。再如,給學生建立“同樣多”的概念,教師拿出3支筆帽和筆身,讓學生給每支筆身配上筆帽,***一對一套起來***,讓學生觀察,有沒有多出的筆帽?有沒有多出的筆身?告訴學生,像這樣我們就說筆帽和筆身“同樣多”。接著指導學生“擺一擺”“畫一畫”,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了知識。

  通過操作,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是一個人力求接觸和認識某種事物的原始意向,它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動手、動嘴,採用故事、詩歌、對口令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我在教學“長方體”時讓學生每人自帶模型,通過讓學生摸、看、數,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歸納出:長方體有上下、前後、左右六個面,有的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有的有兩個正方向和四個長方形。我在教學“元、角、分”後,設計了一個小百貨店,讓學生自己去買一塊橡皮,一支鉛筆,讓學生去實踐,學生個個躍躍欲試,興趣盎然,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培養了能力。

  走進生活,興趣學習

  學生往往對數學有距離感,還是因為它的抽象所在,缺少生動形象性。那麼我們可以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讓學生感到數學在生活中作用是非常大的,他們自然就會重視對數學的學習了。教師在平日裡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學”,形成一種時時刻刻、處處事事都能體現著數學的存在,由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比如,我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就讓學生之間動手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身高是多少?體重是多少?同學之間比較一下,能差多少?通過學生稱一稱、量一量、測一測、比一比、算一算,就很快出來了一些數字。他們也非常感興趣,更感動非常有意義。所以,數學進入生活中,學生自然就會生髮出學習樂趣了。


孩子小學數學差怎麼辦
怎樣讓一年級小孩喜歡數學
相關知識
九歲孩子記憶力很差怎麼辦
孩子記憶力很差怎麼辦
孩子社交能力差怎麼辦
孩子記憶能力差怎麼辦
孩子記憶特別差怎麼辦
孩子記憶特別差怎麼辦
孩子的記憶很差怎麼辦
孩子一年級學習太差怎麼辦
孩子學習很差怎麼辦
考研數學基礎差怎麼辦怎麼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