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課程學年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積極心理學是對近一個世紀以來心理學中消極的研究正規化的超越,其核心思想在於強調人本身所固有的積極因素,強調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主張研究人的美德和潛力,以幫助所有的人獲得幸福為目標。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論積極心理學理念的警察心理學課程建設

  摘要:培養學生的警察職業素養是公安院校才人培養的重點。警察心理學課程是公安院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基礎性課程。因此,要正確認識和定位警察心理學課程,可通過組建高效的教學團隊,加強網路課程建設,通過教學中各種心理訓練活動的展開,塑造學生積極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對未來警察職業的適應力。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警察心理學;課程建設;心理訓練

  隨著社會治安形勢的發展,公安工作面臨長期、嚴峻的形勢,由於公安工作物件的特殊性以及犯罪型別的日趨多樣化,警察自身的心理素質面臨著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公安院校肩負著培養預備警察的重要任務,因此,推進公安教育改革,加強實踐技能的訓練,加速形成良好的戰鬥力,及時為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提供綜合素質良好的預備警力,是公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最緊迫的任務。

  警察心理學研究的是普通警察心理活動及其發展規律,探討警察職業所需要的心理素質,並對警察心理素質的培養及選拔進行相關研究。目前,國內不少公安院校開設了警察心理學必修課程或選修課程。該課程在幫助學生建構未來警察職業所需心理素質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立足於公安院校的

  特點,明確課程定位

  公安院校一般以培養具有理論素養的應用型公安人才為目標。相對於公安院校的課程體系而言,警察心理學是公安院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基礎性課程,具有基礎性、服務性特點,該課程圍繞培養學生的基本心理素質,讓學生明確警察職業所需的心理素質,併為職業成長奠定紮實的基礎。

  同時,該課程對培養警察職業所需的積極個性品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該課程的學習能夠為學生提供日後工作所需的心理學理論基礎,加強學生自身心理健康的維護,突出人才培養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為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良好的支撐。

  引入積極心理學理念,深化課程目標

  反思課程研究的發展歷程,課程研究一直把“怎樣科學有效地開發課程”作為主要問題,20世紀70年代以來,課程研究內容的取向發生了重要轉變,轉向“如何理解課程”,課程研究越來越重視人的因素,指向人的“解放”。

  興起於20世紀末的積極心理學,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以積極的視角解讀人的心理現象,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並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力並獲得幸福的生活。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也為課程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撐。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取向不僅引發了心理學研究思潮的變化,而且由於其強調從正面界定和研究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更加關注人的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為警察心理學課程建設提供了新思路。

  在制定課程目標時,應當圍繞警察職業所需要的心理品質,從認知、情感以及技能等方面深化警察心理學課程目標,促進學生職業適應力以及將來從事警察職業後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就認知目標而言,通過對警察職業特點的正確認知,調整學生的入職動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獲得警察職業所必備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就情感目標而言,應當激發學生從事警察職業的積極情緒體驗,形成警察職業所必備的積極心理品質。例如,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職業態度和職業信念。就技能目標而言,警察心理學應當圍繞學生警務技能的訓練而開展各種訓練,並讓學生在技能訓練的過程中,激發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增進對自我個性特徵和職業興趣的瞭解,提高職業選擇能力、職業適應能力和處理職業中難題的應對能力。

  課內外相結合,完善課程內容

  警察心理學的課程建設,除了完善課程自身的教學內容,更應當加強學生警察職業基本心理素質的訓練,理論講解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實現課程目標。因此,不僅是課堂教學,更應當通過課外學生的學習鞏固課堂所學。

  在警察心理學課程建設時,重新選定課程內容非常重要。圍繞學生未來警察職業所需的積極品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建設課程內容。

  警察積極人格的塑造 警察職業所需要的人格特質有快速的感知能力、較強的記憶能力、理性的分析能力、較強的情緒控制能力、獨立的工作能力、誠實可靠、有責任感、臨危不亂、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熱情、冷靜、理智等等。這些積極的人格特質,必須在課程裡體現出來,讓學生明白將來自己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警察。

  警察的自我意識與職業生涯規劃 自我意識有助於幫助個體加強對自己的瞭解,並根據周圍環境調節自己的行為,因此,自我意識的培養對於在校大學生尤為重要。對於警院學生來說,自我意識有助於他們端正自己的入警動機,併為在校的生活學習進行規劃。這種意識將一直存在並指向學生的將來職業發展。將自我意識與職業生涯規劃聯絡起來,瞭解職業前景,有助於學生對將來從警之後的職業生涯進行合理的規劃,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將來的警察職業。

  情緒與壓力調節 情緒管理是個體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對於警察這個特殊的職業而言,情緒管理非常重要。在執法過程中要能夠保持冷靜的頭腦,避免衝動後的不可預計的後果,警察的情緒管理已經不是關乎自己個體的事件,而是成為保障執法的重要因素。對警院學生加強情緒管理的心理教育,將有助於他們調解自身情緒問題,加強自身情緒控制,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警察的人際關係 警察的人際關係較為複雜,除了自己的同事、上司、家人以外,還要接觸群眾以及犯罪嫌疑人等等。人際關係的複雜性要求警察應當具備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在人際交往中識別人的心理狀態,同時,通過人際交往調節自身的心理與行為等等。因此,警察的人際關係列入課程內容重要的部分,將有助於學生了解自己將來要面對的人際環境,通過人際交往方面的訓練,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技巧,從而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警察的心理健康 警察是一個較為特殊的職業,應激性較強,且經常與社會中的消極現象打交道。因此,培養公安院校學生積極人格、加強心理調節能力對於將來有效執法、維護自身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警察心理學課程教學中,應結合各種心理訓練方式,營造氣氛活躍、愉快和諧的團體環境,引導學生增強自尊和自信,促進學生自我體驗和自我探索,並主動將所學的心理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將所獲得的積極情緒帶入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現實,為更好地發展自我奠定基礎。   改進教學方法,增強積極體驗

  在警察心理學課程建設中,課程實施層面主要關注如何施教的問題。

  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課程觀。積極心理學倡導積極的人性論,它以積極的眼光看待每個普通人,發現他們身上具有的潛在積極力量,並加以發揚。因此,警察心理學的課堂教學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與肯定,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幫助他們發現自身的積極力量,關注學生的自我認識、獲得幸福的需求。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積極體驗。警察心理學課程教學應當增強學生對警察職業的積極體驗,激發他們對成功的渴望,對自己優勢的肯定,接納自己和接納他人,認同目前的警務化管理模式對於他們職業成長的重要性,體會現實的滿意感和幸福感,並正確認識就業壓力問題,樂觀地面對將來的職業出路問題。

  再次,為幫助學生塑造積極人格,警察心理學課程教學應當在課程內部創設積極氛圍,通過多種訓練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在警察心理學課程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課前的準備到課堂的討論,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分工協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同時也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通過自學,提高分析能力,每個學生在小組內都能找到發展自己優勢的機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價值。

  最後,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拓展聯絡起來,靈活多樣地採取各種方法達到課程目標。要將課堂教學的內容延伸至課外,將警察心理學的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當下生活融合起來。著名的教育哲學家杜威就倡導“從做中學”、“從經驗中學”。通過公安院校特有的技能節的開展,將課堂所學應用於技能比賽,能有效地提高警察心理學的教學效果。

  組建高效的專業教學團隊

  教師隊伍的質量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再先進的教學理念、課程觀念都得經由教師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對於警察心理學課程建設而言,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非常必要。

  專業教學團隊中的教師均應有相關心理學理論的專業背景,同時還必須有公安工作實踐的經驗,能夠教授犯罪心理學、警務心理學等課程,在進行警察心理學教學時,能將學院內開設的相關心理學課程知識融會貫通,並把握好課程與課程之間的側重點。

  專業教學團隊中的教師應當具備較強的教學技能,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掌控能力,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收放自如,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積極的教學環境中促進學生的心理成長。

  注重學生成長經歷的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包括教的評價和學的評價。警察心理學課程在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時,應當避免單純的知識性考核方式,而應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經驗積累,其評價可以採取比較靈活的方式進行,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筆試與面試相結合,不僅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對學生的課外訓練進行總結與分享,特別關注自我在學習中的積極變化。

  教學評價雖很難進行相關的量化,但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以及對課程在人才培養體系中作用的評估可以成為將來探索的方向,通過對畢業生的追蹤式調查,以及公安工作一線的需求調查,反饋學校的教學情況,正確地評估警察心理學的課程目標實現情況。

  參考文獻:

  [1]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3.

  [2]任俊,葉浩生.積極人格:人格心理學研究的新取向[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4.

  [3]苗元江,於嘉元.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J].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

  [4]孟萬金.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

  [5]尹秋雲.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定位與開發[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2.

  [6]英艾思沃斯.警察工作中的心理學[M].安福元,莊東哲,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篇2

  談關於積極心理學的幾點思考

  摘要:在傳統心理學的發展過程中,積極心理學的出現推動了傳統心理學的巨大發展,給傳統心理學帶來許多新的思想和理論,在其逐步發展階段中,國內許多學者對之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同時也產生了相關的研究成果。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當前積極心理學發展中面臨的諸多問題,並提出筆者的幾點想法,以供廣大心理學專家參考,為積極心理學的發展提供部分理論資料。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思考;問題

  積極心理學研究內容包括人類的優點和良好品德,傳統心理學一般只注重問題的修復,然後建立人類生命中的良好美德,推動了心理學的全面發展,完善了心理學研究的理論範圍和領域,例如教育學、社會工作、公共服務等,引入心理學的概念能夠提高這些行業的工作質量和社會效益。

  1.積極心理學的發展現狀

  積極心理學最早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在本世紀初開始逐漸被國內的心理學研究學者所重視,相比於傳統心理學,積極心理學弱化了對心理消極情緒的研究,專注於發掘人生命中積極的方面,比如人的愉悅情緒體驗、良好性格優點、和睦的人際關係、幸福感、健康的價值觀等。有文獻表明積極心理學是造就人類未來幸福和陽光大道的有力工具,它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範圍延伸至人生命中美好的事物,讓其積極的理念和行動產生健康的推動作用,讓現代心理學更加全面和完善。

  2.積極心理學面臨的問題

  2.1研究視角較為狹窄

  當前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研究領域主要有積極情緒體驗、人格特質以及組織系統三個層次,研究領域的確定雖然為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劃定了巨集大的框架,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卻限制了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視角。積極心理學本身作為創新的思想理論,具有無限的潛能和想象力,積極心理學的興起讓傳統心理學同其它研究領域之間的矛盾和漏洞逐漸被彌補,加強了傳統心理學同其他領域的銜接和聯絡,為這些科學應用領域提供心理學理論依據的同時,也為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例項基礎。目前積極心理學的三分領域方法,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心理學專家的研究視角和思維方式,專家在研究時容易忽視其巨大的發展潛力。

  隨著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和研究的不斷深入,其研究領域的劃分必然產生新的變化,當前的三分法是積極心理學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視角的革新,借鑑國外優秀經驗,改良國內的研究方法,拓寬其狹窄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視角,提出大膽的理論猜想,進行縝密的實驗性論證和跨領域研究等,都是未來拓寬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的重要途徑。

  2.2缺乏實際的理論成果

  目前,國內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極度缺乏,研究的文獻也僅僅只是對國外的研究成果進行介紹和推廣,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成果。雖然國內產生了部分成果,但是總的來說仍然缺少完備的理論方法和創新手段,能夠被借鑑的資料相當缺乏。這種缺陷主要是因為國內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起步較晚,發展程序過短,理論成果相對來說自然比較粗淺,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深度不夠,因此在理論基礎上比較薄弱,不利於積極心理學的創新發展,短期內我國很難有突破性的進展,所以只能簡單的對國外的先進經驗進行介紹和推廣。同時,由於中西方文化差異和專業用詞等障礙,不可避免的會造成部分理論偏差和經驗丟失的現象。

  國外的積極心理學在發展過程中也同樣面臨過這樣的弊端,但是經過不斷的深入研究和理論創新,最終能夠獲得實質性的突破。這也給我國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很多可借鑑的經驗和方法,首先要對國內的創新機制進行規範,建立激勵創新的學術規範機制,為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其次,營造健康的學術氛圍,有利於積極心理學的領域拓寬和思想解放;最後,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和人文特徵,對比西方國家積極心理學的發展過程和優秀經驗,進行完善和革新,建立一套完備的適合我國的積極心理學研究方法。

  2.3暫時停留在理論探索期

  國內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和探索仍然處在起步階段,可檢索到的文獻依舊同留在理論探索階段,具體的例項和研究作證相對較少,積極心理學作為以實踐和經驗作為研究基礎的學科,缺乏實踐對其發展極其不利,大量的實踐需要在未來一段時間裡進行推行。如若沒有足夠的實驗資料和例項證明,未來的積極心理學將成為紙上談兵,發展成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遏制積極心理學的新生活力。其次,積極心理學跨領域同其他學科結合進行實踐研究是未來心理學發展的重要方向,除了推動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還能加強其他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3.幾點思考

  3.1個人幸福並不是所有文化的社會首要目標

  這並不意味著在國內的文化背景下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個人的權利是不對的,只是表示在集體主義的中國文化和價值觀條件下,追求個人的幸福並不是社會發展的首要目標,社會發展首先會考慮集體利益,比如家庭幸福、社會康泰、國家興盛等。

  3.2不同文化背景下解釋優秀品德和幸福含義的差異

  3.2.1優秀品德的詮釋存在差異

  在社會集體文化中,優秀個體的詮釋往往是人際間的關係,這是國內普遍的觀點。而在西方國家,對自由和自治的觀念比較重視,社會義務和責任感往往被認為是束縛和限制,是對個人潛能發揮的阻礙。在中國傳統美德中,孝道是很重要的品質,從小孩一直到大人都被灌輸“孝順父母”的理念,而“孝道”這一品質在美國學生中連前十都排不上。因此,在參考西方優秀積極心理學經驗時,要根據國內實情進行結合。

  3.2.2幸福含義的詮釋存在差異

  情感滿足一直被作為衡量是否幸福的標準之一,但是在幸福的含義上有不同的理解。集體文化在理解情感時通常考慮他人中心的換位理念,比如他人贊同或他人肯定就是一種健康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比個人主觀意願更加被自我所重視,在西方國家這樣的現象卻沒有具體的表現。

  3.3對“求同存異”的理解

  在文化跨度較大的條件下,積極心理存在的差異不否認存在共性,但是需要考慮的是共性的價值感是否足夠豐富。當前,主流心理學家在研究共性特徵方面時,主要從生理基礎和進化適應的角度著手,積極心理學正處在提取共性忽視個性的發展階段,這一發展過程簡化了人們對幸福含義的理解,要充分闡釋人類生存和生活的狀態,就必須要對差異化進行適當的分析和理解,而不是按照規定生活。換一個角度來說,就是不要去人為的掩蓋一些共性差異,去迎合社會科學發展所需要構建的“美德”,這樣只會讓心理學的研究失去其根本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靜茹.中國積極心理學研究發展現狀[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78-83.

  [2]謝雲,賁國棟.積極心理學理論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運用和思考[J].教育探索,2013,04:104-105.

  [3]王倩,李輝.對積極心理學在中國發展的幾點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2:50-51.

 

淺談行為心理學的論文2
積極心理學結課論文參考
相關知識
教育心理學課程改革論文
消費心理學課程相關論文
積極心理學課程學年論文
積極心理學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積極心理學結課論文
積極心理學結課論文參考
淺談積極心理學的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報告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報告論文
管理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