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功夫茶道步驟
中國功夫茶道有繁瑣的規程,茶葉要碾得精細,茶具要擦得乾淨,主持人的動作要規範,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茶具:
茶盤:又稱雙層茶船,上層用來擺放器具,下層用來盛裝廢水以及廢茶渣。
茶組合:又稱茶道組合。
茶夾:用來夾乾溼茶葉及用來夾洗杯,夾洗杯是在泡潮汕功夫茶藝中。
茶則:用來量取茶葉。
茶針:用來暢通壺身與壺流之間的孔。
茶匙:用來幫助撥動茶則中的茶葉入壺。
茶漏:用來擴大壺口的面積,以免茶藝外灑。
茶葉罐:用來盛裝茶葉。
茶托:用來託聞香杯和品茗杯。
滌方:又稱茶巾。用來拭乾濺溢在外的茶水。
煮水器
紫砂壺:產於江蘇宜興,又稱孟臣罐。
過濾網:用來過濾細小的茶渣。
茶海:茶盅又稱公道杯、公平杯,主要是用來均勻茶湯,沉澱茶渣。
好了,茶具就為您簡單的介紹到此。
首先,備具迎客,翻杯,這是聞香杯,是用來聞香所用,這是品茗杯,古稱諾琛甌,諾琛指的是我國明代的制杯名家,因他很擅長制杯,因此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為諾琛甌。
清泉初沸:水溫在95°—100°之間適於泡製烏龍茶。
孟臣淋漓:燙壺。孟臣即惠孟臣也是我國明代的制壺名家。
仙泉玉盅:溫洗茶盅,盅又稱公道杯、公平杯,主要是用來均勻茶湯,還茶友一個公道。
溫聞香杯、潤品茗杯:把聞香杯輕輕倒扣在品茗杯上,以保持水溫,又起到潔器的作用。
接下來,便是置茶,取茶則,則準則也,用來量取茶葉。
鑑賞佳茗,請大家觀賞茶葉的形態色澤,聞其香,取茶匙。
烏龍入宮:古代把紫砂壺比作宮殿,以此來襯托烏龍茶的價值。
淨洗塵緣:洗去茶葉中的夾雜物,暗喻洗去泡茶人心中的雜念,一般洗茶水是不喝的,迅速倒入公道杯中,用來養壺。
正泡:淋澆壺壁,提高壺溫,懸壺高衝,細水長流。衝擊茶葉,激發茶性,使烏龍茶香更好的散發。
重洗仙顏:內外加溫,使烏龍茶葉儘快舒展,又起到養壺的作用。
玉液瓊漿:正泡的茶湯乃茶中的精華美名其曰,玉液瓊漿。
諾琛出浴:將溫好的聞香杯輕輕從品茗杯中抽出。
關公巡城:分送茶湯,茶滿七分,留三分為人情,茶滿則有送客的意思,用品茗杯迅速蓋住聞香杯,以免香氣的散發,乾為天,坤為地,倒轉乾坤,以致達到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境界。
敬奉佳茗:當您拿到聞品杯時,請您輕輕抽出聞香杯,放置鼻端,雙手來回輕輕搓動,喜聞幽香。
再以三龍護鼎的指法端起杯身,拇指、食指護住杯身,中指托住杯底,稱之為三龍護鼎。鑑賞湯色,看湯色是否清澈明亮,細品佳茗,一口為喝,二口為飲,三口才稱之為品,因為中國的品字由三口組成,故有三口品完的說法。
中國功夫茶道與日本茶道的區別
一、茶藝之差別
日本茶道是“末茶”道,工夫茶則是“瀹茶”道,其時代反差極大。
唐宋時代,許多到中國求學的日本僧人,如最澄、空海、榮西等先後把中國的種茶、製茶、烹茶方法帶回日本。由於當時中國仍處在“末茶時代”,所以日本茶道至今仍飲用末茶。
其操作方法是:“茶娘把開水倒入一個灰白色的粗糙大碗裡,用一根棒子***茶筅***攪拌,碗裡浮起了春天裡松針一樣翠的綠色末,上面則浮著細細的泡沫。”***林清玄《抹茶的美學》***顯而易見,他們採用的仍是宋代的點茶法。
二、品飲環境的差別
日本茶道有專用茶室,茶室前有一個茅屋形式的“山門”,入門後是一小庭園,步過花徑即達茶室。室門偏矮,成人入屋一般都要低頭彎腰,以示恭敬。茶室中只有:地上的爐子,爐上的鐵壺,一支夾炭的火鉗,一幅簡單的字畫,一瓶造型奇逸的插花,此外再無擺設。茶室中不能高聲說話,更不能談笑喧譁。總之,它所要求的,是“清、寂”的氣氛。
如此嚴肅、拘謹的環境,比起工夫茶的隨遇而安,應時而設;可廳可房、可立可坐,可動可靜,可唱可歌......正成鮮明對照。
三、品飲觀念的差別
日本茶道形成之始,便和佛教有著密切的關係。
至今仍收藏在日本京都大德寺、由宋代中國高僧佛果勒禪師書寫的“茶禪一味”的條幅,頗能代表日本茶道的精神追求。
體驗茶道的人進入茶室時,推門、跪坐、寒暄有一定的禮節;主人煎水、沖茶、獻茶有一定規範;其它如擦碗、接物、品茶、說話等也有細緻的程式和規矩。可以這樣說,日本茶道講究的是內在的精神修養,追求的是極度專注、寧靜、肅穆的氣氛和情緒。
工夫茶卻是一種雅俗共賞的大眾化的品飲藝術。飲工夫茶,是生理衛生的需要,它“喝”茶,但又不以解渴為唯一的目的,而是藝術化的品飲;它也包涵理趣,但更多的是生活情趣;它講究烹茶的技藝、程式,但又不是為形式而形式,面是通過形式去更加充分地發揮茶的物質功能和品茶過程中的精神功能,從而使人得到感性和理性的愉悅和享受。
日本茶道有“和、敬、清、寂”四規;工夫茶道則是“和、敬、精、樂”而且它不應稱為“四規”,面應稱為“四趣”。
中國的各地茶文化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