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活哲理小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不要輕易用過去來衡量生活的幸與不幸!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綻放美麗的,只要你珍惜;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豁達人生,寬闊心懷

  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或長或短,生活,每個人都在繼續,或悲或歡;人生,每個人都在旅途,或起或伏。日子,就是柴米油鹽的平淡;忙碌,就是早出晚歸的奔波;心情,就是悲歡離合苦樂,殘缺,就是陰晴圓缺的遺憾。人無完人,事無完美,有些小人,你不比計較,計較會煩;有些繁事,你不必在意,在意會累;世界很大,人心很雜,哪能不遇到小人?紅塵很深,塵世浮華,哪能沒有煩心事?想的淺一點,看的淡一點,開心多一點!委屈了,默默無語;誤解了,微微一笑。

  人生的精彩,或許只能遇到一次,旅途的美景,或許只能遇到一次,但是,苦澀的經歷,一定不會只有一次,那些,委屈的淚水;茫然的取捨;失敗的迷茫,離散的失落,儘管苦痛,但也是一筆財富,它能讓我們成長。人生幾十年,轉眼一瞬間,如果豁達,就會快樂;如果計較,就會煩惱;如果徘徊,就會心累;如果放下,就會輕鬆;如果理解,就會寬容;如果忙碌,就會充實;如果勤奮,就會成功;如果看透,就會成熟;如果知足,就會幸福。生活有進退,人生有得失,經營好心情,堅持好原則,俯身去做事,下心去做人!

  沉穩的人,是在時光中煅就,是溫暖的。可以不多言語,但內心裡精深;可以不張揚炫耀,但足夠自信;可以溫和待人,但要有個性稜角。世界再大,大不過包容的心;路途再遠,遠不過燃燒的夢。要學會適當的駐足、逗留、休憩。爭奪的東西越多,有時會覺得越累,不如給自己預留點時光,弛緩神經,愉悅身心。總有些事,管你願不願意,它都要發生,你只能接受;總有些東西,管你躲不躲避,它都要來臨,你只能面對;總有些人,管你放不放手,都要離開,你只能黯然神傷。當你改變不了現實,那就適度調整自己。

  春有風情萬種,夏有明媚嬌豔,秋有飽滿豐盈,冬有素潔莊重,人生各有各的投趣,各有各的風騷,萬事自然,人心隨緣。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情,是一點一點換回來的,日子,是這樣一天一天真實度過來的。世上之事,太過難纏,世上之人,喜歡糾纏。糊塗一點,是一種輕鬆,是一份安寧。平凡擁抱著世俗,既是人生;平淡攜手瑣碎,即使生活。擁有一份平凡的生活,淡淡過一生,是最幸福的人生模式。人往高處追求,不過是一個方向,一個虛擬的軌跡,當腳步落下去,而回不了頭的時候,你會發現,平凡才最奢侈。一生,不可無為,但要懂得,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一生,不可無慾,但要懂得,慾望不可太高,適可而止。

  生活,是追求在心路上,被走成慾望;人生,是磨難在枝頭上,被晾晒成了堅強;背上行囊,就會負累;放下包袱,就會快樂,無論走在旅途,還是生活在過程,都不會有絕對的完美,我們都是流年過客,無論走過多少坎坷,簡單的日子,總有快樂,一方陋室,亦能心境自如;一壺淡茶,仍品恬淡生香。故而不為失敗懊惱,不為失去悲傷,順其自然,隨緣自在。

  給自己留一點轉身的空間,拋開繁雜與塵世,繾綣於筆墨的幽香;給自己留一點冥想的時間,閒時捧杯清茶,享受一份悠閒與愜意。若是可以,把所有情緒封存,不爭,不貪,不挑剔,不妄自菲薄。因為,人生,很難稱心,生活,很難如意,朋友不比高低,要相互真誠;穿著不比貴賤,要合身得體;房屋不比大小,要舒適溫暖;車子不比名氣,要一路平安;長相不比美醜,要心態平衡;身體不比胖瘦,要健康無病;財富不比有無,要節儉會理;生活不比奢侈,要知足常樂。

  生活就是這樣,有一點煩,有一點苦,有一點累,也有一點喜,一點甜,一點小幸福,生命的豐盈,源於心地善良,生活的美好,源於心有平常,人生的輕鬆,源於踏實自然,抬起頭,低下心,踏實做事,簡單做人。走過四季,走過流年,也曾失落,也曾彷徊。人生起起落落,生活跌跌宕宕。不一樣的心態,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不一樣的認識,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站得越高,才會看得越遠。最好的心境,是靜心和沉穩。

  沒有陽光,就聽風吹,看雨落;沒有鮮花;就嗅泥土的芬芳,效小草的堅強;沒有掌聲,就享受生活的平淡,獨處的清寧。心靈有家,生命才會有路,守好心,走好路,珍惜最真的情感,感受最近的幸福,享受最美的心情,任時光流轉,歲月變遷,不抱怨,不言苦,不憂傷,不認輸,壓抑了,換個環境深呼吸;困惑了,換個角度靜思考;失敗了,蓄滿信心重新再來。人生,要面對自己、面對自然永珍。豁達人生,寬闊心懷,原諒錯誤,坦然生活,修得胸中雅量,蓄得一生幸福,俯身去做事,下心去做人!

  :除了自己 沒人能讓你不寂寞

  誰都想無條件地被愛,但是有誰能無條件地愛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在心理上不獨立,不能也不會真的去愛任何人。

  自己真的愛別人嗎?許多人之所以愛人,是因為自己非常寂寞,希望自己真的愛對方,而對方也真的愛自己,這樣就能克服寂寞。只有接受人人都很寂寞的事實,人才算互相瞭解。

  每個人都非常寂寞。接受寂寞,別打算掩飾寂寞或逃避寂寞,也不要尋找克服寂寞的方法。人一直都很寂寞,只有心思不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才會忘了自己很寂寞,但寂寞肯定會再回來。我也很寂寞,現在是我一生最寂寞的時候,但我也越來越會觀察寂寞。

  瞭解自己的人寥若晨星,人與人之間隔著一條誤解造成的大鴻溝。

  我有一些朋友很喜歡我,對我也很尊重,但他們不認識真正的我是什麼樣的人。他們不瞭解我雖是出家人,但我也是人。不瞭解有不瞭解的原因,我也不怪他們。他們將心目中理想的形象投射到我身上,以為我就是他們以為的那個樣子。他們把我看錯了,但是話又說回來,難道我自己就沒把自己看錯嗎?我所認為的我,也是我心所投射的形象。還是時時保持正念最好,別因為這些問題而東想西想。

  正念是我唯一的皈依處。

  我知道自己有多寂寞,所以我知道別人有多寂寞,包括你在內,雖然我已經學會安寧、平靜、單獨地生活,但我還是很珍惜知己之間的交情。

  要交到真正的朋友是多麼困難啊。真正的朋友不會操縱對方,而會聆聽、瞭解對方;他肯花工夫聽朋友說話,不會心不在焉,真的是很專心傾聽對方。大多數人會心不在焉,沒有正念,不快樂,心思只在自己身上。如果靜不下來,如何聽得下去?

  許多人很信任我,一些生活上、感情上的點點滴滴,他們除了跟我說以外,從不曾跟其他人提過。他們有時也會跟我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新發現、新感想。他們只顧著說話,從未深入觀察自心,除非我為了釐清某些要點,向他們追問,這時他們觀察起來就會非常訝異,看到了以前從未注意的地方。

  人善於隱藏自己,心智多半不健全,而不健全,就無法成長。要有健全的心智,就不應該否認或拒絕自己的任何狀況。無論多麼困難,都要設法面對、接受自己所屬的一切,包括自己所有的想法、感受和觀念。

  以我和別人相處的經驗來說,我知道人都很寂寞。就算是和家人住在一起,甚至是三代同堂大家庭裡的一分子,也一樣很寂寞。有人相伴,並不表示就不會寂寞,沒人瞭解和接受自己,才叫做寂寞。即使是家人之間,也不一定彼此瞭解、接受。

  沒人瞭解自己,所以感到寂寞,但是沒人瞭解自己的原因,根源卻在自己不深入瞭解自己、不接受自己,人總是排斥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人能夠無條件地愛自己、尊重自己嗎?除非深入瞭解自己***這並不容易***,否則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為了克服寂寞,於是與人做伴,發展人際關係,但這樣是沒用的。期望認識他人能讓自己不再寂寞,最後期望終會落空。

  大多數人忙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生命不寂寞,沒工夫做其他的事。

  :倉中有糧心裡不慌

  很多時候我在準備寫日記的時候都在絞盡腦汁地想今天我該寫些什麼呢,但也有下筆如有神助,一氣呵成。只不過這樣的情景不多見,現在回想一下才發覺那些一揮而就的都是因為自己白天思考再三的成果。

  當自己看到一件事情有所感觸,經過在心裡反覆思索,只要有收穫晚上寫日記時感覺特別流暢,寫到激動處常常情不自已,或欣喜若狂或熱淚盈眶。但是如果哪一天無所事事,渾渾噩噩地度過一天,晚上寫日記真如上學時老師來個突擊考試,面對冷僻的作文題目正無從下手之時偏偏老師站在背後,每一句話不是擠牙膏可以形容的來的。由此我覺得日記人人都可以寫,但如果寫出來讓自己滿意並非易事,不經過縝密思考的日記即使一筆一劃用血寫出來,不過是一部油鹽賬本罷了。

  正所謂倉中有糧心中不慌,不要小看一篇小小的日記,它最能反映一個人的品行。以前老師常對我們說文如其人。所以如果我們決定把日記堅持下去,就要認真對待,因為我的日記是我思想變化的曲線圖,每一筆我都希望自己用心描畫。記得讀大專時我的一位同學看過我的日記後對我說:看過你的日記後一下改變了對你的認識。我追問了幾次他都沒有回答此前此後怎麼認識我的,也是從那時起我每次寫日記都是小心翼翼的。可是不管怎麼小心,如果沒有值得記錄的東西,即使寫上十萬個小心也起不到寫作的效果。所以要想打動自己就要深挖自己的生活軌跡,沒有生活糧倉想在日記裡充飢比畫餅充飢更可悲。

  其實不是緊緊這件事需要準備充足,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為它們準備糧草。我們準備了多少就意味著我們的事情能完成多少,靠誤打誤撞也許會完成我們所不能完成的事情,但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這樣的,很多事情必須通過自己充足的準備並按照自己準備的墊腳石一步步踏踏實實的做出來的。守株待兔不會每天都會發生的,處處留心皆學問世事洞察皆文章。

  努力,不是遇到事情賣力地肩扛背馱,而是要有認真的思考,周密的計劃,再加上事半功倍的巧力,就是我們看似輕鬆完成各種事情的根本。

看過的人還:

名家哲理散文大全
生活哲理散文精選
相關知識
最新生活哲理小散文
富有生活哲理的散文精選
生活哲理的散文精選三篇
生活哲理的散文精選三篇
真實生活哲理小故事精選
真實生活哲理小故事
最新簡短哲理小故事
生活哲理小故事
淺談人生的哲理性散文
關於人生的哲理性散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