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十大誤區
現在孩子的教育都擺在前列,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教育好孩子,父母在教育子女時,常步入誤區而不知,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1、給孩子講道理,孩子知道道理就應該按道理去做。
孩子是通過行為和感覺來感知道理的,他們很難懂得抽象的“道理"。追求快樂,逃避痛苦是孩子的天性。成人得到的道理是成人自己學習實踐到的,並不是孩子理解感受到的。
2、一切物質條件都準備好了,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
孩子們學習一是有興趣,二是能獲得快樂,三才是感恩。好的物質條件與好好學習之間並無必然的聯絡。如果他對學習無興趣,又不能從中獲得快樂,即使物質條件再好,他也無心學習。
3、什麼事也不用孩子做,只要學習就行了。
孩子的天性是“玩耍”,他通過興趣瞭解世界,通過感受探索未知。如一味地強迫孩子學習,只會適得其反。
4、專注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孩子的品格培養
培養孩子成“人",至少需要一二十年的“人化"過程。學習知識並不等於“人化"的全過程。
5、打罵完孩子後,只要哄好就沒事了
父母對孩子的打罵,從表面上看,哄好就沒事了。其實被打罵的感覺,會永遠地保留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形成惡性的“心錨”,成年後會出現緊張、焦慮、自卑等心理障得。
6、孩子理所當然地應該聽家長的話
因為我是你爸媽,所以你必須要服從於我。這種傳統文化根深蒂固,極不易讓孩子形成獨立、平等的人格。
7、我為孩子做了犧牲,孩子一定會感恩,一定會學好
家長的付出與孩子的成就,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只有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他才能學會感恩。如果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被家長代替了,這就等於剝奪了孩子的生存權和探索卅界的叔利。
8、做人的道理等孩子“懂事”後再教育
錯誤地認為學習是第一位,做人是第二位的。懂得做人是成功的關鍵,是人生的根本,從小就要教育培養。
9、批評是讓孩子改掉缺點的唯一方法
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優點逐漸取代缺點的過程。對孩子的批評更要注意方法,講究藝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0有條件地愛孩子
“只要你好好學習,我就會給你什麼……”這是典型的“有條件地愛”,其後果是孩子不會感恩,不會自律,目我價值也不會確立。應當“無條件地愛",即使孩子錯了,仍要無條件地愛。無條件地愛才是真愛;有條件地愛,本質上是一種“交換”。
篇二
1過分表揚或批評 適當的表揚有利於孩子樹立自信心,過分表揚,卻適得其反,這樣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識,做一點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揚,否則就不做;過分批評會 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長只要指出錯在哪裡就可以了,以幫他們吸取教訓。
2過於溫和 有時,父母應採取強制措施,讓孩子懂得淘氣應有限度,任何時候都不能有過分行為,在不良行為一開始就制止他,然後再解釋為什麼。
3大發雷霆 以為大發雷霆可震住孩子,但威信卻降低了,因此脾氣少發好。如果控制不住,可以先平靜一下,再回來嚴肅地指出孩子的錯誤,效果更好。
4濫用獎勵 “如果你不再往地上潑水,吃過飯我給你吃冰淇淋”。這種方法只能縱容他下次再犯,用獎勵的方法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實際上是賄賂孩子。
5從不懲罰 如果孩子對他的錯誤行為毫無意識的話,他是不會記住去改正的。孩子真的犯了錯誤,懲罰必不可少。
6公開爭吵 父母因教育方法不一致而公開爭吵,會使孩子感到不安全和不知所措,因孩子常常會模仿父母。故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保持一致。如果有不同意見,要避開 孩子進行討論,不要讓他感到只有一個人說了算,以免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不起作用。
7方式單一 總讓孩子在牆角罰站不會有多大作用。如孩子犯了錯誤,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愛好限制他的某些活動,如看電視、玩遊戲機或參加室外活動等。
8過分民主 幼兒缺乏經驗和判斷力,需要父母指導,對其過分民主,會把孩子寵壞,變得為所欲為。當然,孩子長大以後可以曉之以理,讓他們參與抉擇。
9永遠不對 如果你總認為孩子是錯的,會使他感覺自己很無能。即便他錯了,你可以提醒他,讓他知道你相信他有能力做到。不要用“你老是這樣,從沒做好過”這類 話指責他。
10不會道歉 如果父母錯了,不要忘記對孩子說:“對不起”。孩子與父母之間應互相尊重,這麼做也可以教會孩子怎樣道歉。
篇三
不要因為上班就對孩子感到內疚
沒有必要因為自己是上班一族便對孩子產生愧疚之感,更不要因為自己在孩子的問題上稍有疏忽便對此事一直念念不忘,惋惜、自責,這隻會使孩子對你有更多耍性子的藉口,或者說會留給孩子繼續依賴於你的餘地。
提示:面對家人時也要始終保持著那份自信。請記住,只有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才是對家人及自己的最大鼓勵。
命令般的語氣會令孩子的心情變壞
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不喜歡別人對自己發號施令或指手畫腳。因此,在打算與孩子共同完成某事或希望孩子處理某事時,記得要婉轉地對其加以勸導,而不是採用強硬的語氣釋出命令,最好能夠及時給予孩子適當的提醒或是建議,使孩子自覺地做出處理。
提示:人的心理有時就是這麼奇妙,如同那隨風搖擺的蘆葦一般,受周邊環境的影響起伏不定,變幻莫測。
再苦再累也不要對孩子發脾氣
無論處於何種情況下均不能使孩子對媽媽的工作產生反感。出於本能,孩子們都不希望媽媽離開自己,因此他們會認為媽媽之所以不能和自己在一起,之所以會發脾氣、抱怨,都是因為媽媽需要去工作。所以,上下班時,媽媽一定要始終保持微笑,令孩子感到上班對於媽媽而言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換句話說,就是要讓孩子認同“上班族媽媽”的形象。
提示:倘若這一天真的非常疲憊,媽媽可以將自身狀態如實地講給孩子聽,告訴他自己為什麼會不高興,告訴他自己也需要休息,並嘗試取得孩子的諒解。讓孩子學會去理解、體諒人。
不要強迫孩子學習
媽媽不應一味強迫孩子學習,而應首先了解孩子對於什麼事物感興趣,最好帶他進入相關領域體驗一番,從而自然引導孩子對學習產生動力及關注度。須知,強迫孩子學習極有可能使孩子對父母產生叛逆心理,並對學習失去興趣。
提示:首先就要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使他們有個穩定的情緒,父母給了他們足夠的愛,他們自然也會為不辜負父母的信任及期待,做出最大的努力。
不要將孩子視為人生負擔
撫養孩子長大的過程會令你感到疲憊與傷心,但孩子為你帶來的幸福卻遠勝於它。當然,就經濟方面而言,有了孩子以後定然要比兩人生活時拮据很多,但孩子所帶來的快樂與幸福一定會讓你感覺這一切都很值得。
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他人是非
純真的孩子就如同一面鏡子,他會將無意中自父母身上學來的言行如實反映出來。倘若父母吐露對於保姆的不滿,或是背地裡對孩子的老師肆意謾罵,即便那只是一種無意行為,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輕視自己的保姆或老師。
提示:母的言行舉止,哪怕只是一些微乎其微的小動作、小習慣也會對孩子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不要對孩子許下無法履行的承諾
父母不要輕易對孩子許下無法履行的承諾,一旦諾言許下,則一定要做到堅守不變。無法做到言行合一的父母永遠無法在孩子面前樹立起威信,甚至父母子女間最基本的信任也會因此受影響。
不要讓孩子產生疏遠感
孩子幼時所承受的孤獨及疏遠感會對孩子的性格和未來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因此無論工作有多繁忙,父母也不要長時間地遠離孩子,要始終將孩子視為生活的中心。
夫妻在孩子面前吵架是家庭禁忌
夫妻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口角,但切記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看著父母“張牙舞爪”、相互謾罵,孩子便會陷入一種極度不安與恐懼當中,這最終會使孩子產生嚴重的。
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
看不得孩子笨手笨腳的樣子,會幫助他們處理一切事務;另一種即使心中極不耐煩也會等著孩子自己完成所有事情。所謂熟能生巧,在反覆的嘗試過程中,孩子便會掌握獨自處理事務的要領,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從中獲得自信並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才是萬金難求的。
父母教育孩子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