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營養化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5-01-08

富營養化的產生原因

一談到水體的富營養化,使人們常常想到總氮、總磷超標。誠然,總氮、總磷等營養鹽是發生富營養化的必要條件。如果水體中總氮、總磷濃度很低,不可能發生富營養化。反之則不然,水體中總氮、總磷濃度的升高並不一定發生富營養化。富營養化的發生和發展是水體的整個環境系統出現失衡,導致某種優勢藻類大量生長繁殖的過程。因此要研究富營養化的發生機理和發生條件,實質上需瞭解藻類生物諸多差異,會出現不同的富營養化表現症狀,即出現不同的優勢藻類種群,並連帶出現各種不同類型的水生生物種類的失衡。但富營養化發生所必備的條件基本上是一樣的,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①總氮總磷等營養鹽相對比較充足;②鐵,硅等含量比較適度;③適宜的溫度,光照條件和溶解氧含量;④緩慢的水流流態,水體更新週期長。只有在上述四方面條件都比較適宜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某種優勢藻類“瘋狂增長” 現象,發生富營養化。食物鏈理論這是由荷蘭科學家馬丁·肖頓於1997年6月在“磷酸鹽技術研討會”上提出的。該理論認為,自然水域中存在水生食物鏈。如果浮游生物的數量減少或捕食能力降低,將使水藻生長量超過消耗量,平衡被打破,發生富營養化。該理論說明營養負荷的增加不是導致富營養化的唯一原因。生命週期理論這是近年來普遍為人們所接受的一種理論。它認為,含氮和含磷的化合物過多排入水體,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引起藻類大量繁殖,過多的消耗水中的氧,使魚類、浮游生物缺氧死亡,它們的屍體腐爛又造成水質汙染。根據這一理論,氮磷的過量排放是造成富營養化的根本原因,藻類是富營養化的主體,它的生長速度直接影響水質狀態。在合適的光照、溫度、pH值、硅以及其它營養物質充分的條件下,植物的生長取決於外界供給它們養分最少的一種或兩種,從藻類原C1o6H~0110N16P可以看出,生產1 kg藻類,需要消耗碳358 g,氫74 g,氧496 g,氮63g,磷9 g,顯然氮磷是限制因子。因此,要想控制水體富營養化,必須控制水體中氮磷等營養鹽的含量及其比例。食物鏈理論和生命週期理論爭論的焦點在於氮磷是否為引起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目前這兩種爭論尚未有最後的定論。但從目前我國水體的富營養化狀況來看,富營養化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用後者(生命週期理論)來解釋。水體富營養化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水體富營養化日益嚴重的今天,富營養化成因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對於該成因的研究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套較成熟的理論能夠在實際水體中用來預測富營養化發生;對於富營養化發生的各項指標還沒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嚴格量化的界定。因此,系統深入地開展水體富營養化發生原因的研究,對於有效地開展水體富營養化綜合治理與防治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長繁衍的過程。對於不同的水域,由於存在水域地理特性、自然氣候條件、水生生態系統和汙染特性等。農田化肥為促進植物生長,提高農產品的產量,人們常施用較多的氮肥和磷肥,它們極易在降雨或灌溉時發生流失。氮磷營養物的流失方式有:(1)隨地表徑流進入地面水體中;(2)下滲形成亞表面流(壤中流),通過土壤進行橫向運動,然後排入地表水體中;(3)通過土壤層下滲到地下水中。前2種是導致地表水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磷能以溶解或吸附於土壤上的顆粒態形式通過土壤微孔結構運動下滲至亞表面流中,然後進入江、河、湖泊或海灣,而氮(硝酸鹽氮)的滲透能力較強,能夠下滲到地下水中汙染地下水[3]。氮和磷在被土壤吸附與解吸過程中,其中一部分溶解於水中,另一部分則繼續保持吸附態,在運動中甚至會隨土壤顆粒沉積下來,成為湖、河或海......

富營養化的特點及其危害

(一)水體富營養化的機理 水體富營養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在自然條件下,湖泊也會從貧營養狀態過渡到富營養狀態,不過這種自然過程非常緩慢。而人為排放含營養物質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所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則可以在短時間內出現。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現象時,浮游藻類大量繁殖,形成水華。因佔優勢的浮游藻類的顏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現藍色、紅色、棕色、乳白色等。這種現象在海洋中則叫做赤潮或紅潮。 1.水體富營養化的機理:在地表淡水系統中,磷酸鹽通常是植物生長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統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鹽限制植物的生長以及總的生產量。導致富營養化的物質,往往是這些水系統中含量有限的營養物質,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統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鹽會導致植物的過度生長,而在海水系統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卻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汙染物加入就會消除這一限制因素,從而出現植物的過度生長。生活汙水和化肥、食品等工業的廢水以及農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無機鹽類。天然水體接納這些廢水後,水中營養物質增多,促使自養型生物旺盛生長,特別是藍藻和紅藻的個體數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類的種類則逐漸減少。水體中的藻類本來以硅藻和綠藻為主,藍藻的大量出現是富營養化的徵兆,隨著富營養化的發展,最後變為以藍藻為主。藻類繁殖迅速,生長週期短。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後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斷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厭氧微生物分解,不斷產生硫化氫等氣體,從兩個方面使水質惡化,造成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殘體在腐爛過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釋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類等生物利用。因此,富營養化了的水體,即使切斷外界營養物質的來源,水體也很難自淨和恢復到正常狀態。 關於水體富營養化問題的成因有不同的見解。多數學者認為氮、磷等營養物質濃度升高,是藻類大量繁殖的原因,其中又以磷為關鍵因素。影響藻類生長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如陽光、營養鹽類、季節變化、水溫、pH值,以及生物本身的相互關係)是極為複雜的。因此,很難預測藻類生長的趨勢,也難以定出表示富營養化的指標。目前一般採用的指標是:水體中氮含量超過0.2-0.3ppm,生化需氧量大於10ppm,磷含量大於0.01-0.02ppm,pH值7-9的淡水中細菌總數每毫升超過10萬個,表徵藻類數量的葉綠素-a含量大於10μmg/L。 2.營養物質的來源:水體中過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未加處理或處理不完全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有機垃圾和家畜家禽糞便以及農施化肥,其中最大的來源是農田上施用的大量化肥。 (1)氮源 農田徑流挾帶的大量氨氮和硝酸鹽氮進入水體後,改變了其中原有的氮平衡,促進某些適應新條件的藻類種屬迅速增殖,覆蓋了大面積水面。例如我國南方水網地區一些湖叉河道中從農田流入的大量的氮促進了水花生、水葫蘆、水浮蓮、鴨草等浮水植物的大量繁殖,致使有些河段影響航運。在這些水生植物死亡後,細菌將其分解,從而使其所在水體中增加了有機物,導致其進一步耗氧,使大批魚類死亡。最近,美國的有關研究部門發現,含有尿素、氨氮為主要氮形態的生活汙水和人畜糞便,排入水體後會使正常的氮循環變成“短路循環”,即尿素和氨氮的大量排入,破壞了正常的氮、磷比例,並且導致在這一水域生存的浮游植物群落完全改變,原來正常的浮游植物群落是由硅藻、鞭毛蟲和腰鞭蟲組成的,而這些種群幾乎......

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原因是什麼

天然水體中由於過量營養物質(主要是指氮、磷等)的排入,引起各種水生生物、植物異常繁殖和生長,這種現象稱作水體富營養化.   這些過量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於農田施肥、農業廢棄物、城市生活汙水和某些工業廢水.   汙水中的氮分為有機氮和無機氮兩類,前者是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質、多肽、氨基酸和尿素等,後者則指氨氮、亞硝酸態氮,它們中大部分直接來自汙水,但也有一部分是有機氮經微生物分解轉化作用而形成的.   城市生活汙水中含有豐富的氮、磷,如人體排洩含有一定數量的氮,使用含磷洗滌劑,含有大量的磷等.另外如磷灰石、硝石、鳥糞層的開採、化肥的大量使用,也是氮、磷等營養物質進入水體的來源.   一般來說,總磷和無機氮分別為20毫克/立方米和300毫克/立方米,就可以認為水體已處於富營養化的狀態.富營養化問題的關鍵,不是水中營養物的濃度,而是連續不斷地流入水體中的營養鹽的負荷量,因此不能完全根據水中營養鹽濃度來判定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水體中營養物的極限負荷量有兩種表示方法:   單位體積負荷量:克/(立方米.年)   單位面積負荷量:克/(平方米.年)   據研究,如進入水體中的磷大部分以生物代謝的方式流入時,則貧營養湖與富營養湖之間的臨界負荷量是:總磷為0.0.5克/(平方米.年),總氮為5~10克/(平方米.年).總之,對發生富營養化作用來說,磷的作用遠遠大於氮的作用,磷的含量不很高時就可以引起富營養化.   在自然界物質的正常循環中,湖泊會由貧營養湖發展為富營養湖,進一步又發展為沼澤地和乾地,但這一歷程需要很長的時間,在自然條件下需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但由於水體汙染而造成的富營養化將大大促進這一過程.如果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大量而連續地進入湖泊、水庫及海灣等緩流水體,將促進各種水生生物的活性,刺激它們異常繁殖(主要是藻類),這樣就帶來一系列嚴重後果:   (1)藻類在水體中佔據的空間越來越大,使魚類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衰死藻類將沉積塘底.   (2)藻類種類逐漸減少,並由以硅藻和綠藻為主轉為以藍藻為主,而藍藻有不少種有膠質膜,不適於作魚餌料,而其中有一些種屬是有毒的.   (3)藻類過度生長繁殖,將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劇變化,藻類的呼吸作用和死亡的藻類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有可能在一定時間內使水體處於嚴重缺氧狀態,嚴重影響魚類的生存.

水體富營養化是怎麼原因?

口、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在自然條件下,湖泊也會從貧營養狀態過渡到富營養狀態,不過這種自然過程非常緩慢。而人為排放含營養物質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所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則可以在短時間內出現。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現象時,浮游藻類大量繁殖,形成水華(淡水水體中藻類大量繁殖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因佔優勢的浮游藻類的顏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現藍色、紅色、棕色、乳白色等。這種現象在海洋中則叫做赤潮或紅潮。

水體富營養化什麼原因造成的

水體富營養化跟生活汙水排入,地表徑流,雨汙水排入都有關係,種植用的化肥,農藥中都有氮磷等營養鹽,空氣汙染,這些雨水等都會給水體帶來營養物質,久而久之,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富集,就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當然影響最大的是生活汙水。

相關問題答案
富營養化的原因?
出現再城市化的原因?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
腰椎鈣化的原因?
世界貧富差距大的原因?
時效硬化的原因?
青藏冰川融化的原因?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原因?
人口老齡化的原因論文?
地球上四季變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