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體形成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11-28

過冷奧氏體在什麼條件下形成粒狀珠光體

1)共析碳鋼加熱奧氏體化後緩慢冷卻,在稍低於A1(727度)溫度時奧氏體將分解成為鐵素體與滲碳體的混合物,即珠光體,其典型形態呈片狀或層狀。其片層間距主要取決於珠光體的形成溫度,同時也受合金元素的影響。

2)將片狀珠光體加熱至略高於A1點的溫度,在此溫度下保溫,即經過球化退火處理,使片狀滲碳體球狀化就得到粒狀珠光體。

如何區分出珠光體和貝氏體?

金屬學原理金屬熱處理原理水草貝貝(站內聯繫TA)珠光體是過冷奧氏體等溫轉變的產物,貝氏體是低溫轉變產物,分上貝氏體和下貝氏體。珠光體顧名思義就是組織比較圓潤的,憑自己理解寫的,可能不是很專業,希望對你有用。vince(站內聯繫TA)珠光體一般有片層狀的顆粒狀的,而且兩者硬度也有區別的。建議:工藝、金相、硬度 綜合區別bushliu5516(站內聯繫TA)建議好好學習金屬學原理和熱處理原理,不同的材料中珠光體的形態會有一定的差別,貝氏體也一樣。outsider23(站內聯繫TA)珠光體是由鐵素體+滲碳體組成,呈片層狀;貝氏體具有一定的危險關係,且滲碳體通常位於鐵素體基體間或其中。outsider23(站內聯繫TA)不好意思,應該是位相關係gms(站內聯繫TA)珠光體是一層滲碳體和一層鐵素體的有機結合,是一層一層的,是高溫轉變組織產物;貝氏體分粒狀貝氏體、上貝氏體(羽毛狀貝氏體)、下貝氏體(針狀貝氏體)和馬氏體相似。無極863(站內聯繫TA)建議看看劉宗昌的《過冷奧氏體擴散型相變》lisanxo(站內聯繫TA)一般顯微鏡下好像看不出珠光體片狀結構吧,而且珠光體與貝氏體冷卻速率不同,自己去理解吧,書上說的有點亂,再結合其他檢測設備去確定1qaaw3(站內聯繫TA)你想怎麼區別?要是打硬度就好區分了 珠光體比貝氏體軟多了 但要是看金相區分就需要看二者的組織形貌了 珠光體有片層和粒狀兩種,貝氏體分上貝和下貝 上貝羽毛狀 下貝針狀或片狀,你可以看看熱處理的書情不能已(站內聯繫TA)從形貌上看,珠光體組織紋理細長而彎彎曲曲,而貝氏體組織紋理都是如同箭一般一根根直直的出去!huangjian368(站內聯繫TA)珠光體根據片層間距可分為珠光體、索氏體、和屈氏體,粒狀珠光體和貝氏體的形貌相近,但上貝氏體和下貝氏體的形狀也不一樣!可以找找相關的書看看!:hand:石頭段(站內聯繫TA)把固態相變原理書拿過來看看。上面講的很詳細xmchjl(站內聯繫TA)轉變溫度不同,冷卻速度不同,結果片層狀厚度有區別,這點在金相顯微鏡下觀察最明顯jgf0573(站內聯繫TA)拿到樣首先應該問清工藝吧,有工藝進行初步判定,接著看金相,這方面可以看些材料科學基礎、熱處理原理啥的,當然熱處理手冊更好啦,至於實驗測定方法,如硬度在實際應用中並不一定能很好的解釋,甚至會出現珠光體的硬度大於貝氏體的情況。。。zhang3nan2(站內聯繫TA)珠光體與貝氏體是熱處理冷卻速率不同決定的,珠光體的冷卻速度慢一些,貝氏體快一些。珠光體組織是由鐵素體與滲碳體交替形成的片層狀組織,而貝氏體組織形貌種類較多,比較複雜。希望對你有幫助。beiniao(站內聯繫TA)自己做熱處理,做個珠光體和貝氏體,然後做金相看看;貝氏體比珠光體硬度高。single7194(站內聯繫TA)說結構不同的都是在照搬書本,實話告訴你吧,即便是在SEM下,珠光體與粒狀貝氏體混雜在一起的時候,都是難以分辨出來的。至於上貝氏體和下貝氏體,和粒狀貝氏體根本就不一樣。我做的貝氏體鋼很難找到純粹的珠光體,因為珠光體形成以後粒狀貝氏體也會在周圍形成。理論上珠光體是層片結構的,但是新形成的粒狀貝氏體與珠光體混雜在一起,粒狀碳化物析出以後,在SEM下看起來,珠光體中的碳化物也是短小的桿狀或是粒狀。最後,無法辨認。LZ去試試顯微硬度吧,可能做的出來。還有,如果你的鋼珠光體含量比較多,可能容易找到。打算用金相分辨的,我覺得還是放棄好了。

珠光體與鐵素體怎麼區別

珠光體是由奧氏體發生共析轉變而成,其由鐵素體和滲碳體組成,珠光體組織較鐵素體組織強度高,塑性差。

託氏體 屈氏體 珠光體 怎麼樣產生

前提看一看過冷奧氏體等溫轉變曲線和連續冷卻轉變曲線!!!

託觸體 屈氏體是調製後組織。珠光體是退火後的組織。

珠光體的形貌在光學顯微鏡下和電子顯微鏡下有何區別,原因是什麼

珠光體依片間距不同可以分成珠光體、索氏體、託氏體三種。 珠光體的形貌在光學顯微鏡下索氏體,片間距為80~150nm;在電子顯微鏡下為託氏體,片間距為30~0nm。原因是不同的顯微鏡看到的片間距不同,所以會看到不同的形貌。

珠光體是由奧氏體發生共析轉變同時析出的,鐵素體與滲碳體片層相間的組織,是鐵碳合金中最基本的五種組織之一。代號為P。得名具有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澤。

珠光體,或稱波來鐵,英文為pearlite,是鋼鐵的一種由鐵素體和雪明碳鐵構成的層狀組織。波來鐵中通常含有88%的肥粒鐵和12%的雪明碳鐵,整體的含碳量約為0.8%。波來鐵組織在鋼的顯微組織中是最常見的。

一、基本分類:

其形態為鐵素體薄層和滲碳體薄層交替重疊的層狀復相物,根據片層間距分為屈氏體和索氏體。

在400倍光學顯微鏡下可以分辨的(片層間距為0.25~1.9μm),稱為珠光體。

在600倍以上光學顯微鏡下才可以分辨(片層間距為30~80nm)的稱為屈氏體(託氏體也譯做屈氏體)。

介於兩者之間的稱為索氏體。

三者總稱為珠光體。

二、形成原因:

1)片層間距隨轉變溫度的降低而減小;

2)片層間距的倒數與過冷度呈線性正相關關係;

3)片層間距的細小程度受可能獲得的驅動力限制。

奧氏體化溫度、轉變前奧氏體晶粒大小,隻影響珠光體團的大小,對片層間距無影響。

相關問題答案
珠光體形成的原因?
北極光形成的原因?
皮膚粗糙形成的原因?
山上霧形成的原因?
絲綢之路形成的原因?
新生兒黃疸形成的原因?
堰塞湖形成的原因?
太行山峽谷形成的原因?
霧霾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沙漠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