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指數的臨床意義?
休克指數怎麼算? 40分
休克指數=脈搏/收縮壓,表示血容量正常
0.5為正常
=1為輕度休克,失血20%-30%
>1為休克
>1.5為嚴重休克,失血30%-50%
>2為重度休克,失血>50%
簡述休克的一般監測包括哪些指標,有何意義
休克的一般監測包括:
a、意識狀態可反映腦組織血循環情況;
b、皮膚和肢體表現可反映微循環及末梢循環;
c、脈搏和血壓:脈率增快多出現在血壓下降之前,是休克的早期診斷指標。血壓下降,收縮壓小於90mmHg、脈壓小於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表現;血壓回升、脈壓增大則是好轉的徵象。
d、呼吸:呼吸深快表示有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急促,血氧飽和小於百分之九十,動脈血氧分壓小於60mmHg,吸入純氧後仍無明 顯升高,提示有急性呼吸衰竭(ARDS)。潮式呼吸則常提示合併有腦水腫及顱內高壓。
e、尿量是反應腎血流量灌注情況的很有價值的指標,也能反應生命器官的血流灌注情況。尿量<30ml分,比重高,則提示血容量不足。如尿量<20ml/分時,比重低且恆定在1.010左右,尿中有管型,則提示有急性能衰竭。
休克指數
休克指數=脈搏/收縮壓,表示血容量正常=1.5,損失1500ml血,損失量33%;
血常規檢查的臨床意義
(1) 紅細胞計數(RBC) (單位:10^12/L) 大於正常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小於正常值,貧血,出血。 (2) 紅細胞壓積(HCT) (單位:%) 大於正常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液濃縮如脫水、大面積燒傷,補液的參考值;小於正常值,貧血,出血。 (3)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 (單位:fL) 大於正常值,營養不良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獲得性溶血性貧血、出血性貧血再生之後、甲狀腺功能低下;小於正常值,小細胞低色素貧血、全身性溶血性貧血。 (4) 紅細胞分佈寬度 (單位:%) 大於正常值,用於缺鐵性貧血的診斷與療效觀察,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鑑別診斷,貧血的分類;小於正常值,比正常人的紅細胞更整齊,臨床意義不大。 (5) 血紅蛋白濃度(HGB) (單位:g/L) : 大於正常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小於正常值,貧血,出血。 (6)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 (單位:pg) 大於正常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小於正常值,貧血,出血。 (7)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單位:g/L) 大於正常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小於正常值,貧血,出血。 (8) 白細胞計數(WBC) (單位:10^9/L) 大於正常值,常見於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減少常見於流感、麻疹等病毒性傳染病及嚴重敗血症、藥物或放射線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小於正常值,白細胞減少症,脾功能亢進,造血功能障礙,放射線,藥物,化學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瘧疾,傷寒,病毒感染,副傷寒。 (9) 單核細胞計數(MONO) (單位:10^9/L) 大於正常值,見於某些細菌感染、單核細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急性傳染病恢復期等;小於正常值,無重要臨床意義。 (10) 單核細胞比例(MONO%) (單位:%) 大於正常值,見於某些細菌感染、單核細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急性傳染病恢復期等;小於正常值,無重要臨床意義。 (11) 中性粒細胞計數(NEUT) (單位:10^9/L) 大於正常值,見於急性化膿性細菌感染、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或血細胞破壞、敗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小於正常值,見於傷寒、副傷寒、病毒性感染、瘧疾、粒細胞缺乏症、化學藥物中毒、X線和放射線照射、抗癌藥物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進等。 (12) 中性粒細胞比例(NEUT%)( 單位:%) 大於正常值,見於急性化膿性細菌感染、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或血細胞破壞、敗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小於正常值,見於傷寒、副傷寒、病毒性感染、瘧疾、粒細胞缺乏症、化學藥物中毒、X線和放射線照射、抗癌藥物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進等。 (13) 淋巴細胞計數(LY) (單位:10^9/L) 大於正常值,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小於正常值,免疫缺陷、長期化療、X射線照射後。 (14) 淋巴細胞比值(LY%) (單位:%) 大於正常值,百......
休克指數怎樣計算
心率:收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