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的意義是什麼?
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1991年,東京創業創新教育國際會議從廣義上把“創業創新教育”界定為:培養最具有開創性個性的人,包括首創精神、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養。 教育部在《關於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於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 政府高度重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堅持強基礎、搭平臺、重引導的原則,打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環境,優化創新創業的制度和服務環境,營造鼓勵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環境,著力構建全覆蓋、分層次、有體系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簡述創新創業的意義?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還將有助於加快不同群體和階層間的流動融合,形成更加良性和諧的社會互動。
創新創業的3個意義?
一、是一個事業,一個改變。
二、一種觀念的進步,改變狀態和思維方式。
三、創業也是實現人生自由的一種途徑,創新是發展的方法。
創新對未來求職創業有什麼意義
1.有利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大學的創業能力有利於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創業能力是一個人在創業實踐活動中的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能力。一個創業能力很強的大學畢業生不但不會成為社會的就業壓力,相反還能通過自主創業活動來增加就業崗位,以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
2.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目前,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招聘大學生,既要看畢業學校,還要看大學生實踐經驗,而實踐能力水平的高低成為用人單位選賢任能的重要標準之一。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創業這一平臺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積累更多實踐的經驗以及社會經驗,提前為畢業後進入好公司打好基礎。
3.、有利於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大學畢業生通過自主創業,可以把自己的興趣與職業緊密結合,做自己最感興趣、最願意做和自己認為最值得做的事情。在五彩繽紛的社會舞臺中大顯身手,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並獲得合理的報酬。
4.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近年來,商品經濟時代的飛速發展,就業危機越來越嚴重,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在如此的壓力之下,具有創新思想就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只有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思想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在創業過程中,學會邏輯分析,全方位思考,面對問題不斷改進不斷創新,提高了思維的活躍性。
新時期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義是什麼
心理素質所謂心理素質是指創業者的心理條件,包括自我意識、性格、氣質、情感等心理構成要素。作為創業者,他的自我意識特徵應為自信和自主;他的性格應剛強、堅持、果斷和開朗;他的情感應更富有理性色彩。成功的創業者大多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面對成功和勝利不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碰到困難、挫折和失敗時不灰心喪氣,消極悲觀。
具備了心理素質還不夠,還應該要有身體素質,所謂身體素質是指身體健康、體力充沛、精力旺盛、思路敏捷。現代小企業的創業與經營是艱苦而復唬的,創業者工作繁忙、時間長、壓力大,如果身體不好,必然力不從心、難以承受創業重任。
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的目的意義
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整合創新創業要素,搭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的平臺,引導更廣泛的社會資源支持創新創業,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一)提升創新創業水平。通過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培育高水平、高層次、高素質的創業團隊和具有核心創新能力的高成長性戰略性新興產業源頭企業,提升新時期創新創業水平。(二)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全民創新創業精神,吸納優秀創新創業人才,營造“鼓勵創新、支持創業”的氛圍,在全社會掀起創新創業的高潮,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三)弘揚創新創業文化。探索科技與文化的結合,充分利用電視、新媒體等互動方式,宣傳創新創業人物,樹立創新創業品牌,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參與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四)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利用市場機制,聚集各種創新資源,吸納包括銀行、創業投資機構在內的社會各方力量廣泛參與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投入,為創新創業團隊和企業搭建融資服務平臺,促進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什麼意義
①有利於創造更多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市場,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2分)②有利於促進信息網絡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實現我國經濟轉型升級;(3分)③有利於激發人的創造力,促進技術成果轉化,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3分)④有利於增加更多的市場主體,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活力;(2分)⑤有利於促進就業,讓人們在創業創新中不僅創造物質財富,而且也實現精神追求和人生價值。(4分)(其他合理答案參照得分。)
大眾創業的意義
大眾創業是富民之本。這不僅是一種社會行為,也是一種經濟調控,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源泉。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給青年人在選擇人生線條中多謀一種思維、多擔一份責任,多一份人生磨練。“創業”在本質上就是創新精神,激發創造熱情。實現小康社會,不但要保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還要保證經濟增長的實惠讓百姓分享。要達到這一目標,不僅要合理的制度建設和政策引導,還要激發全民的內心創富動力。 當今時代,既是創新的時代,又是創業的時代。中國政府用“有形之手”,為創業者“解繩鬆綁”降低門檻改革是當代中國最大的紅利。於創新創業者而言,這種“紅利”就是准入門檻的逐步降低。作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環節,中國政府簡政放權實際上是重新賦予民眾自主發展的權力,讓年輕人重新煥發出創業精神,投身於創新創業的時代潮流。
創業的概念和意義 創新精神的內容和作用
創業創新的意義不止於穩經濟
自從《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要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各地創業創新之火迅速呈現燎原之勢。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鼓勵創業創新已成為穩增長、保就業、促轉型的重要抓手,被認為是中央推進經濟工作的“一招妙棋”。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正被實踐證明,這裡不必贅言。需要指出的是,“雙創”戰略看似是個純經濟政策,其影響和意義卻絕不止於經濟領域。各地政府不應僅將其視作穩增長的短期政策工具,更要用長遠的眼光,重視其在轉變政府職能、提升社會治理、保障社會公平等方面的溢出效應。
比如,鼓勵創新創業將倒逼一些地方政府轉變發展觀念。這些年,少數地方將抓經濟工作等同於“抓項目”,有的甚至異化為抓“招商引資”。在一些官員心目中,只要一年搞定一兩個大項目,GDP就有了保證、財政就有了來源、各項指標就能順利完成。為了找項目,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資時要求幹部職工全員上陣,甚至還要攤派任務指標。為了上馬某個項目,有的地方不惜違反政策給優惠,違反百姓意願搞拆遷,破壞生態環境搞徵地。在這種思路引領下,經濟工作的任務似乎變得十分明確,發展經濟的政績也能較快體現出來,但發展卻留下大量後遺症,並且不可持續。
與上述思路不同,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則是要讓群眾唱主角,把大眾請到經濟發展的中心舞臺。政府不能再將目光僅僅盯在少數幾個大企業、大項目身上,必須徹底轉變理念,思考如何更好提供公共產品,更加科學地開展市場監管。本質上,這就是要求政府主動“自我革命”:只有破除了不合理的行政審批門檻,創業者才能順利走進市場;只有提供相對完善的社保醫療,創業者才能減少後顧之憂;只有搭建起科技、人才、融資等公共平臺,創業創新的社會成本才能降低;只有科學履行市場監管、加強產權保護,創業創新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可以預見,創業創新的大潮有望倒逼政府轉變經濟工作思路,轉變社會事務管理方式,這種作用顯然具有更加長遠的意義。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還將有助於加快不同群體和階層間的流動融合,形成更加良性和諧的社會互動。從政府治理的角度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必須防止不同群體的相對固化和階層割裂。試想,如果農村人難以找到進入城市的通道,年輕人要獲得成功必須“拼爹”,擁有財富者可以一勞永逸,那長此以往,社會的公平公正就會遭到質疑,社會創新創造的活力也將降低。政府通過鼓勵創業創新,正是要打破這樣的固化與割裂,給一切有才能、肯拼搏、願奮鬥的人搭建公平的競爭平臺和上升通道,給他們人生出彩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將在全社會發揮巨大的示範引領意義和精神凝聚力量。
正是從這些意義上說,我們重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穩經濟作用的同時,還要密切跟蹤其可能產生的其他積極效果。因此,我們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願意赴基層實現夢想而喝彩,為大量城市“白領”、“金領”有勇氣從頭創業而叫好,為已經取得成功卻再起航的二次創業者而鼓掌,更期待著政府部門能夠與創業創新者良性互動,使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充滿動力與活力。
創新創業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有哪些?
創新創業教育是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大學生不僅要學習和掌握紮實的科學理論知識,還要有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勇於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實踐,在創業中成就事業,在創業中成長成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符合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有利於幫助大學生更新就業思路,轉變就業觀念,樹立創新精神、強化創業意識;有利於幫助大學生掌握創業方法,養成克服困難、承擔風險的心理和意志;有利於幫助大學生積累實踐經驗,增強實踐能力,增長實踐本領,為成長成才奠定紮實的基礎。隨著一系列鼓勵就業創業政策的出臺,我們的大學生將在人生事業的征途上創造輝煌的業績,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