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教師教好自己孩子的十個絕招?

城市裡的中小學教師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優秀人才的並不多,即便是十分優秀的中小學教師,他們的子女能成為傑出人才的比例要大大低於其它知識分子階層。他得出一個結論,城市的中小學教師給予子女的優勢不多,跟農村的中小學教師相比,他們的子女往往不能從教師型父母那兒獲得多少優質的教育資源。

  為什麼優秀教師反倒教不好自己的子女?一線教師如何教好自己的孩子?教師需要認真瞭解自己的職業特點,因為教師家庭教育的優勢與隱患都與教師的職業有關。對症下藥,身為教師的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時要注意十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招自身定位:不做老師做朋友

  教師大多數是管理主義者,當下的中小學教育,與其說是教育,不如說是管理;而教育不是管理,是互相影響和溝通,就如孔子那樣,與學生一塊生活,在共同生活的過程中傳道授業解惑;如蘇格拉底一樣,跟學生一邊散步一邊聊天,創設一種比較輕鬆愉悅的氛圍。

  教師在學校是學生的管理者,在學生面前莊重、嚴肅,在家裡仍習慣性地做權威、當老師,這種做法是不恰當的。孩子在學校要面對很多老師,會產生一些緊張的情緒,回到家裡需要緩解這種緊張情緒,可是如果你回到家裡仍然以教師的面孔出現,孩子的緊張情緒就得不到排解,學校與家庭的雙重壓力就會使孩子的大腦發育、心理髮育受到影響。教師在學校要嚴格履行自己作為教師的職責,回家後應該立即轉變角色,變成一個溫柔賢惠的好媽媽、開朗愛玩的好爸爸,要做孩子的朋友。

  第二招拒絕“斯文”:讓孩子充滿活力

  一般來說,教師的生活方式較穩定、且清靜。這種生活方式對孩子學習是最有益的,所以教師的孩子“問題生”佔的比例很少。但是,這種穩定、規律、清靜的生活,對孩子來說也有害處,可能會造成孩子應變能力的缺乏。一旦生活不規律,孩子就難於適應,害怕挑戰性的活動和生活,生存能力差。

  做教師的家長要避免把孩子的生活搞得太文靜、太規律、太清靜,可以適當讓孩子參與較為激烈的體育活動,比如籃球、足球等,在強健體魄的同時,提高機體的運動平衡能力和反應速度;也可以給他們安排一些有挑戰性的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孩子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實際的困難,努力去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的過程,就是增強他們的應變能力的過程。以免將來真的遇到什麼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吃大虧。

  

第三招拓展視野:培養孩子獨立人格

  教師人際交往的圈子小,普遍單純且不善交際。這種生存環境對於教師自身而言無大礙,但對教師的子女而言,尤其是對城市的中小學教師子女,會有很大的制約。父母人脈資源的睏乏,社會活動內容少,無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活動空間,孩子的視野也會相對窄小。

  教師要改變這種狀態,一定從自身做起,要關注時代的走向,要創造機會讓孩子瞭解現實的不同層面,培養孩子對社會的感知力。帶孩子外出走動,增強孩子的閱歷,鼓勵孩子多跟不同層面的人交往,敢於在陌生的環境中確立自己的主張。可以創造各種條件拓展孩子的視野,帶孩子郊遊、上興趣班、去福利院做義工,專注地研究某種動植物,到大街小巷尋找城市發展的足跡等等,這些有益的活動,只要鼓勵孩子堅持做一兩樣,都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孩子處世的情懷,會增強孩子主動跟人交流的願望,提高孩子感受實踐之美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第四招切莫包辦:引導孩子認識自我

  雖然教師的交際圈子小,但在教育口是有人脈的,所以社會上“上學難”的問題對於教師來說就不存在了。但就孩子是否應該在自己教書的學校上學的問題,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教育專家建議最好別把孩子放在自己教書的學校。孩子在自己教書的學校,勢必得到同事的照顧,孩子各方面都會順風順水,不利於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

  教師千萬別自以為是,總給自己孩子包辦、設計前程。教師能幫孩子認識自我,然後實現自我,但是千萬不要認為,按你的計劃做,孩子就能塑造成你心目中的樣子,畢竟孩子不是機器。

  

第五招立足現實:教好社會這本大書

  教師家庭的道德氛圍普遍比較好,孩子容易養成好品德,但孩子的一些心理問題容易被教師誤認為是品德問題。教師習慣以聽話、乖巧做為衡量學生德養的一條重要尺規,把不聽教、言行不合常規的孩子視作後進生。長期的職業習性,使得大多數教師擔心自己的孩子也會像班上某個特別難教的孩子一樣最終成為差或壞的學生,甚至有時會把差生的缺點投射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教師不必太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變壞,問題在於你們應該注意孩子會不會變得太窩囊、受欺負,一定要教孩子用什麼方法保護好自己。要讓孩子瞭解社會,要懂什麼是壞事、誰是壞人。千萬別把孩子關在一個“無菌的隔音箱裡”,否則當孩子走向社會,就會發現社會中有太多“勾心鬥角”“騙局”,滿腦子都是仁義道德,那個時候他會非常苦惱,弄不好會崩潰,甚至自殺。

  

第六招角色轉換:把不愉快留在家門外

  很多人對教師工作的不理解,他們不懂得幾節課的背後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備課,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批改作業,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研究學生,教師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心上的工作是沒有時間限制的。

  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高,而學生的思想十分複雜、人數眾多,不快樂的問題很容易被帶回家,這樣做其實是不對的。在走進家門之前,要告誡自己:不要把不愉快的事情帶回家,我一回到家要立即變換角色,要使家庭變得溫馨、和諧,這樣暗示自己以後再推門進去。教師在學校就把工作的事情裝在腦子裡,在家就把家裡的事情裝在腦子裡,這是一種思想習慣或心理習慣,養成這樣的習慣對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有必要的。

  

第七招合理期待:兒女非聖賢孰能完美?

  教師在學校會經常和優秀的孩子打交道,有時就會有意無意去讚美優秀的孩子。如果回到家,把優秀的孩子自己有問題的孩子對照,大多數孩子是不接受的。

  作為教師角色的家長,在面對這樣的孩子要注意一些策略:不能對照太多,否則會讓自己的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或反抗心理。可以讓那些優秀的孩子到家裡去玩或跟自己的孩子交朋友,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的孩子,而明顯的好賴的對照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正如教育家孔子所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還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願,但是,我們對待自己的子女應該承認他們目前的現實,對他們的期望值不能太高,不能給子女過多的學習壓力,也不能將自己的子女和班級中的最好的學生相比較,因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所以,我們用一顆正常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子女,在孩子成績下降後,不能有過多的指責,而應該更多地幫助他找出原因,幫助他們掌握解題的方法。

  

第八招平和態度:給孩子十二分的耐心

  教師往往都有一種職業病,面對學生有足夠的耐心,百問不煩,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為學生解決問題,因為這是你作為教師的職責所在;一旦回到家裡,面對自己孩子問的問題,往往不能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說話。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回到家裡,你就是媽媽、爸爸而不是教師解答學生的問題,角色轉換之後,你就會有一種平和的態度,孩子有問題我要幫他解決,留足夠的時間去跟孩子交流、溝通,以朋友的身份來傾聽或解決孩子的問題。

  

第九招榜樣作用:熱愛知識注重再教育

  教師大多畢業於師範院校,已經學習掌握了較多的教育方面的知識,也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學生,有時想不到要更新自己的知識,甚至於大批一線教師喪失了對新知識的感知力,普遍陷在繁瑣、龐雜的事務性工作中。這類教師的落後觀念和陳舊的教學策略,也會相應地帶到家裡,造成孩子人格、個性成長上的缺憾。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倘若整日跟知識打交道的父母其實並不熱愛知識,孩子的潛意識裡也不會由衷地尊重知識。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在教學中獲得好的成果,才能在家裡創造一份和諧,很好地維繫親子關係。孩子無論在哪一個成長階段,父母都能以一個真正的教師的高度跟孩子溝通,那麼,無論多麼平凡的孩子都會脫穎而出。

第十招從心開始:溝通交流產生美

  教師在學校教會了那麼多孩子,使那麼多孩子優秀,回到家裡就很自然的覺得自己的孩子也得優秀。教師千萬別把自己的孩子當做不用教就會的孩子或有先知先覺的孩子,否則就很難有耐心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另外,教師每天在學校要上課、要跟學生交流,說了太多的話,回家後就什麼話都不想說了。這確實是一個職業性的問題。作為教師角色的家長在瞭解了這個現象之後,就應該主動跟孩子平等的溝通、交流,一方面可以密切親子關係,一方面可以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幫助孩子解決,每天發現一點解決一點,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你的孩子開始變得優秀了。

  身為教師,面對繁重的教學工作之外,必須把對自己的子女教育問題當做重大的人生課題來對待。應當客觀地對待自身的工作環境,變劣勢為優勢,為教育子女多出一份心力。有一位過來人說:“再優秀的老師,如果自己的子女沒有教育好,其優秀的程度都是十分有限的。”藉此與所有的教師同行共勉:先成為好父母,然後才是好老師。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