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心理學理論?

現在有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能更多地運用心理學理論,使得教學方法更能切合學生實際,做到有的放矢。作為數學教師,在課堂數學教學中,我們的具體操作是:

1. 創設情境。

德國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個體行為不僅受個體內部條件影響,還受群體壞境的制約。因此,教學情景與教學氛圍的創設,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數學知識間的邏輯聯絡,創設一定的數學教學情景,以引起學生認知的內部矛盾衝突,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的愉快的進行學習。

2. 目標實施

呈現一些密切相關的、包容廣泛但又非常容易使人記憶和理解的引導性材料——先行組織者,幫助學生建立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在“已經掌握的知識“和”需要掌握的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

3. 師生互動

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自身的活動來認識和接受新知識,提高數學能力。實行“小教師“制度,是調動學生內在動力非常有效的手段,學生剛上高中,對學習是充滿信心的,然而由於怕丟面子等心理因素的影響,慢慢地會出現不敢大膽發言,學習過程中”等結論“現象比較嚴重,學習的主動性逐步減弱。

4. 心理疏導

課堂上(也包括課後),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反應,教師根據觀察到的學生狀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使教學目標能順利實現。

5. 效果檢查

一個班有十幾名學生,程度肯定有差異,在檢查學習效果的時候,有意識地合理設定問題坡度、分層遞進,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通過前期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使我們意識到,針對不同的班型、生源狀況、知識結構,我們應該有不同的課堂操作方式,以適應不同層面學生的發展需求。如,對於理科重點班的學生,多數都是本年級學習上的佼佼者,他們一般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習慣良好,而且有苦耐勞的精神,即使有少數時候出現懶散放鬆的時刻,也會在班集體良好的學習氛圍感染下,迅速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因此,教師在這裡主要起著“導師“的作用,培養學生好的學習方法是主要任務。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