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展質量管理活動?
怎麼開展質量管理工作?
以成熟的質量管理體系為模型建立屬於你們自己的質量管理體系,過ISO認證不是目的,目的是要看到這個體系的作用,而且作為一個小私人工廠如果下游客戶沒有要求而且企業本身的情況確實還沒有到過體系的程度那就完全沒有必要過體系,但是無論企業多小,管理體系都是要建立起來的,涉及到從原材料到成品的檢驗及過程控制、質量相關考核及異議處理等內容都是基礎性的,必做的。
如何進行和開展質量管理工作
第一、要制定目標
一個管理者首先要制定目標。他決定目標應該是什麼,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應該做些什麼,這些目標在每一領域中的具體目標是什麼。他把這些目標告訴那些同目標的實現有關的人員,以便目標得以有效地實現。制定目標是進行平衡:在企業成果同一個人信奉的原則的實現之間進行平衡,在企業的當前需要同未來需要之間進行平衡,在所要達到的目標同現有條件之間進行平衡。
第二、從事組織工作
一定意義上說,管理者所從事的就是組織工作。他分析所需的各項活動、決策和關係,他對工作進行分類,把工作劃分成各項可以管理的活動,又進一步把這些活動劃分成各項可以管理的作業。他把這些單位和作業組合成為一個組織結構。
第三、從事激勵和信息交流工作
人們工作是出於不同的原因,有人為了金錢,有人為了社會地位,有人為了得到別人的欣賞,也有人是為了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和自我發展。作為管理者,一定要明晰這些人的需求以及不斷變化,確保員工儘可能最有效地工作。簡而言之,激勵就是鼓舞和指導員工取得好績效。管理者要培訓員工,為他們提供有挑戰性和有趣味的工作,激勵他們在工作中追求優異。更為重要的是,身為管理者,一定要相信員工並公平地對待他們。
第四、建立績效衡量標準
管理者要建立衡量標準。而衡量標準對於整個組織的績效和個人績效至關重要。經理人要為每一個人確定一種衡量標準。衡量的標準不但要專注於組織的績效,而且還要專注於個人的工作並幫助他做好。他對成就進行分析、評價和解釋。他把這些衡量的意義和結果通報給他的下級、上級和同級。衡量首先要求的是分析能力,但也要求把衡量用來促使實現自我控制,而不是用作控制他人的工具。
第五,培養他人(包括自己)
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養人。這種培養的方向決定著人——既作為人,又作為一種資源——能否變得更富活力,或最終完全失去活力。這一點不僅適用於被管理的人,而且適用於管理者自身。管理者是否按正確的方向來培養其下屬,是否幫助他們成長併成為更高大和更豐富的人,將直接決定著他本人是否得到發展,是成長還是萎縮,是更豐富還是更貧乏,是進步還是退步。
如何開展質量提升、質量改進活動
質量改進、質量提升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的質量改進、質量提升包括三個方面:一、產品和服務質量改進、質量提升這是質量改進、改善和提升的核心主題,通過產品和服務質量改進、改善和提升,使產品和服務為顧客創造更多的價值,從而確保顧客滿意和忠誠,這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產品和服務質量改進、改善和提升主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1、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改進、改善和提升在這個方面重點關注產品和服務能否經濟的解決顧客問題,重點從顧客細分、顧客需求研究、產品/服務策劃和設計等方面著手開展質量改進、改善和提升工作。產品/服務設計是否滿足顧客需要,是否能夠給顧客帶來價值,這些直接決定著顧客是否滿意。注:本文所講的產品/服務包括提供給內部顧客和外部顧客的產品與服務。2、產品和服務的符合性改進、改善和提升在這個方面重點關注提升產品/服務與設計的符合水平,提升質量合格率、降低不良品、減少服務差錯等。產品/服務質量的符合性水平,直接決定著顧客投訴多少和成本高低,符合性水平越高,相應的質量損失就越低,從而成本越低。3、產品和服務的穩定性改進、改善和提升在這個方面重點關注批量提供產品/服務之間的差異性大小。差異越小,產品/服務質量的穩定性越高。提升產品/服務質量穩定性,可以提升質量符合性水平、提升顧客忠誠度。二、管理和業務過程質量改進、質量提升產品/服務是過程的結果,要提升產品/服務質量,必須提升過程質量。過程質量改進、質量提升需要從過程優化設計和再造、改進過程控制技術和方法等方面入手。提升過程質量重點是改進、改善和提升過程速度、過程響應速度、過程可控性、過程能力等方面。三、企業管理系統質量改進、質量提升企業管理系統質量高低是決定過程質量、產品/服務質量的根源。企業管理系統質量改進、改善和提升重點關注以下方面:1、組織架構優化和再造;2、業務流程系統優化和再造,確保各過程之間緊密銜接和有機互動;3、人員質量提升;4、設施設備質量提升;5、工作現場質量提升;6、績效測評、激勵機制的質量提升等。在企業內部應呢?首先 應塑造質量改進、質量提升所需的企業文化有效開展質量改進、質量提升活動要求企業文化必須具有以下特質:1、容忍失敗;2、創新;3、為顧客創造價值;4、精益求精,追求卓越;5、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6、充分發揮領導作用等;7、共享利益,共擔責任。第二 應建立質量改進、質量提升活動開展的業務過程系統質量改進、質量提升活動應有序的、規範的開展,應建立包括以下過程的程序和運作準則:1、質量改進、質量提升項目產生、篩選過程;2、質量改進、質量提升項目策劃過程;3、質量改進、質量提升活動開展過程;4、質量改進、質量提升項目質量控制過程;5、質量改進、質量提升項目進度控制過程;6、質量改進、質量提升項目成本控制過程;7、質量改進、質量提升項目成果評定過程等。第三 應建立質量改進、質量提升激勵機制基於質量改進、質量提升成果的激勵政策、工作程序、標準等,是確保質量改進、質量提升活動能否持續有效和高效開展的關鍵因素。第四 建立人才培養系統質量改進、質量提升活動的開展需要“精英”的參與,所以系統開展人才培養和教育是開展質量改進、質量提升活動的基礎。一般情況下,應有計劃的開展以下培訓和教育:1、質量意識提升;質量改進和質量提升需要企業經營領導人和各級工作人員改變傳統觀念,樹立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新的思維方式,根據市場的變化,重塑企業經營戰略和方針目標,建議全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依靠質量改進和創......
如何進行全面質量管理
面質量管理(TQM)是由全面質量控制(TQC)演變而來的,早期的TQC只強調各工藝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享有優先權,即全面的質量控制;而現在的TQM則把企業的各個方面都包括了進來。
人們不應僅僅把TQC/TQM看作是控制質量的活動,它還可以通過不斷改善各個方面的工作,而被作為企業提升競爭力和贏利潛能的發展戰略。TQC/TQM中的“Q”意味著質量——優先權,同時也包含了成本和交貨期的控制目標。“T”代表“全面、全員”,也就是說企業內的全部員工包括自上而下從企業最高領導到中層領導,直至生產線操作工人都要參與進來。另外,供應商、代理商和銷售商也都加入。“T”還表示高質量的管理(Top—management),它要求企業的高層領導對企業內實施TQC/TQM的成功負有管理的責任和義務。“C”代表控制(Control),也就是對過程的控制。藉助於TQC/TQM人們可以弄清過程的本質,監控並不斷完善它,這樣以取得成功的改善。企業領導在TQC/TQM活動中的任務就是藉助於結果對過程進行評估,這個評估的結果是對過程進行完善的基礎,而不是批評員工的理由。
TQC/TQM理論包含了以下工作方法或工具:企業戰略重組、質量保證體系、標準化、培訓、成本管理和質量小組活動等。
二全員生產維修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TPM是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的英文縮寫,中文含義是“全員參加生產保全”。這項活動起源於六十年代末的日本半導體行業。當時由於半導體行業競爭激烈,產品改進、改型加快,產品由“厚、大、笨、重”迅速向“薄、小、輕”轉變。隨著產品的更新換代,要求生產設備提高加工精度、提高自動化程度,提高生產效率,一些大企業為滿足生產要求,紛紛投入鉅額資金改進、更新設備。據資料表明:製造半導體產品的九大社團,當時設備投資額平均每年增長20%。隨著設備精密程度提高,設備的複雜程度增加了,設備故障率也大大增加了,由此造成設備停工待修時間增加,設備維修人員增加,生產的成本增加。在由於設備投資大企業償債負擔加重和設備故障率增加引起設備運行成本增加的雙重壓力下,迫使企業管理人員尋求對策,減少設備故障,提高設備運行效率。他們改變依靠專職設備維護人員保養設備為主方式為專職維護人員與企業全體員工共同維護設備,以達到提高設備使用率的目的。這就是TPM。
TPM活動一般以5-10人為基本單位展開,進行提高設備運轉效率,提高產品質量,培訓設備保養人員,加強設備保養,個別改善等八個方面的工作;組織形式是:一個部長和幾個科長為一個活動單位,一個科長和幾個工段長,一個工段長和幾個班長,一個班長和班裡的員工為一個活動單位,從上至下、環環相扣構成一條TPM小團體鏈。在這條鏈中,專門設立一個TPM活動推進事務局,負責總協調工作。每個小團體鏈在設備專職維護人員的必要協助下,解決設備突發故障就,對設備進行一般性調整及清潔保養,減少停機。
在TPM活動中,每個TPM小團體活動的程序都是嚴格標準化的。除對設備進行清掃外,其他任何TPM活動都得經過現狀調查、選題、確定對策、確立目標、任務分解與分配、實施、結果確認及再確立新目標的過程。每進行一步都要有方案、有計劃,在得到事務局及主要領導的批准後,方可實施。在TPM事務局的推動下,經過PDCA循環,設備始終在良好的狀態下運轉。...
如何有效地實施全面質量管理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全面質量管理在企業中的實現
質量對於現代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歸根到底,競爭的核心是科學技術和質量。毋庸置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質量則是社會物質財富的重要內容,是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一個標誌,所以質量不僅是經濟、技術問題,同時它還關係到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的聲譽。目前,中國企業的成本管理、資金管理和質量管理是薄弱環節。企業應如何提高自身素質,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生存、發展呢?這離不開有效質量體系的建設。
有效質量體系的建立
建立質量體系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任務,離開質量體系,全面質量管理就成了“空中樓閣”。質量體系是指為實施質量管理所需的組織結構程序、過程和資源。企業為實現其所規定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就需要分解其產品質量形成過程,設置必要的組織機構,明確責任制度,配備必要的設備和人員,並採取適當的控制辦法,使影響產品質量的技術、管理和人員的各項因素都得到控制,以減少、清除、特別是預防質量缺陷的產生,所有這些項目的總和就是質量體系。 一個好的質量體系的建設,企業首先必須保證質量體系建立過程的完善;其步驟通常包括:分析質量環、研究具體組織結構、形成文件、全員培訓、質量體系審核、質量體系複審等幾個步驟。其次,企業要抓住質量體系的特徵,保證質量體系設立的合理性,使全面質量管理有效的發揮作用。最後,要保證質量體系在實際生產中得到有效的實施。
全面質量管理的戰略計劃
推行TQM,首先應當制定相應的戰略計劃,當然不同的企業規模和類型會有不同的計劃。例如: 培養全組織的質量觀念 建立與供應商的夥伴關係 建立以顧客需求為依據的產品設計質量標準 實施質量管理培訓和教育 建立規範化的測量指標 確立質量達標的成本 在部署和實施質量管理戰略計劃時,需要各層管理者擔任起不同的責任。首先作為最高管理者,應當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闡明企業存在的價值,確立企業的發展目標,建立組織內外的溝通渠道,以及在質量控制與顧客對質量的要求和顧客期望值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繫和起橋樑作用。其次,作為中層管理人員,應當推動企業在各方面的改進和發展,應當肩負重任,成為企業獲得成功的柱石,並承擔具體項目的管理責任,負責跨職能部門的交流,以及確保企業內部的工作質量符合或超過標準。
質量管理人員如何開展質量工作?
根據體系的解釋應該先制定質量方針,那麼質量方針如何制定呢? 查看原帖>>
如何有效開展qc小組活動
一、領導思想重視,把QC活動融入企業文化,使QC小組活動具有實質性
有道是,“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QC活動的推進工作中,公司總經理高度重視,積極策劃、及時推進,公司總工程師親自深入一線調研,對參與QC活動的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積極營造QC文化,深入貫徹公司的“八不接”和“大市場、大業主、打品牌”的市場營銷戰略,以優質的產品質量、誠信的履約能力贏得了業主的認可,並將QC小組活動和提高職工隊伍的業務素質融入企業文化,通過不斷強化QC活動對企業推進科學規範化管理、提高員工整體素質、使QC活動小組在增強競爭能力和改善市場形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從上到下主動順應和積極推動QC活動的工作氛圍。企業領導的親自參與,使得對QC小組活動的開展起到了立竿見影的示範作用。正是因為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和親自參與,不僅最大程度地調動QC小組及其成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通過公司領導在管理因素和技術因素等方面的特殊資源,為QC小組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資源保障和經濟支持。同時,經過領導的親自參與和示範,有效的提高QC活動水平和工作質量,進而引導和幫助QC小組正確處理組內分工,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從而使公司的QC活動不斷走向規範化和規模化。這是公司QC小組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例如,陝西高速項目的“封閉箍筋新型技術應用QC活動小組、成立了以第二經理部總工程師為組長,技術部經理(項目總工)為主要負責人的全面質量管理領導小組,設有兼職負責管理QC小組活動的成員,並將年度的QC小組活動納入到2010年的工作計劃中,通過公司與經理部、經理部與項目簽訂目標責任狀,進行兩級管理,將質量管理工作與司屬單位的年終考核相掛鉤,並在質量管理過程中督促、檢查、指導,全面質量小組把QC小組活動作為質量體系的一個要素來抓,將具體的工作細節落到實處。
二、加強質量意識教育,使公司QC小組活動更具廣泛性
QC小組活動是廣大職工自願組織起來的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參加QC小組活動的人是以項目為主、公司及經理部兩級機關全面配合,分月、季度在項目的過程檢查中進行督促、指導,提供各種資源保障,從體制上進行最大限度的保障QC小組活動的全面開展,通過獎勵、培訓、教育,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員工質量意識,使公司的所有管理人員樹立了“質量第一”的管理理念,明確了工程產品的質量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所在。只有不斷的加強職工的質量意識教育,才能增強職工的問題意識、改進意識,通過這樣,才能使公司的質量工作不斷攀升,才能確保公司的工程產品用戶滿意度100%。
全體職工質量意識的提高而形成的質量觀,必將深入到公司的文化當中,形成西北公司的質量精神,最大範圍內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使他們自覺地、自主地參與QC小組活動。吸引廣大職工包括領導人員、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生產一線人員參與質量管理活動,使公司的QC小組活動更加具有廣泛性、群眾性,而且能夠致力於自覺自主地解決身邊存在的問題,為單位的生產經營管理排憂解難,使職工真正把單位看成是自己的家,把單位的命運與職工個人前途相統一,與單位共進退。2010年通過局企業管理部進行全面管理體系宣貫培訓以來,不斷的夯實質量基礎管理工作,嚴格國家規範、標準和行業規程的要求,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工作,不斷的深化質量管理工作使QC小組活動之融入到項目管理、施工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工作流程之中,使QC小組活動成為每一項工作的標準和要求,使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有分析、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有總結。
三、加強專業技術基礎知識培訓,切實打造優秀QC骨幹隊伍
......
如何搞好現場質量管理工作
首先,要劃分區域,如:待檢、已檢合格、不合格、已檢待判、廢品。
其次,檢驗後除放在該區域內,還要做好檢驗記錄,有條件時,還要做好檢驗標識。
再次,檢查用的量具、儀器、要有專門的地方存放和保管,不能亂丟亂放,不能損壞。最後,返工、返修品要及時處理,不合格品的評審工作要及時傳遞信息。
除此之外,你還要根據車間生產要求,協助進行定置管理、5S管理等。
供你參考,如認為對你有幫助請點擊採納,謝謝!
如何在班組開展質量管理工作
一、質量管理的發展階段及質量管理理念我們通過對質量管理的發展過程的瞭解,使我們對不同時期的質量管理的認識和理解隨著發展而逐步加深和更新。 1、質量檢驗階段質量檢驗作為一種科學的管理方式形成於20世紀初,美國工程師泰勒提出了“科學管理理論”,創立了“泰勒制度”。泰勒主張計劃與執行必須分開,因而需要有“專制檢驗”這一環節。與此同時,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對零部件的互換性、標準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大多數企業都設置了專職部門和檢驗人員,負責產品(零部件)質量的檢驗和管理。那時,人們對質量管理的理解還只限於質量的檢驗,即依靠檢驗手段挑出不合格品,並對不合格品進行統計而已,管理的作用很薄弱。這種“檢驗的質量管理”是以半成品、成品的事後檢驗為主的管理方式,對於防止不合格品出廠,保護用戶利益和出廠產品質量是完全必要的,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當行之有效。這種方式存在如下缺點: a) 解決質量問題缺乏系統的觀念; b) 只注重事後的結果,缺乏預防; c) 它要求對成品進行100%的檢驗,在大批量生產情況下往往難以實現。 2、統計質量控制(SQC)階段統計質量控制形成於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休哈特應用數理統計提出了統計過程控制(SPC)理論,其目的是預防生產過程中不合格品的產生,從理論上實現了質量管理從事後把關向事前預防的轉變。在二戰時期,美國為保證軍火生產的質量,強制要求軍工企業推行統計過程控制,保證並改善了軍工產品的質績,效果顯著。由於SPC包含的內容為計數型和計量型控制圖,需要大量的統計數據和繁瑣的計算和作圖(計算機的應用)。故在50年代至80年代該方法未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直到80年代日本經濟的迅猛發展,特別是質量管理在日本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又一次引起世人對統計質量的重視。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掀起了大力推行SPC的熱潮。由於這一階段應用數理統計來預防不合格品的發生,因此質量職能由專職檢驗人員轉移給專業質量控制工程技術人員承擔。這標誌著事後檢驗的觀念轉變為預防質量事故的預防觀念。它能夠防止偶然的異常因素造成的質量損失,但不能解決系統存在的問題,及普遍存在的問題。SPC的應用要求系統本身是處於穩定狀態下的。 3、全面質量管理(TQM)階段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於60年代提出,至今仍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之中。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注重其性能,而且增加了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等要求。在生產和企業中廣泛應用系統分析的概念,把質量問題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加以綜合分析研究。在管理理論中出現了“行為科學理論”,突出“重視人的因素”和“參與管理”,強調人在管理中的作用。隨著市場競爭,尤其是國際市場競爭的加劇,及“保護銷費者利益”運動的興起,各國都很重視“產品責任”和“質量保證”問題。由於上述情況的出現,僅僅依賴質量檢驗和運用統計方法是很難解決問題的,故許多企業開始引入全面質量管理概念。最早提出全面質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國工程師費根堡姆,他強調質量職能應由公司全體人員來承擔,質量管理應貫穿於產品產生、形成的全過程。早期的全面質量管理提出了全員參與和全過程管理,但這個質量管理過程較為鬆散和不繫統。象我國70年代末至80年代推行的“QC”小組、“工序控制點”、“質量月”等活動,以點帶面為推廣全面質量管理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工業企業特別是製造業的格局進行了重新化分和整合,眾多企業從整車到一個螺釘的大而全的包乾到底的生產模式,整合分化為專業化生產,集成組合的生產模式。這種模式有著很多專業化生產企業組成的供應鏈......
如何加強企業質量管理
一、以質量管理為中心,大力開展工程創優活動 1、強化質量教育,增強職工質量意識。牢固樹立質量意識是不斷提高工程質量的前提和基礎。施工企業要始終堅持振興質量、以人為本、提高質量、教育先行的方針,把質量教育擺在突出位置。充分利用報紙、標語等媒介對職工進行質量教育,使全體職工增強質量第一意識、質量取勝意識、質量從嚴意識、質量自控意識、質量責任意識、質量標準意識、用戶滿意為最終目標意識。 編輯推薦:科學發展觀學習筆記 2、建立質量保證體系,推動質量管理規範化、科學化。所謂質量保證體系就是指企業為保證工程產品質量,運用系統的概念和方法,把企業所有的質量管理職能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職有責有權、互相協調、互相促進的有機整體。形成由線到面,由一面到多面、環環相扣、連結緊密的有機整體。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是按科學程序運行,基本方式是PDCA循環。其中P為plan(計劃)、D為do(實施)、C為check(檢查)、A為action(處理)。現在,我國普遍採用的是ISO質量保證體系。自從ISO9000族標準引入我國以來,便以其旺盛的市場生命力,迅速在我國企業中生根發芽,為我國企業質量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面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僅僅是國內競爭,他已提升到全球化的新高度。企業意識到質量認證是提高質量管理、增加市場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於是ISO認證在我國進入高潮。ISO認證對於進一步加強我國認證工作,保證機構工作質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我國企業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礎。目前,我國質量體系認證工作已取得長足發展,認可制度已經確立,全社會特別是施工企業對質量認證的認識迅速提高,一批具有相當規模的認證機構和一支具有國際水平的認證隊伍已經形成。當前ISO9000族貫標取證活動已在建築行業普遍開展。為此,建設部成立了專門機構,出臺了相關的方案和措施,對該項工作實施監督和指導。幾年來,獲證企業逐漸增多,企業貫標力度進一步加大,管理水平有了提高,市場競爭實力也有所增強。 3、解決好施工企業的質量體系在運行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是內部體系運行和外部市場的矛盾。由於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夠完善,法制不夠健全,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導致了市場不規範、配套建設琺同步等現象。為此,建議國家及行業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儘快出臺適合建築行業特殊性的有關方案和措施,積極籌措、統籌規劃,搞好配套建設。進一步加大有關法律法規的實施力度,並不斷完善,使各類市場行為得到有效規範,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形成科學合理的市場體系,促進企業標準化管理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第二是質量標準與建築企業實際結合的問題。貫徹ISO9000標準必須緊密結合企業實際,靈活運用,才能具有較強的適宜性和可操作性。建築企業的施工生產具有較大的流動性,且多數是手工操作,各工序之間的穿插錯縱複雜。這給過程控制的嚴密性和科學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築產品具有普遍的單一性,難以形成模式化的重複生產,不可能按照固定的生產工藝流程進行控制,而必須針對每一個施工項目進行質量策劃,制定生產程序。建築產品先有顧客後有產品,顧客參與整個施工生產過程。在材料採購、服務、生產過程控制等環節中融入了顧客的意見。如何做好與顧客的協調工作,將關係到工程質量目標的最終實現。為此,一是促使廣大管理人員和職工對標準化質量管理進行再認識,對企業體系文件進行再學習、再培訓,並從思想、組織、行為上引起高度重視。二是注重各個基礎環節,加強以班組為單位的基礎管理,適當時應對職工進行一定範圍的管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