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規則意識的培養?

General 更新 2025-01-03

如何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遵守規則的能力

幼兒階段是社會性和各種能力迅速發展的階段。因此在幼兒期對他們進行學習能力以及規則意識的培養,將會促進幼兒的終身發展。而當今社會的幼兒家庭成員,由於教育觀念的問題,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大幅度地傾向於智力投資,而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質、社會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啟蒙與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現得缺乏自制力,行為自由散漫,不願受拘束,不能很好合作,易爭執,發生攻擊性行為等任性自私、不守規則的表現。為了讓幼兒能更好地適應小學以及更加長遠的學習和社會生活,必須從幼兒期對他們進行規則的培養,建立規則意識,逐步明白規則既方便別人,又方便自己。新綱要中提出,幼兒應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並要求教師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規則是保證幼兒愉快生活、交往、學習的前提,因此,對大班孩子進行執行規則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開學初,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陪著他們一起上課、遊戲、吃飯、睡覺-----,在對孩子的行為作為了大量的觀察與瞭解後,我發現我班孩子中有這樣幾種情況:

一、 大部分孩子規則意識淡漠

這類孩子頭腦中沒建立起規則意識,或是規則意識淡漠,他們不知道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行為多源於情緒或興趣衝動,不考慮行為後果,想法很天真。比如:開學初,很多孩子上課上到一半的時候自己站起來就往外走,因為他要小便,我把他叫住批評的時候,他還理直氣壯。可以看出,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未經老師同意就出教室的行為是錯誤的。

二、 有的孩子有一定的規則意識,但有些幼兒的控制能力差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幼兒階段行為的堅持性和自制力都處於發展初期,不可能像成人一樣控制言行,所以他們雖然“懂道理”、“知道”某些要求,卻不能做到。特別是說的時候,好像什麼都懂,句句在理,做的時候卻怎麼也做不好,經常違規,讓老師、家長頭疼。如:有的孩子明明知道玩水容易生病,可他高興起來就什麼都忘了,而且越玩越開心。再如:一些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在向老師承認錯誤時都會說:“打人不對,我以後不敢了!”可是沒多久出現了矛盾,照樣揮出小拳頭。

三 、 逆反心理及性格氣質等因素的影響

現在的孩子自主性越來越強,逆反心理也越來越嚴重。他們不大願意接受成人的指導和意見,常要求自己做主,決定行為。有時當成人提出某一要求後,有的孩子會故意做得與要求相反,並以此為樂。

此外,由於孩子在氣質、性格、性別等方面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表現:文靜一點、內向一點的孩子遵守規則的能力強一些;活潑好動、外向的孩子違規現象就多一些;男孩子違規的比例略高於女孩子。

以上所述的情況給我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即:要將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俗話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那麼,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理解和接受生活、學習中的各種規則,增強他們的自控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呢?為此,結合我園制定的《幼小銜接工作意見》和幼兒園新《綱要》的教育理念,我為本班幼兒制定了具體的行為規則,如:遵守公共場所的秩序;遵守學習、遊戲、生活規則;能公正評價他人與自己的行為、分辨是非等。同時,我也進行了一些大膽的嘗試,具體如下:

一、理解規則、制定規則,讓孩子成為規則的主人

規則存在於一日生活的各個活動環節中,它與活動的開展、進行、效果都有緊密的聯繫。比如:下課以後的第一件事情是解便,然後收好不用的書、作業本等,再把下節課需要的書、學具準備好以後才能玩;加餐、盛飯時從左到右依次排隊的規則能讓孩子們做事、生活有序;睡上鋪的孩子只能坐著穿脫衣服,不能帶尖利玩具到......

什麼叫幼兒規則意識培養?

規則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幼兒期是萌生規則意識和形成初步規則的重要時期,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而良好的行為習慣建立在良好的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的能力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社會領域就明確指出: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幫助幼兒理解行為規則的必要性,學習遵守規則;對幼兒進行規則意識的培養,幫助他們形成規則意識,也是培養健全人格、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必要環節。

一、結合幼兒一日生活,建立常規,樹立幼兒規則意識

將教育融於幼兒的一日生活,讓孩子在快樂的幼兒園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執行規則,是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基本策略。幼兒從早晨入園到晚上離園,一天的生活當中,上下樓、如廁、盥洗、進餐、午睡等等每個環節都離不開規則,培養幼兒規則意識,首先應該讓幼兒知道,規則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我們瞭解並遵守。由於孩子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對孩子的教育要細緻,要明確、要有耐心,要讓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逐步加深印象,要給孩子養成的時間,只有通過不斷的強化,不斷地累積,結合嚴格的要求,才能讓孩子做到持之以恆。再有,教師在培養過程中,可以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或將規則編成小兒歌,或設立各種主題的小評比,調動幼兒內在因素,激發幼兒的上進心,逐步讓幼兒變被動為主動,自覺遵守各項規則,如:進餐時的“文明餐桌”、午睡時的“安靜寶寶”。逐步在一日生活中樹立幼兒規則意識。

二、利用形式多樣的遊戲,幫助幼兒瞭解各種規則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幼兒的遊戲與學習是分不開的,富有情趣的遊戲對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幼兒期是一個人身體、智力、情感和社會性飛速發展的時期,由於幼兒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因此,在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培養中,充分利用幼兒的各類遊戲,將幼兒的規則學習與培養有機地融入於幼兒的遊戲中,可以幫助幼兒瞭解規則,鞏固規則。

如:表演遊戲“公共汽車”,幼兒扮成年齡、身份不同的乘客,在有情景的社會性遊戲中,幼兒模仿生活中人們的語言、行動,體驗人們對周圍事物的感受,實踐著社會所要求的行為規則,幼兒在反覆的遊戲中瞭解了乘車的規則與禮儀,並逐漸會把社會的規則要求變成自己的主動行為,進而遷移到生活當中去。區角遊戲中,利用環境暗示法,讓環境說話,讓環境的設置告訴幼兒參與這個遊戲應遵守的規則,如用插卡標誌,限定遊戲人數;用安靜圖標,告訴大家要安靜等,這種環境暗示沒有任何的強制、命令和壓抑,可以幫助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教育。

三、創設環境,營造氛圍,幫助幼兒鞏固增強已有的規則意識

環境對孩子的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創設環境,營造氛圍也是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策略之一。我們在幼兒生活學習的活動室、遊戲場、走廊、樓梯根據需要巧妙地利用標誌、符號、圖片幫助幼兒鞏固已有常規,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如:上下樓梯的小腳印,形象地提醒幼兒上下樓梯走右邊;樓梯轉檯的不要擁擠的圖片,告訴幼兒上下樓梯不擁擠;飲水機前的等待線,告訴幼兒喝水時不擁擠,要會等待;幼兒物品的擺放標誌,告訴幼兒物品取放要歸位;遊戲場上的安全文明遊戲圖片,提醒幼兒玩耍時不奔跑,以及大型玩具的正確玩法……這些標誌,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天天看到,這些標誌不僅在無聲地提醒孩子,同時,看到這些標誌,幼兒也會互相提醒,按標誌的要求去做,久而久之,在這種潛移默化中,很好地強化了幼兒的規則意識。

四、設計主題教學活動方案,幫助幼兒深入理解社會生......

怎樣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幼兒階段是社會性和各種能力迅速發展的階段。因此在幼兒期對他們進行學習能力以及規則意識的培養,將會促進幼兒的終身發展。而當今社會的幼兒家庭成員,由於教育觀念的問題,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大幅度地傾向於智力投資,而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質、社會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啟蒙與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現得缺乏自制力,行為自由散漫,不願受拘束,不能很好合作,易爭執,發生攻擊性行為等任性自私、不守規則的表現。為了讓幼兒能更好地適應小學以及更加長遠的學習和社會生活,必須從幼兒期對他們進行規則的培養,建立規則意識,逐步明白規則既方便別人,又方便自己。新綱要中提出,幼兒應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並要求教師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規則是保證幼兒愉快生活、交往、學習的前提,因此,對大班孩子進行執行規則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開學初,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陪著他們一起上課、遊戲、吃飯、睡覺-----,在對孩子的行為作為了大量的觀察與瞭解後,我發現我班孩子中有這樣幾種情況:

一、 大部分孩子規則意識淡漠

這類孩子頭腦中沒建立起規則意識,或是規則意識淡漠,他們不知道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行為多源於情緒或興趣衝動,不考慮行為後果,想法很天真。比如:開學初,很多孩子上課上到一半的時候自己站起來就往外走,因為他要小便,我把他叫住批評的時候,他還理直氣壯。可以看出,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未經老師同意就出教室的行為是錯誤的。

二、 有的孩子有一定的規則意識,但有些幼兒的控制能力差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幼兒階段行為的堅持性和自制力都處於發展初期,不可能像成人一樣控制言行,所以他們雖然“懂道理”、“知道”某些要求,卻不能做到。特別是說的時候,好像什麼都懂,句句在理,做的時候卻怎麼也做不好,經常違規,讓老師、家長頭疼。如:有的孩子明明知道玩水容易生病,可他高興起來就什麼都忘了,而且越玩越開心。再如:一些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在向老師承認錯誤時都會說:“打人不對,我以後不敢了!”可是沒多久出現了矛盾,照樣揮出小拳頭。

三 、 逆反心理及性格氣質等因素的影響

現在的孩子自主性越來越強,逆反心理也越來越嚴重。他們不大願意接受成人的指導和意見,常要求自己做主,決定行為。有時當成人提出某一要求後,有的孩子會故意做得與要求相反,並以此為樂。

此外,由於孩子在氣質、性格、性別等方面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表現:文靜一點、內向一點的孩子遵守規則的能力強一些;活潑好動、外向的孩子違規現象就多一些;男孩子違規的比例略高於女孩子。

以上所述的情況給我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即:要將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俗話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那麼,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理解和接受生活、學習中的各種規則,增強他們的自控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呢?為此,結合我園制定的《幼小銜接工作意見》和幼兒園新《綱要》的教育理念,我為本班幼兒制定了具體的行為規則,如:遵守公共場所的秩序;遵守學習、遊戲、生活規則;能公正評價他人與自己的行為、分辨是非等。同時,我也進行了一些大膽的嘗試,具體如下:

一、理解規則、制定規則,讓孩子成為規則的主人

規則存在於一日生活的各個活動環節中,它與活動的開展、進行、效果都有緊密的聯繫。比如:下課以後的第一件事情是解便,然後收好不用的書、作業本等,再把下節課需要的書、學具準備好以後才能玩;加餐、盛飯時從左到右依次排隊的規則能讓孩子們做事、生活有序;睡上鋪的孩子只能坐著穿脫衣服,不能帶尖利玩具到......

如何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的案例

幼兒園大班是孩子規則意識形成的關鍵期。錯過了這個關鍵時期,孩子的規則意識就很難形成。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規則意識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發展的。因此,家長應當重視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那麼,作為家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給家長朋友提幾點建議: 一、在日常生活中定規則 首先家長本身要有規則,再給孩子定生活、學習、與人交往等方面的基本規則,家長要有幫孩子定規則的意識,比如說,早晨要按時起床,上學不遲到,與人交往時主動打招呼等。大班孩子面臨升入小學,到學校後要遵守紀律。紀律是什麼?在家庭中就是一些小的規則,給孩子定規則,讓孩子知道應該怎麼做。 二、規則表述要清楚明確,易於理解 比如當你發現孩子邊看電視邊吃飯時,你不應該對孩子說:“你快點吃!”因為你要求他“快點吃”,他會理解為“加快速度,狼吞虎嚥地吃”,而不能正確理解你的意思是讓他吃飯要細嚼慢嚥,不做別的事情。 三、以積極的方式對孩子提出規則 家長要積極正面的影響孩子。比如,家長告訴孩子吃飯時要一心一意地吃,不要帶著情緒說反話。倘若家長說反話,告訴孩子“你就慢慢吃吧!”有些孩子就當真慢慢吃,並且振振有詞地說,“不是你讓我慢慢吃嗎?”其實這一階段的孩子能聽懂反話,但他就和家長對著幹,所以,家長最好用積極肯定的方式、愉快的方式向孩子提出要求。 四、讓孩子參與定規則 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參與定規則。如家長和孩子一起出門,讓孩子當導遊,領著家長過馬路,啟發孩子說出:紅綠燈要遵守,要走斑馬線。讓孩子身體力行,他接受起來會很容易。這樣,讓孩子覺得這個要求不僅在要求自己,也在要求別人,孩子還會有一種責任感和自豪感。 五、對孩子遵守規則的行為及時進行鼓勵 當孩子做得很好時,家長應給孩子表揚或鼓勵,這種表揚或鼓勵不一定是買玩具或零食,可以是一個擁抱或口頭上的鼓勵,都會使孩子非常愉快,關鍵是家長的態度,及時的鼓勵可以強化孩子的好行為。 六、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要時時、處處、事事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年幼的孩子最擅長的一種學習方式就是模仿,比如說,家長要求孩子不能玩電腦遊戲,而家長自己卻痴迷網絡,這樣就會影響孩子,所以家長的榜樣示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比如,看完書後放回原處,見到客人主動打招呼等。這些細小的行為都會對孩子良好規則意識的養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七、規則意識的培養要持之以恆 孩子終歸是孩子,規則的意識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孩子有點反覆也是正常的,但家長的要求要始終如一。比如,定在每天6點起床,家長就必須6點起床,每天都這樣做,這對孩子是一種帶動,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管規則怎麼合理,講得怎麼細,如果不能堅持的話,所有的一切都是零。在這裡給家長朋友提個醒,當我們決定做這樣的事情,孩子也願意做這樣的事情,那麼,我們一定要堅持下來,持之以恆。

如何指導家長培養中班幼兒規則意識的好習慣

家有調皮孩兒的時候,家長就會發現規則是多麼的重要!如果希望孩子心裡能夠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家長要多講規則的用處,讓孩子瞭解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家長可以時常反問孩子,如果不遵守規則會怎樣?讓孩子設想違規的後果,引起他對執行規則的正視。

讓孩子做有限的選擇

有限選擇的方法對孩子的規則培養非常有效,如果想讓孩子不在房間裡跑來跑去,就應該讓孩子選擇現在是看書還是畫畫,而不是“現在我們來做什麼?”漫無邊際的選擇會把幼兒推到無法控制的規則之外。把幼兒必須要做到的事定為規則,在這個範圍內給孩子幾個可選擇的方向,這樣不論孩子選擇什麼,他的行為都在規則之中,從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規則。

塑造好家長自己的形象

這對子女進行家庭教育是一個關鍵。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子女是父母的影子,道理就在這裡,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內容。當然除了父母之外也包括與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老人、保姆等。

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習慣:如按時作息,衛生習慣,禮貌習慣等,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會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規則,家長在與孩子出行時要自覺遵守,講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為去影響孩子。

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臨下

不要認為家長說的都是權威的話、是不可以改變的。父母也是有缺點的、也有講錯話的時候。

家長對孩子的尊重要落在實處,家長的角色更應該是知心的、可以傾訴的朋友。家長不是完人,說錯話、做錯事要勇於承認,孩子的觀點如果正確,就要尊重孩子的意見,這點說起容易,但是做起來難。家長尊重孩子的語言:“對不起,是媽媽錯了。”“爸爸要向你學習。”“你比媽媽做得還好!”等。

家長要及時鼓勵和表揚

表揚、鼓勵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還可以用微笑、點頭、臉上的表情等,對某一個行為的表現表示贊同,這都是一種肯定、都是一種表揚。父母之間教育要一致、要求要一致、觀念要一致、目標要一致、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因為每個孩子的特點是不一樣的。

適當採用自然懲罰法

規則意識的形成有時還需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使幼兒從他律到自律。適當地讓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後果懲罰,是非常必要的,這種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還要與說理引導相結合,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後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變得懂事起來。

如孩子的課堂常規不好,在課上坐不住,不注意聽講,家長可以配合老師,讓孩子每天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後,靜靜地坐10分鐘,練習集中注意力,反思自己這一天的課堂常規表現。然後家長和孩子交流,及時肯定孩子坐得很好,要求孩子每天上課時就要這樣集中注意力聽講。家長可配以《科學家小故事》的講解,引導孩子學習科學家們小時候是怎樣專心學習的。

培養執行規則的技能

有時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但仍會時常違規。如有時“起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並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動作太慢,不得要領。那麼,家長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尋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規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家長對孩子要加強引導

家長要多講規則的用處,讓孩子瞭解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家長可以時常反問孩子,如果不遵守規則會怎樣?讓孩子設想違規的後果,引起他對執行規則的正視。規則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沒有整齊劃一的是非界限。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幫助孩子逐漸形成明確、統一、靈活又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規則意識,使孩子的個性和社會性相得益彰,從而在社會中獲得幸福的生活和感受。...

如何培養幼兒在角色遊戲中的規則意識

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幼兒以後走上社會的作用是長遠的,一個不懂規則,不知怎樣與人交往的幼兒,以後走向社會就寸步難行。所以幼兒園教師就要重視幼兒的規則意識,幼兒的規則意識可以通過體育遊戲來培養,遊戲是幼兒園教學最常用的教學手段,幼兒在體育遊戲中可以學習一些動作技巧,還可以愉悅心情,使身體健康。教師在遊戲中要注意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一、在遊戲前講明規則要求

幼兒理解能力差,辨別是非易從主觀直覺出發,所以在遊戲前要明確遊戲規則,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要具體告訴他們,甚至要重複幾次,直到都點頭明白為止,讓他們有意識地自覺遵守規則。我們曾經用兒歌來幫助幼兒記住規則,可以使遊戲不因犯規而終止,收到良好效果。如《丟手絹》《老鷹抓小雞》《找朋友》等遊戲,都可以編成兒歌來輔助記住規則,幼兒可以邊唱邊做,以兒歌記憶規則,一旦做錯,其他幼兒會指出來,使規則意識深入人心。

二、教師在遊戲中強化規則要求,幫助幼兒形成規則意識

因幼兒的自制力、堅持力較差,教師應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幼兒自覺遵守規則,糾正錯誤,不斷提出具體要求,強化規則要求,使幼兒能自覺遵守,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教師在指導中,要時刻注意他們的動向,瞭解每一個幼兒的活動情況,對做得好的幼兒及時表揚,摸摸頭,豎豎大拇指,提高他的積極性,為他人樹立遵守規則的榜樣。如果誰做得不好,教師可讓其他幼兒來告訴他怎樣做就對。教師在活動中指導,不斷強化規則意識,有助於幼兒形成規則意識。

三、結束後注重遊戲評價

幼兒年齡小,評價能力低,教師作為遊戲的組織者,應平等地參與到幼兒遊戲中,遊戲中的評價意在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其自覺遵守規則。遊戲結束後要進行必要的總結評價,可以教師整體評價,要以多表揚鼓勵來積極評價,意在增強自信心,挖掘幼兒長處,鼓勵幼兒以後更好地遵守規則;可以幼兒自己評價,反思自己在遊戲中的行為,對的地方繼續堅持,不對的地方以後改正,逐步建立自覺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幼兒良好規則意識的培養,需要長期摸索,在幼兒生活中不斷積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漸形成,為人生髮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培養中班幼兒規則意識的目標怎麼寫

一、所謂規則

就是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常規的建立不僅是集體教養幼兒的需要,同時它有益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可以起到培養良好情緒,促

進幼兒的生活和活動能力提高的作用。規則作為教育手段,可以起到規範引導行為方向,促進幼兒活動質量,提高能力和身心發展水平的作用。在組織集體活動時,

幼兒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已的不良行為,限制自已不應該擾亂一定的生活習慣、社會秩序,讓幼兒從小就知道生活在一個集體裡,就要有一定的約束力,不能

隨心所欲。如:站隊時不能擁擠,大聲暄譁,收玩具時擺放整齊,不能爭搶別人的玩具等,這些都是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形成的行為習慣。通過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規則,並認真執行,把這種執行作為自身的需要,從以規則控制自身行為到形成動力定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習慣成自然。

二、現狀分析

為了瞭解中班幼兒規則意識及執行規則能力的現狀,我對中班段幼兒進行了觀察調查,分析總結有以下幾個特點:

1.幼兒已有初步規則意識,需要成人不斷地提醒或督促。

2.已出現自律規則的萌芽,不過還很不成型,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啟發。

3.在遊戲中幼兒的規則意識及執行規則的能力勝過其他活動,但在還需要等待的遊戲時,還缺乏一定的耐心。

4.學習中部分幼兒還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言行,易插嘴或影響別人。

5.操作中規則基本形成,多數已養成聽指令操作的習慣,並能整理玩具,但仍需進一步鞏固。

6.生活環節上,基本能遵守規則,但多數情況下需要成人不斷督促,反之就容易出現不守規則的現象。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中班幼兒對規則意識還不強烈,所以,在中班段,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使幼兒得到不斷的薰染;為幼兒提供

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在老師的指導下生成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規則,對培養他們自覺執行規則,並逐漸內化為一種習慣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確立培養目標

1.道德要求:尊敬父母、長輩,見到老師、長輩主動問好、問早;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有愛心;愛護公共財物,不破壞公物,不攀折花草樹木;愛惜生活學習用

品,不浪費;知道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人多的場合學會等待或排隊,不亂扔垃圾,公共場所保持安靜,不高聲喧譁;不說謊,不拿別人的東西,知錯要改;有粗淺

的是非觀,不做明知不對的事情;樂於幫助別人;等等。

2.一日生活:包括去衛生間、洗手、喝水、吃副餐、睡覺前、起床後、離園前等生活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都應有固定的規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集體活動:包括集體活動中剪刀、膠水等物品的安全、有序使用規則,根據老師的語言提示或者暗示保持安靜或者進行活動規則;集體活動時回答問題要舉手,分組活動時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按時完成任務等規則。

4.遊戲活動:按規定擺放或取材料、物品的使用規則要明確,不同遊戲自身的規則等。

四、措施及具體做法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經常表現一些違反規則的現象,如在本該安靜的氛圍中大聲講話、爭搶玩具、使用完圖書或玩具不能放回原處等等。事實上,這些現象主要是因為幼兒沒有規則意識或規則意識較弱所致。因此,我們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積極引導幼兒提升規則意識,養成規則行為。

(一)通過榜樣示範,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幼兒的規則意識

榜樣示範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是指為學習者樹立榜樣,而後由榜樣向學習者示範,學習者再從中模仿而進行學習。心理學有關研究證實,通過榜樣示範,學習者的態度、行為方式、動機和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改善或提高。

教育實踐也表明,榜樣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有著潛移......

相關問題答案
幼兒園規則意識的培養?
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怎麼培養幼兒規則意識?
幼兒規則意識?
幼兒園集體活動的意義?
幼兒園親子閱讀的意義?
幼兒園手工活動的意義?
幼兒園安全教育的意義?
幼兒園傳統遊戲的意義?
幼兒園區域創設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