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冰淇淋蛋糕?

健康功效:

牛奶:富含蛋白質

食材用料:

新鮮草莓若干

奶油芝士150克

鮮奶油200ml

手指餅若干

水少量

牛奶100ml相剋食物

糖50克相剋食物

瓊脂3-5克

果酒適量

檸檬汁少許

白巧克力裝飾

菜譜做法:

1.手指餅圍邊,鋪底

2.奶油芝士,室溫軟化後,用打蛋器打到變軟,細膩平滑,無顆粒狀

3.鍋內倒入少許水,加入瓊脂,熬煮至全部融化,呈糊狀

4.稍涼後,加入少許牛奶拌勻,並降溫。邊降溫邊攪拌,以防凝固

5.煮好瓊脂的少量牛奶)涼後逐步加入2奶油芝士中,充分混合

6.草莓切塊後,加入20克糖,放置到變軟出汁。搗碎備用

7.鮮奶油加糖30克隔冰打至8分發

8.一般做慕絲打至6分發,不過因為減少了瓊脂的量,所以打至8分發)

9.將7(鮮奶油)與6(草莓醬)拌勻後與5(奶油芝士)拌勻,並加入剩下的牛奶,檸檬汁與少量果酒,拌勻

10.用果酒將模具裡的餅乾沾溼,將8倒入

11.入冰箱冷藏1小時以上,凝固即可

12.白巧克力與草莓裝飾

健康功效:

牛奶:富含蛋白質

食材用料:

新鮮草莓若干

奶油芝士150克

鮮奶油200ml

手指餅若干

水少量

牛奶100ml相剋食物

糖50克相剋食物

瓊脂3-5克

果酒適量

檸檬汁少許

白巧克力裝飾

菜譜做法:

1.手指餅圍邊,鋪底

2.奶油芝士,室溫軟化後,用打蛋器打到變軟,細膩平滑,無顆粒狀

3.鍋內倒入少許水,加入瓊脂,熬煮至全部融化,呈糊狀

4.稍涼後,加入少許牛奶拌勻,並降溫。邊降溫邊攪拌,以防凝固

5.煮好瓊脂的少量牛奶)涼後逐步加入2奶油芝士中,充分混合

6.草莓切塊後,加入20克糖,放置到變軟出汁。搗碎備用

7.鮮奶油加糖30克隔冰打至8分發

8.一般做慕絲打至6分發,不過因為減少了瓊脂的量,所以打至8分發)

9.將7(鮮奶油)與6(草莓醬)拌勻後與5(奶油芝士)拌勻,並加入剩下的牛奶,檸檬汁與少量果酒,拌勻

10.用果酒將模具裡的餅乾沾溼,將8倒入

11.入冰箱冷藏1小時以上,凝固即可

12.白巧克力與草莓裝飾

菠蘿咕嚕肉

健康功效:

青椒: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抗癌防癌白糖:富含碳水化合物

食材用料:

五花夾層肉350克

菠蘿肉150克

鹽2/3茶匙

玉米澱粉3大匙

青椒1個相剋食物

蕃茄醬4大匙

白糖1/2大匙相剋食物

澱粉1大匙

水半杯

菜譜做法:

1.五花肉先用2/3茶匙鹽醃製十五分鐘。加入3大匙玉米澱粉,用手抓拌至表面都均勻的裹上玉米澱粉(這步忘記拍照片了)

2.鍋內熱油至160度,放入裹好粉的五花豬肉,保持大火,炸至表面呈金黃色,即可撈出即幹油備用

3.鍋內放少許油,投入青紅椒,放少許鹽炒至斷生,盛起備用

4.將調味料A倒入一隻碗內調和均勻

5.鍋內再熱一大匙油,將調料A倒入鍋內。用小火一直煮至濃稠,漿汁能掛在鍋鏟上

6.放入菠蘿塊,翻炒幾下

7.再放入炸好的肉塊

8.迅速翻炒至肉塊和菠蘿塊都均勻的裹上漿汁,最後投入炒好的青椒即可

菜譜小貼士:

1、我所說的用料大匙和茶匙,指的是烘焙用具中的稱量工具,不是普通的大勺小勺哦。2、最後裹漿汁的時侯,不要讓肉塊在鍋裡停留太久,停的時間太長就會吸水變的不酥脆。

中藥敷臍法處方大全

1.取艾絨少許加少量十滴水,兩藥攪拌均勻,繼之加溫一至二分鐘,以不燙手為度,放置於肚臍中(神闕穴),然後用膠布固定,二十四小時後取下,一般每日一次。此法適用於急性腹瀉,效果較好。

2.敷臍法:用胡椒末和飯作餅,敷貼臍上,甚佳,主治寒洩。

3.傷溼止痛膏貼臍法:用傷溼止痛膏(或麝香虎骨膏)一貼,貼於臍部,十二至二十四小時更換一次。用於腹瀉。

4.丁桂散灸臍法:丁香、肉桂、甘鬆、山奈各等分。將上藥研細末,加麵粉,溫水調成藥餅,用鍼灸針刺數孔。將藥餅子按臍上。再將雞蛋大小之艾主置藥餅上,灸三至五壯,若皮膚的痛,稍移動藥餅。療效舉例:白××,男,四十六歲,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日初診。腹瀉數月。曾用中西藥物無效,症見:面色萎黃少華,四肢畏冷乏力,脘痞納少,喜溫喜按,大便日行三至六次。舌質淡紅,舌苔厚白,脈細軟。按上法治療,灸五壯後,患者感一股熱流於腹中周流,頓感舒適。次日便次減少,但仍脘痞,原法加灸中脘穴,五次而愈。

出處:一九八七·九·封三。

5.藥艾絨隔鹽灸臍法:陳艾葉五百克,川烏三十克,草烏三十克,冰片五克,雄黃三十克,薄荷十克,麝香一克,甘草十克,細辛十克,於姜三十克,牙皁十克。上藥共研為細絨,捏成蠶豆大小的艾柱。用食鹽將臍填平,鋪成一個直徑約六釐米的圓形薄餅,約一分硬幣厚,上置藥艾住灸之,邊燒邊吹,待其燒盡,再換一壯,連灸數壯至十餘壯,用於暴瀉。療效舉例:熊××,男,三十一歲,一九七六年五月十一日下午勞動時稍覺小腹發脹,當晚下半夜,先覺噁心欲嘔,繼則腹痛洩瀉,初瀉稀便,進而瀉水樣便,勢如洪水決堤,不可收拾,病人眼眶凹陷,脣烏口張,肢冷脈伏,送醫院補液,二小時許,腹瀉如故,瀉下之物如洗肉水。在繼續補液的同時,迅速採用上法,灸至五壯後腹瀉漸停,第十壯時四肢微溫,第十五壯後,病人眼微睜,可發微弱喉音。在灸神闕穴的同時,以艾條(以上藥艾絨搓成拇指大小藥艾條)懸灸百會,雙側湧泉三十分鐘後,病人方完全清醒。後以扶脾丸(東垣方)收全功。

出處:一九八五·十·四十一。備註:百會穴在兩耳尖直上,頭頂正中;湧泉穴在足底前三分之一與後三分之二交界之凹陷處。

6.針臍中四邊穴法:臍中四邊穴即臍上下左右各開一寸處,共四穴,患者平臥,選用二十八號或三十號針,以四穴上下左右為序進針,成人一般針三至五分深,小兒針二至三分深,不留針。急性洩瀉每日針一次,慢性洩瀉隔日一次。療效舉例:張××,女,六十二歲,患五更洩瀉四年,近一年來形體消瘦,食慾減少,腰背痠痛,腸鳴腹脹。服藥甚多,尚未治癒。經針刺臍中四邊穴五分深,捻轉半分鐘,洩瀉停止六日,繼針八次而愈。

出處:江蘇中醫九六一·九·二十九。

7.吳茱萸三至五克,食醋五毫升。將吳茱萸研細末,加食醋調成糊狀,加溫至四長攝氏度左右,攤於二層方紗布上(約零點五釐米厚)。將紗布四周折起,敷於神闕穴,膠布固定,十二小時更換一次,用於脾胃功能失調的洩瀉(消化不良)。出處:江西中醫藥一九八八·五·三十三。

8.白胡椒、吳茱萸各六克,大蒜少許。用米飯搗成餅。貼於臍上,用於寒瀉。出處:遼寧中醫雜誌一九八○·十一·三十七。

9.芥子末、麵粉各等分。用溼水調成糊狀。敷於臍部,膠布固定。出處:遼寧中醫雜誌一九八○·十一·三十七。10.五倍子適量。將其研末,醋炒,用食醋調成糊狀。敷於臍部,用於久瀉。出處:遼寧中醫雜誌一九八○·十一·三十七。

11.炮姜、附子未各等分。共研細末。敷幹臍部,炒鹽加蔥熱熨子上。用於陽虛寒瀉。出處:遼寧中醫雜誌一九八○·十一·三十七。

12.理中散:黨蔘十克,白朮七克,乾薑五克,灸甘草三克。混合烘乾,碾面,備用。取藥粉零點二克填入臍內,覆蓋一軟紙片,再加棉花,外用白膠布固封,三至七天換藥一次。用於慢性洩瀉。出處:河南中醫一九八三·一·三十九。

13.隔鹽灸臍法,患者仰臥,將細鹽適量倒人臍部。以填滿臍窩並稍高出臍部周圍皮膚為度,將艾絨製成艾主數個,每用一個放鹽上點燃灸之,燃盡後再換一住,連灸七至十壯,日一次。出處:湘南民間。

14.丁香、肉桂各等分。共研細末。敷於臍部,膠布固定,一日一換,三至五天為一療程。出處:中國灸法集粹

15.艾絨、十滴水各適量。取艾絨少許,放在金屬小盒內,用酒精燈溫火加熱,再加適量十滴水,攪拌均勻,繼續加溫,大約經過一至二分鐘用手取出艾絨(此時艾絨已呈溼潤狀),按壓至不滴水,不燙手為度。放在神闕穴上,用膠布壓蓋固定,二十四小時換藥一次,另用百分之五葡萄糖溶液二毫升,注入雙側足三裡穴(每側一毫升),每日一次,可連用三至四次。用於夏季流行性腹瀉。一般五次痊癒。出處:中國鍼灸一九八五·四·三十。

16.烏梅、川椒、黃柏各等分,鮮生薑適量。前三味共碾為未,加生薑共搗製成糊膏狀,將姜膏攤在紗布上。外敷神闕穴,用膠布加壓固定。用藥半小時,臍腹有溫暖舒適感,一般外敷一次可症狀告愈,若不愈,二至三日後可換藥再敷。用於功能性腹瀉,急性腸炎、非特異性潰病性結腸炎及其它慢性腹瀉,寒性腹瀉者。出處:雲南中醫雜誌一九八五·四·二十六。

17.肉桂三克,硫磺六克,白胡椒一點五克,雞內金三克,枯礬六克,五倍子六克,新鮮蔥頭三至五節。前六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取蔥頭搗爛,與上述藥末拌勻。加適量醋酸調成糊狀,平攤於臍部,用紗布覆蓋井用膠布貼穩,每天敷二小時即可,每日一次;六次為一療程。若敷藥後出現發癢、灼痛等現象,停藥後即消失。用於五更瀉,症見洩瀉日久,每日黎明前即感腹痛,登廁必瀉,小腹畏寒喜暖者。熱瀉及痢疾禁用此法。出處:湖北中醫雜誌一九八六·二·四十三。

18.清涼油適量,搽臍內,用於受涼而引起的單純性腹瀉。出處:群眾醫藥一九七六·七·四十三。19.平胃散:蒼朮、厚朴、陳皮、灸甘草各三十克。共切成粗末,炒熱,布包。放於臍上,熱熨斗熨之,逼藥氣入腹,此法通治洩瀉和痢疾。出處:理淪駢。

20.蒼朮、厚朴、陳皮、山檀炭、車前子各三十克。共切成粗末,炒熱,布包。放於臍上,熱熨斗熨之。用於水瀉。出處:理淪駢文。

21.車前子適量。研細未,水調成膏。敷臍。用於水瀉。出處:理淪駢。22.車前子、肉桂各適量。研細末。納臍。用於寒瀉。23.白芥子適量。研細末。納臍。用於寒瀉。出處:理論駢文。24.胡椒適量。研為細末,納臍內。用於寒瀉。出處:理淪駢。25.官桂、厚朴各適量,薑汁少許。將前二藥研細末,用薑汁調成膏,敷臍。用於寒瀉。26.丁香、枯礬各適量。研細末,納臍內。用於寒瀉。出處:理論駢文。27.胡椒、大蒜、艾葉、吳萸、灶心土各適量,除大蒜外。餘藥研細末,人大蒜搗如泥狀,敷於臍部,用於寒瀉。出處:理淪駢文。

28.滑石、甘草、鮮車前子各適量。前二味研細末,用車前子搗汁調成餅;敷臍。用於熱瀉。出處:理淪駢文。

29.豬苓、地龍、針砂各適量,蔥汁少許。前三味研細末。加入蔥汁調成餅狀,敷臍。用於熱瀉。出處:理淪駢文。

30.滑石三十克,酒芍十五克。灸甘草六克,炮姜一點五克,丹皮汁適量。分別研細未,將滑石用丹皮汁浸煮收幹,再加入餘藥,用水調成膏,敷於臍部,用於熱瀉。出處:理淪駢文。

31.硫磺、枯礬各適量,來砂少許,前二味研細末,硃砂為丸,納臍內。用於氣虛暴瀉。若瀉不止行,用艾五百克坐身下,火烘腳。出處:理淪駢文。

32.木鱉仁,丁香各適量。研細末,用唾液調成膏,納臍洩氣愈。用於水瀉。出處:理淪駢文。

33.熱瀉散:黃連十二克,滑石三十克,木香十互克,吳茱萸十克。共研細末。貼神闕穴,大腸俞,膠布固定。用於熱瀉。出處:穴位貼藥療法。

注:大腸俞在第四腰椎旁開一點五寸。

34.木鱉仁五個,丁香五個,麝香零點三克,共研細末,米湯調作膏。納臍中貼之,外以膏藥護住。用於水瀉不止。35.暖臍膏:白芥子九克,鮮姜一百二十克,紅皮蒜三個,香油一百八十克,章丹一百二十克。將藥浸於香油內,文火熬焦去渣,再徐徐入丹,熬至滴水成珠。貼肚臍。用於受寒肚痛、腹瀉。出處:民間驗方。

36.封臍艾:陳艾葉、蛇京子各三十克,木鱉子二個(帶殼生用)。共研為細末和勻,用棉包裹。安在臍上,以紙圈固定,以熨斗熨之為妙。用於臍腹冷痛或洩瀉。出處:東醫室鑑。

37.熟艾十五克,硫磺六克,蓖麻仁七個。前二味碾末,同蓖麻仁共搗爛。棉包安臍上,熨斗熨之,可止洩瀉。出處:本草綱目。

38.食鹽少許。炒熱,布包,熱敷於臍部,用於腹瀉。出處:民間驗方。39.陳艾(醋灸)七片,蚯蚓五條。共搗爛如泥,用火烘烤。敷臍眼上,用布蓋住,用於腹瀉。出處:民間驗方。

40.艾葉適量。以酒炒艾為絨,作餅,敷於臍部。用於寒瀉。出處:民間驗方。41.熱柴灰適量,用布包敷於臍上。用於寒瀉。出處:民間驗方。42.糯米。酒糟、鹽各適量,和勻,炒熱。趁熱敷於臍部。用於寒瀉。出處:民間驗方。43.胡椒、大蒜各適量,搗作餅,敷於臍部。用於寒瀉。出處:民間驗方。44.艾葉、灶心土,門斗灰,吳茱萸各等分。共為末,用醋炒熱,敷於臍部。用於治療寒瀉。出處:民間驗方。

45.炮姜三十克,搗爛,貼於臍部,蓋過丹田穴(約長二寸五分,寬一寸),布包扎一至二小時。用於寒瀉。出處,民間驗方。

46.松香三克,大蒜二枚。將松香研成末,與大蒜同搗爛,敷於臍上,用膏藥蓋貼。用於寒瀉。出處:民間驗方。

47.生附子一大片,烘熱。包肚臍上,用於寒瀉腹痛。出處:《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48.松香適量,研為細未,過篩,用酒或白蜜調成膏,紗布包裹。敷神闕穴,膠布固定。用於寒溼瀉。出處:民間驗方。

49.腎瀉散:吳榮英、補骨脂、五味子、生硫磺各三十克,帶根鬚蔥白十根。蔥白切碎,餘藥共為粗未。將上藥放鐵鍋內,加黃酒適量,炒熱,紗布包裹,熱熨神闕穴,每次三十分鐘,每日一至二次,一劑藥可用三天。用於五更瀉屬脾腎陽虛者。

療效舉例:周××,男,四十歲,一九九二年四月五日初診,五更瀉了年餘。患者每於晨起六時許即腹痛欲瀉,瀉後痛止或痛減,大便時稀,小腹怕涼,喜溫,舌質淡,苔薄白,舌邊尖有瘀點,脈細弱。證屬腎陽不足,夾瘀為患,用腎瀉散加生蒲黃,五靈脂各十五克,如上法用之,用藥四劑痊癒。半年後未復發。

50.久瀉膏:生黃芪、補骨脂、烏梅炭、五倍子各三十克,米殼、肉桂各十五克,川連、冰片各六克。共研細末,貯瓶備用。每取三克,用生薑汁調成膏狀。填敷神闕穴,用傷溼止痛膏或膚疾寧膏固定,三夭換藥一次,用於久瀉。療效:治療頑固性腹瀉三十餘例,無一不效。

51.胡椒未九克,生薑汁少許,調成稠膏狀,敷於臍部,布帶包紮固定;每日換藥一至二次,以愈為度,用於寒瀉。出處:民間外治法。

52.胡椒未三克,飯糰少許,拌勻,製成餅狀,貼於臍部,每日換藥一至二次,連續數日,以愈為度。用於寒瀉。”出處:民間外治法。

53.透刺神闕法:取三寸毫針從天樞穴(臍旁開二寸)皮下進針,針尖向臍中方向斜刺二至二點五寸深,持續緩慢捻轉三至五分鐘起針,每日一次,用於急慢性腸炎、慢性腸功能紊亂等疾病所致的腹瀉,有顯效。療效舉例:王某,五十四歲,醫生。患慢性腸功能紊亂已二十餘年,雖經多方治療時愈時發,發時日解大便八至十二次,稀薄帶有少量粘液,伴腹痛腹脹,納差。用上法並加刺雙足三裡,翌日大便二次,成形。依法繼針六次,病癒停針。

出處:遼寧中醫雜誌一九八三·六·封底。備註:本法治脫肛效亦佳。氣海透神闕可治膀胱炎,痛經。

54.蚯蚓五條,陳艾六片,米醋適量。將陳艾用醋灸過,然後與蚯蚓共搗爛如泥,再用火烘熱。趁熱敷於臍眼上,用布蓋扎,每日換藥一次,連續數日,以愈為度,用於腹瀉。出處:民間驗方。

55.蔥白根適量,黃丹少許。將蔥白根洗淨,搗爛如泥,入黃丹和勻為丸。敷於臍部,布帶包紮固定,每日換藥一至二次,連續數日,以愈為度,用於水瀉。出處:常見病民間傳統外治法。

56.神祕萬金膏:草烏、川芎、大黃各十八克,當歸、赤芍、白芝、連翹、白芝、白蘞、烏藥、官桂,木鱉子各二十克,槐、柳、桃、桑、棗枝各十二克,(一方加苦蔘、皁英各十五克,一方加蘇合香零點九克,名萬應紫金膏)。將上藥細銼,用麻油一千克浸藥一宿,用火熬至藥焦色,用絲絹濾去渣,將油再入鍋,以文武火熬至滴水成珠不散為度,後入乳香,沒藥末各十二克攪勻。攤貼臍上,用於洩瀉和痢疾。備註:本方貼患處可治療風寒溼氣所侵、跌打閃創傷損、一切疼痛,並治一切無名腫毒;貼背心可治療哮喘咳嗽;貼太陽穴可治療頭痛眼疼。出處:膏藥方集。

57.丁香三克,大椒六克。研極細末放膏藥中,貼臍中。用於水瀉。

出處:民間驗方。

58.蔥、姜各適量,黃丹(如豆大)一粒。把蔥、姜打爛、入黃丹和勻。納入臍中,外貼膏藥。用於水瀉。出處:常見病驗方研究資料又方:蔥白根搗爛,加入黃丹為丸,放臍上。

59.丁香、白芍、甘草各等分。研細末後,用唾液調和如餅狀,敷於臍上,外貼膏藥保暖。出處:民間驗方。

60.硫磺、丁香各二克,白胡椒一點五克,綠豆粉四點五克。共研末和勻。將藥末少許敷在臍上,外以膏藥封貼。出處: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61.酒餅丸適量。研成粉末,以醋調成糊狀,敷臍部,外蓋紗布,膠布固定,每日一次,五至八小時後去掉,同時禁食,有脫水及酸中毒者,給予輸液及糾正酸中毒。出處:廣西赤腳醫生一九七六·六。

62.大蒜一至二枚,連皮放熱灰中煨熟,去皮搗爛,紗布包裹,敷神闕穴。局部有燒灼感,並且皮膚髮赤時去掉,一日一次。出處:中華藥學雜誌一九七六年十二期。備註:大蒜治洩瀉許多醫籍均有記載,如千金方以大蒜須搗臍中,

增廣驗方新編取大蒜須同銀珠同搗敷臍等。現多煨熟後再用,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延長敷藥時間。

63.生薑、大蔥、大蒜各六十四克。木鱉仁十五克,穿山甲十克,乳香、沒藥末各九克,丁香一點五克。前五味用麻油熬,黃丹收膏。將後三味糝入膏內,敷臍上。用於夏日洩瀉,敷之即效。出處:理淪駢文。

64.鮮石榴果皮二十克,搗成泥狀,敷於臍部,外蓋錫紙、紗布,膠布固定,二十四小時換藥一次。療效:治療腹瀉二十四例。一次痊癒十二例,二次痊癒五例,三次痊癒四例,好轉三例。出處:河南中醫學院學報一九七七·四。

65.五倍子(炒黃),乾薑各十克,吳茱萸、公丁香各五克。共研細末,備用。每次取十克,用溫白酒調成軟麵糰狀,做成直徑五釐米的藥餅,敷臍部,膠布固定,晚敷晨揭,每日換藥一次,連用一至八次。用於腹瀉。效果較好。出處:鐵道醫學一九八○·三。

66.細辛、蕎子粉各三克。共研細末,製成蠶豆大的丸子。放臍眼內,紗布蓋上,固定好,用於腹瀉可一次止瀉。出處:貴州民間方藥集。

67.總管根皮少許,嚼爛,敷於臍部。用於腹痛便瀉。

出處: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68.五倍子六克,公丁香三克,共研細末,水和調勻。每次取三克敷臍眼上,外用普通膏藥蓋貼。用於腹瀉。出處:穴敷療法聚方鏡。

69.白胡椒二份,肉桂一份,丁香一份。烘乾,共研為細末,過篩。用水或酒調成膏,紗布包裹,敷神闕穴,並敷命門穴。外用膠布固定,一至二日換藥一次,直至痊癒為止。出處:中醫外治法集要。備註:命門穴在與臍相對的腰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療效:治療腹瀉一百五十例,百分之九十五均在用藥一至二次痊癒。近百分之五的病人,療效不佳。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