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2]精氣學說?

  精氣學說,又稱“元氣論 ”,或“氣一元論 ”,是研究精氣(氣、元氣)的內涵及其運動規律,並用以闡釋宇宙萬物形成本原和發展變化的一種哲學理論。它產生於先秦,成熟並廣泛地研究和運用於戰國末期至秦漢。經過後世賢哲的不斷充實和發展,成為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頗為深刻的哲學理論。

  由於精氣學說形成之時,正是中醫學理論建構之際,當時的醫學家很自然地借用這一哲學思想來建構自己的理論,因而精氣學說對中醫理論的影響最為深刻和廣泛,滲透於中醫理論和臨床各科的各個層面,成為中醫理論中最重要的內容和組成部分。中醫學在借用精氣學說建構自己理論體系的同時,又豐富和發展了精氣學說。

精氣的含義

  從哲學層面講,精氣一般泛指氣而言。 “精氣一上一下,圜周複雜(匝),無所稽留,故曰天道圜。 ”“虛者,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 ”此言精氣,與氣的意義基本相同。《管子》在繼承和改造老莊思想的基礎上,吸取了當時天文學和醫學的成果,第一次以氣解精,把精與氣聯絡起來,提出精氣說。 “一氣能變曰精。 ”“精也者,氣之精者也。”認為精氣是一種能夠運動變化的精微之氣,是構成人的形體和精神的本原物質。人是萬物之靈,形成人的氣自然就是氣中之精粹的部分,即所謂精氣,“精氣為人 ”之說。西漢時期又將氣稱為元或元氣,“元者,為萬物之本。 ”“元者,始也,言本正也。”,“元氣,天地之精微也。”說明元氣即是本始之氣,是產生天地萬物的本原。隨著元氣學說的產生,精氣概念逐漸被元氣概念所替代,並發展為元氣一元論。

氣體狀態的物質

氣的原初含義,是指區別於液體、固體的流動而細微的存在。其認識的發生主要源於三個方面:一是與風、雲霧及寒暖氣候等自然界之空氣、氣體的認識有關;二是火的應用,使人們認識到蒸氣、煙氣、火氣;三是與人體呼吸之氣及熱氣有關。“氣,雲氣也,象形。”氣是象形字,其形象雲氣之貌。雲氣之形較雲輕微,其流動如野馬流水,其多至層層疊疊,故氣字以筆畫彎曲象徵其流動之形態,而以三畫象徵其多層重疊。又如殷墟卜辭中有許多焚燎人牲,以煙氣向神求祈的記載,說明當時人們對煙氣的重視。“氣也者,神之盛也。”鄭玄注云:“氣謂噓吸出入者也。”即指人的呼吸之氣。從呼吸之氣引申發展,氣亦用於表示精神和精神狀態。

客觀存在的精微物質

在對自然現象的長期觀察中,人們發現蒸煮食物會冒出蒸汽,冬天的河面上還會自然冒出蒸汽,山谷中可散發出霧氣,草木燃燒可產生煙氣,冶煉金石也可形成煙氣等等,從這些現象中可推想出有形之物中存在著無形之氣;另外,水氣升空而化為雲,風吹雲動,雲聚成雨,和風細雨滋潤養育萬物,這種迴圈變化也使人們逐步認識到,似乎氣是構成萬物的共同的本始物質。由此從常識的氣概念引申提煉而成哲學的氣概念,用以指客觀存在的精微物質,是宇宙萬物構成的本原。“人之生,氣之聚。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故曰:通天下一氣耳。”這是最早的氣一元論。荀子也將氣看作是天地萬物之本,用氣的觀點闡明整個物質世界的統一性,“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雖然水火、草木、禽獸、人隸屬於自然界物質的不同層次,但都是由氣構成的。由此可見,氣是生命與意識產生並存在的基礎,是客觀存在的精微物質。

一切可感知的現象或狀態

在上述含義的基礎上推而論之,氣尚可泛指一切可感知的現象或狀態。“凡可狀,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即一切可以表述的都是存生,一切存在都是可見之象,一切可見之象都是氣。如孟子的“浩然之氣 ”,指一種精神境界而言;宋代理學所謂的“氣象”,指有道德之人的精神風度而言。他如政治上注重民氣,軍事上講究士氣、勇氣,做人要有骨氣、正氣,要講和氣、靜氣,避免傲氣、霸氣、嬌氣、浮氣等,均屬此類。中醫診斷學上望神氣之盛衰,亦屬於此例。

中醫理論 (共117篇) 上一篇:中醫基礎理論的含... 下一篇:精氣學說的基本內...

保健, 物質, 學說, 中醫理論, 精氣,
相關問題答案